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科学顾问提倡感染病毒获得群体免疫,历史上他们还真这样干过

3月13日,英国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兰斯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表示,目前采取的防疫措施中,包括需要约60%英国人感染轻症新冠肺炎,来获得群体免疫,从而达到保护全体英国人的目的。此言一出,在网上立即掀起了轩然大波,有网友甚至借此调侃说:我以为英国只是想脱欧,没想到他们原来是想脱离地球。不过言归正传,瓦兰斯的这番言论其实也并非天马行空突然想出来的,事实上早在300年前,英国人就曾干出过这样的事情。

英国科学顾问提倡感染病毒获得群体免疫,历史上他们还真这样干过

欧洲在历史上曾饱受各种传染病的侵袭,鼠疫、天花、伤寒、梅毒、霍乱,几乎人类历史上所有的流行传染病都曾在欧洲肆虐过一番。英国虽孤悬于海外,但也没能躲过这些流行传染病的侵袭。

天花是地球上最古老也是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曾给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人带来极为深重的苦难。虽然人们在谈及欧洲传染病的时候往往会第一时间想到鼠疫(俗称“黑死病”),可事实上,死于天花的人数却要远高于鼠疫。

英国科学顾问提倡感染病毒获得群体免疫,历史上他们还真这样干过

天花病毒是痘病毒的一种,人被感染后无特效药可以医治,只能通过自身抵抗力来与病毒作斗争。如果被感染者有幸能够痊愈,那么他将获得对天花病毒的终身免疫力。因此,欧洲人在经过了漫长的摸索后也逐渐总结出对抗天花的经验。

十八世纪初期,天花接种手术在欧洲逐渐兴起。1721年天花接种被引入英国,次年英国皇室儿童接受天花接种手术并取得了成功。这种手术是把取自天花脓包中的病毒注入接种者皮肤上开的小伤口,用人为的方式引发感染。一般来说,接种后出现的症状往往比较轻微,只会留下一些小痘痘,接种者痊愈后就能获得对天花病毒的终身免疫。这种方法和英国首席科学顾问瓦兰斯在3月13日提出的观点比较类似,即主动接受轻微感染,并借此产生对病毒的免疫力。

英国科学顾问提倡感染病毒获得群体免疫,历史上他们还真这样干过

在医疗条件尚且落后的十八世纪,通过天花接种来激发自身免疫力的方法既是无奈之举,也是没办法中的办法。值得一提的是,感染轻型天花病死率为0.1%-1%,也就是说选择天花接种也可能出现“翻车”情况,一个原本健康的人在小概率情况下会因天花接种导致病情恶化,结果悲惨地死去。因此这种选择主动引发感染的方式其实也有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意思。

十八世纪末期,英国医生爱德华·琴纳发现奶牛身上的牛痘病毒与引起人类天花病的天花病毒具有相同抗原性质。人接种牛痘只会产生轻微不良反应,之后就能对天花病毒产生免疫力。与过去的接种天花相比,接种牛痘几乎不存在风险。自此,传播了数千年之久的天花病毒终于在牛痘问世后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爱德华·琴纳也因他的这一伟大发现被后世誉为“免疫学之父”。

参考文献:《瘟疫与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