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撕壞書店的故事書,奶奶拒不賠償,店長怒罵:上樑不正下樑歪

現在很多孩子都是家裡的獨生子,家長都是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有時候就會過分縱容孩子。

最近就聽朋友說起這樣一件事,朋友的鄰居家有個“小霸王”,5歲的小華是家裡的獨生子,他的奶奶也只有他一個孫子,所以平時對他都是百依百順。

又到了週末,小華奶奶打算帶小華逛逛書店,看看書。小華想著終於能出去玩了,高興壞了。到了書店,小華東張西望,拿拿這本書,翻翻那本書,一刻也不消停。

沒想到過了一會兒,小華拿著店內的幾本故事書,開始撕著玩,還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這一幕被監控錄了下來,店長看到後非常生氣,於是就向小華的奶奶索要賠償。

但是小華奶奶卻一口咬定,不是自己孫子乾的,店長的索賠遭到了拒絕。本來是小華撕壞了書店的故事書,照理說應該賠償,但是小華奶奶卻包庇自己的孫子,拒不賠償,於是店長生氣怒罵:“上樑不正下樑歪。”

孫子撕壞書店的故事書,奶奶拒不賠償,店長怒罵:上樑不正下樑歪

小華奶奶這樣的做法,顯然是非常不對的。因為家長的言傳身教,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家長的一舉一動,言行舉止都會影響到孩子的做法,孩子會模仿家長的行為。

遇到這種情況,家長應該怎麼做比較好呢?

如果孩子有這種行為,那麼家長應該給店長道歉,並且給予相應的賠償,彌補店長的損失。這樣也是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讓他明白犯了錯就應該道歉,而不是地去維護孩子,同時也要教育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

那麼,家長應該怎樣教育孩子,給孩子正確的指導呢?

孫子撕壞書店的故事書,奶奶拒不賠償,店長怒罵:上樑不正下樑歪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1.家長以身作則

家長自己的行為方式,對孩子起的榜樣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能夠管理自己的行為,注重自我約束,並且體現在行為舉止上,那麼就會對孩子起到良好的榜樣作用,孩子會模仿家長的行為。

所以,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養成遵守規則和紀律、不破壞公物的良好習慣。

2.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行為

小孩子在剛開始的時候,是沒有自我控制和調節的能力的,家長要去引導孩子,讓孩子明白自律的道理,知道進行自我約束。

明白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能做,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並且堅持下去。

孫子撕壞書店的故事書,奶奶拒不賠償,店長怒罵:上樑不正下樑歪

3.適當鼓勵孩子

家長適當的鼓勵和讚揚孩子,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孩子做得很好的時候,有些家長會直接誇獎孩子,你真棒。但是有研究表明,有時候直接誇獎,並不是最好的方式。

經常被誇聰明的孩子,往往會選擇比較容易完成的事情,而被誇努力的孩子,大多會選擇具有挑戰性的任務。所以如果孩子這次比上次做得好,家長要適當的誇獎,告訴孩子,這是他努力的結果。

孫子撕壞書店的故事書,奶奶拒不賠償,店長怒罵:上樑不正下樑歪

對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家長要在生活的點滴當中教育孩子,讓孩子逐漸養成良好的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