“四化”同步,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基層是國家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務群眾的最前沿。正所謂“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經濟社會發展的千絲萬縷都得從這根“針頭”上穿過去。推進改革發展穩定、推動各項方針政策落地落實等大量任務都堆積在基層,而基層治理又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和重要基礎,因此,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緊緊依靠基層,聚力建強基層,進一步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基層治理從來都不是單一的課題,它幾乎囊括了經濟社會發展可能帶來的所有元素。例如,我們都知道基層政府的任務主要是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其中必然涉及到收入分配、社會公平、就業保障、生態環境保護、突發公共事件等各類矛盾衝突,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確立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權利領域和權利關係,把準黨政主導、社會參與的利益聯結點,整合資源、人力等,舉政府、村(社區)、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的力量,在精細化、智能化、法治化、協同化上下足功夫,共同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就要實施精細化服務。在商業化、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隨著社會流動性的不斷增強,社區空間不斷增大,不同社群的自治需求越發多樣,新形態下社會集團的分化重組又催生了許多居民自主參與管理的訴求,倘若只是“一刀切”式的粗放管理,必然引來更大的衝突。只有鼓勵和支持社會組織、鄉賢能人參與到基層治理中來,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主動了解群眾需求,根據情況分類施策,併為其提供更為精細化的服務,才能有效防止“無事找事”的情況發生,讓基層治理更有溫度。

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就要規範智能化運作。智能化顯然已經不是當下的新鮮詞眼了,但基層治理智能化對基層群眾而言意義重大。就拿智能手機而言,它儼然成為了很多人的一個外掛“器官”,身份信息、消費水平、工作情況等一系列數據都可隨時查詢,甚至健康狀況、出行軌跡也可以通過掃碼獲悉,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的同時,降低了治理成本。又如老百姓坐在家裡就能查詢和辦理社保、上班族遠程在線辦公等都大大減少了多層溝通所帶來的信息不對稱的誤差。但揆諸現實,智能化的普及、“大數據”的全面採集和規範運作我們需要做的還有很多。

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就要推行法治化管理。“法與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在政府主導、社區協同、社會參與的基層治理模式下,必須要確保一切行為的合法性和安全性,確保參與社會組織的規範性和其運行路線的法治化。而對於村民自治作用相對式微的鄉村而言,因社會力量不能實質性地參與到鄉村治理中去,就需要政府出面,將體制外的社會組織制度化、規範化、法治化,並確保其權利訴求的正常行使,從而在基層構建起多元民主協商治理的新格局,讓基層治理更有深度。

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就要聚力協同化發展。從傳統的“網格化”到現在的“數字化”,我們無不是憑藉著“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完善了每一次治理,這就是協同發展的力量。無論是精細化服務、智能化運作還是法治化管理,最終都需要落實一個協作問題。如果把基層治理涉及到的單位或部門比作一個個小塊的話,只有每一個小塊之間信息互通、資源互補、齊頭並進,最終才能聯結成一張大“網”,而這張“網”也將惠及面上所有的小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