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特色產業夯實致富根基

“每年這個時候,我們全家最忙最累。遊客們在山上賞完紅葉後,很多人來我這裡吃飯,我家飯店經常爆滿,我和妻子都有點忙不過來。”張榮國一邊在廚房忙活,一邊樂呵呵地說。

張榮國家曾是桐柏縣黃崗鎮核桃樹村的貧困戶。近年來,在扶貧幹部的幫助下,他利用鄰近桐柏紅葉景區的區位優勢,辦起了“張三農家樂”,紅葉觀賞時節,每天接待遊客經常達到10桌左右,刨去成本每天純利潤在1000元以上,每年僅靠“農家樂”一項,能為家庭帶來2萬多元的收入。脫貧後的張榮國,對未來充滿了憧憬。

桐柏是革命老區,總人口48萬,其中農業戶籍人口39.57萬人。建檔立卡信息系統2019年11月15日數據顯示,全縣87個貧困村已退出64個,今年擬退出的23個貧困村均已達到退出標準,正在履行退出程序。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0494戶64669人,已脫貧18409戶60535人,未脫貧人口2085戶4134人,綜合貧困發生率1.04%。

高位謀劃,構建體系,眾志成城戰貧頑。桐柏縣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具體實踐,統攬全局、重抓重推。一方面,對87個貧困村派駐工作隊,實現幫扶全覆蓋;組建“一辦八組”,統籌協調推進。另一方面,持續落實“五大戰區”機制,以“大走訪、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春季雙基攻堅”“脫貧退出百日攻堅行動”為抓手,構建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指戰體系,形成了分區戰鬥、協同出擊、重點突破的攻堅局面,有力推動了脫貧攻堅向縱深開展。

因地制宜,“兩業”並舉,增收渠道廣又寬。該縣因地制宜抓產業,按照“遠抓茶近抓艾,香菇龍蝦致富快”長短結合的產業發展思路,形成了“4+N”扶貧產業格局,已發展茶、艾、蝦產業22萬餘畝,食用菌穩定種植規模達3000萬袋,帶動1.2萬貧困戶穩定增收,人均增收約4000元。統籌兼顧抓就業。近兩年來,全縣共培訓貧困家庭勞動力11076人,現有外出務工貧困群眾8467人,安排基層就業崗5407人,實現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至少一人參加技能培訓和穩定就業。該縣多管齊下促增收,在全縣開發了一批鄉村保潔員、道路養護員、生態護林員、巡河員、文化協管員等基層就業崗位,貧困群眾的收入水平不斷提升。

政策落實“實打實”,群眾更有獲得感。落實危房改造等政策,讓群眾住得舒心。推進危房改造任務和歷年危改房屋質量提升“雙清零”活動,縣財政拿出專款,對鑑定出的C、D級危房及時納入改造計劃並進行改造。對歷年來已實施危房改造的住房進行排查,對存在質量問題的進行整改提升。落實教育政策,讓貧困孩子學有所教。全面落實教育扶貧政策,做到不漏一戶,不漏一人,實現全縣義務教育階段無因貧輟學學生的目標。落實醫療保障政策,讓貧困群眾病有所醫。全縣貧困人口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100%,貧困人口、低保人員補貼和五保、孤兒補貼資金全部兌現。抓實安全飲水工程,讓貧困群眾吃上“放心水”。投資數千萬元,對貧困村全部實施安全飲水工程。落實兜底扶貧政策,讓特殊貧困群眾生活安心。將符合條件的特困人員全部納入五保供養範圍,並全部落實護理補貼,實現“應養盡養”。(南陽日報特約記者 杜福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