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览:师从金城,“松风画会”“湖社画会”开创者惠孝同

湖社画会:1926年,清末民初的画坛巨星金城、其子金开藩与中国画学研究会分裂,和同门子弟二百余人,另组画会(因金北楼生前为其入室弟子都取“湖”字为号,故以“湖社”称之),他们以“提倡风雅、保存国粹”为宗旨,广泛联系南北方画家,招生传授画学之外,分期分地举办展览。

松风画会:成立于1925年,发起人为五位著名国画宗师:溥雪斋、溥毅斋、关松房、溥心畲、惠孝同。清廷遗臣陈宝琛、罗振玉、袁励准、宝熙、朱益藩等为松风早期会员。同期、中后期会员有叶仰曦(叶昀)、溥松窗、溥佐、关和镛、祁井西、启功等,是紫禁城宫廷艺术的延续。画会以劲松品格为精神和艺术宗旨,每一位松风画会的会员均取一个含有“松”字的号,以厚重、精湛为画风准则,从四王入手追溯宋、元。

惠孝同(1902-1979),原名惠均,字孝同,号柘湖、号松溪、晴庐,北京市人。1920年入中国画学研究会,拜金城为师,专攻山水,传统功力深厚,构图颇具巧思,所作树石古厚浑茫,意境深幽。松风画会与湖社画会是京津画派的主要成员,惠孝同是此二画会的主要成员、创始人之一,迄今已有近90年的历史,而惠孝同是具有松字、湖字号的国画宗师之一。

惠孝同的山水画作品是一个充满审美意趣的整体,呈现着三个特点:巧妙的经营、明媚的墨彩与浑然的气势。巧妙的经营是山水画中对于画面结构层次的安排与设定,明媚的墨彩是对色彩与水墨的有机运用,而浑然的气势则可以理解为对于描绘景物之神的把握与创作者自身主观意趣的抒发的结合。

《崂山图》是由惠孝同于1953年创作的一幅国画,这幅山水作品将谢赫六法中的“经营位置”、“随类赋彩”以及“气韵生动”三个要点发挥得淋漓尽致。整体结构的重心是那山峦之中的一组建筑,根据作品的题跋可以知道那房屋是新建的疗养院。选择用巨大的崂山奇峰来突出这个主题,势必要在画面的构成安排上做出一定的改变:巨大的山峰环抱着那几处房屋,山峰占据了大半的画面,显示着这是一个幽静的避暑胜地,这样的位置经营有赖于色彩与水墨的运用。画家偏爱明亮清丽的色彩,利用这些色彩的点晕渲染来烘托出画面的典雅清新的气质。他在用墨上讲究从简,多用淡墨而且皴擦不多,《崂山图》中大量的线条都是用淡墨线勾勒,再以浅绛罩染,只是与树丛岩缝等停笔转折之处用浓墨点垛。整个画面看上去颇具云雾缥缈的灵动感,使得崂山仙境那种天然情趣跃然纸上,画中大片的留白与远处以淡墨勾勒出的山峦相呼应,使整个崂山起伏的雄姿尽收眼底。

《画览》、《画言》、《画学》、《画史》作为草竹道人与诸位画友开设的四个专题,与书画同仁分享古今名师名画名典名术,欢迎指点交流。投稿我们:[email protected]


画览:师从金城,“松风画会”“湖社画会”开创者惠孝同


画览:师从金城,“松风画会”“湖社画会”开创者惠孝同


画览:师从金城,“松风画会”“湖社画会”开创者惠孝同


画览:师从金城,“松风画会”“湖社画会”开创者惠孝同


画览:师从金城,“松风画会”“湖社画会”开创者惠孝同


画览:师从金城,“松风画会”“湖社画会”开创者惠孝同


画览:师从金城,“松风画会”“湖社画会”开创者惠孝同


画览:师从金城,“松风画会”“湖社画会”开创者惠孝同


画览:师从金城,“松风画会”“湖社画会”开创者惠孝同


画览:师从金城,“松风画会”“湖社画会”开创者惠孝同


画览:师从金城,“松风画会”“湖社画会”开创者惠孝同


画览:师从金城,“松风画会”“湖社画会”开创者惠孝同


画览:师从金城,“松风画会”“湖社画会”开创者惠孝同


画览:师从金城,“松风画会”“湖社画会”开创者惠孝同


画览:师从金城,“松风画会”“湖社画会”开创者惠孝同


画览:师从金城,“松风画会”“湖社画会”开创者惠孝同


画览:师从金城,“松风画会”“湖社画会”开创者惠孝同


画览:师从金城,“松风画会”“湖社画会”开创者惠孝同


画览:师从金城,“松风画会”“湖社画会”开创者惠孝同


画览:师从金城,“松风画会”“湖社画会”开创者惠孝同


画览:师从金城,“松风画会”“湖社画会”开创者惠孝同


画览:师从金城,“松风画会”“湖社画会”开创者惠孝同


画览:师从金城,“松风画会”“湖社画会”开创者惠孝同


画览:师从金城,“松风画会”“湖社画会”开创者惠孝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