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宋代明代500年鳳陽府治所,原屬於滁州阜陽鳳陽

說起徽京,這事兒得從以前的江南省說起。

明朝有兩京行政區,南直隸相對於北方的北直隸(河北、天津)來說經濟非常富庶,經濟一直全國領先,人才濟濟;

到了清朝改為江南省,繼承了南直隸,地理範圍就是今天的安徽、江蘇(上海那時候只是個江蘇的一個小漁村,忽略不計,當然肯定也包括了今天的上海),江南省在清初順治康熙年間經濟佔據全國1/3,科舉人才佔據全國一半,南京是當時的省會,那時候南京有很多有名的學府,蘇州、徽州、安慶等各地的人才都去那裡造學。

這麼多的人才, 將近全國的一半,經濟又如此的發達,萬一造反咋辦?清政府肯定害怕啦,決定拆分江南省,弄成兩個實力相當的省出來讓他們互掐,京城就可以高枕無憂了,於是安徽(取安慶、徽州首字)和江蘇(取江寧、蘇州首字,江寧就是南京)就誕生了。

事實也證明清政府這招實在是太高了,原本是要分2個省出來,哪知一刀子下去居然神奇般的把江南分成4個地方---蘇南、蘇北、皖南、皖北,幾百年來這幾個地方一直在互掐延續到今天,安徽境內皖南跟皖北互掐,江蘇人因為南京跟安徽吵,江蘇人自己也跟自己吵,蘇南覺得南京窮不值得做省會,蘇北覺得南京地理位置離安徽太近,經濟只是輻射到了安徽,卻沒照顧自己人,安徽人尤其是江淮一帶由於語言差別不大、地理位置很近,把南京當成自己的去大城市的首選,網上調侃南京人清明節掃墓都是回安徽去的,外行人聽起來以為南京人就是安徽人,其實主要是指南京的安徽人非常多,所以就有“徽京”的說法。

值得一提的是,在康熙年間完全拆分之前,順治年間已經把江南省分而治之了,分成江南左和江南右,江南左也就是今天安徽的地方,政府駐地就是今天的南京,而江南右(江蘇)的政府駐地就是今天的蘇州,這就很尷尬了,畢竟南京是後面才被安排給當成江蘇的省會的,這之前是安徽的省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