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實習生到世界500強董事長,他首創造船“新方法”,獲日本專家高度評價!

“找到內心,堅持目標,最後,當你已經習慣並紮根時,才發現自己不知不覺中的堅持是如此值得。”從年少時便紮根在心中的工程師夢,到大工水利系,再到大連造船廠、大連造船新廠、中國船舶重工集團、中國船舶工業集團,

大連理工大學校友董強在造船這條路上一走就是40年。

從實習生到世界500強董事長,他首創造船“新方法”,獲日本專家高度評價!

董強,十九大代表,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提案委員會委員,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原董事長、黨組書記。

紮根在心中的夢

中學時代,恩師的父親是水利工程系教授,在老師的耳濡目染下,董強也漸漸對水利工程產生了興趣。即便彼時,水利工程到底學什麼、以後能做什麼,他尚感茫然,但工程師的夢卻在他的心中默默紮下了根。1978年10月,在恢復高考後的第二年,董強考入了大連工學院(現大連理工大學)水利工程系。那時的學習條件與現在不能比,狹小的宿舍、落後的實驗室、不夠齊全的教材……但這一切都沒能阻擋董強的學習熱情。

水利系的課程多在學校是出了名的,繁重又艱澀難懂。“我們水利工程系,尤其是海洋石油建築工程專業,除去選修課,大概有四十幾門課程,可能是全校課程最多的專業了。”董強回憶道。這些課程不僅難度大,涉及的面還特別廣,上至天文氣象,下至水文地質。雖然學習條件有限、學習難度大

,但對董強來說,中學時便深埋心中的工程師之夢仍舊時時牽引著他。

大學四年,是全力以赴學習的四年,“我們那個時候,除了必要的體育鍛煉之外,所有時間都用在學習上了。”董強說,“那時考上大學的機會太難得了,大家都很珍惜,都憋著一股勁多學一些知識,將來做出一番事業。”1982年7月畢業時,董強被分配到了大連造船廠,開啟了自己的企業工作生涯。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董強與造船的雙聲道演唱,正式拉開了序幕。

從實習生到世界500強董事長,他首創造船“新方法”,獲日本專家高度評價!

絕知此事要躬行

進入大連造船廠後,董強來到船體二車間成了一名實習生。他每天都在香爐礁新區的露天施工現場跟著工人師傅們學習施工作業。實踐才能出真知,董強認識到這是成為一名優秀工程師的首要行動,所以即便條件再艱苦、環境再惡劣,他仍然堅守在生產一線。“造船廠露天作業是家常便飯,有時候還要在高空或狹小空間作業。這種作業場所內充滿了各種作業煙塵和鐵屑,有時呼吸都困難。”回憶起這段實習工作的日子,董強笑著說,“那時候也沒有別的想法,就是想多瞭解施工實際情況,多向工人師傅學習施工技術。”

1985年,大連造船廠從德國船廠購入了一臺二手的750噸起重能力的龍門吊車。如今,龍門吊車已成為各大船廠的標配設備,但在30多年前,那是從國外進口來的“新鮮玩意”。這臺從德國引進的750噸龍門吊車被安裝在香爐礁新區的十萬噸級船臺區域。經過改裝後,龍門吊車跨度加大,起重能力降至580噸,但仍是那時中國造船廠中起重能力最大的起重設備。580噸龍門吊車安裝完成後,

最重要的課題是如何用它起吊超過160噸以上重量的大型船體分段

領導將這個課題交給董強所在的船體二車間技術組,董強和同事們仔細學習研究設備的使用說明,經過反覆試驗驗證,在工人師傅和有關人員的支持配合下,用船廠既有的工藝標準和工藝裝備,在最短的時間內設計編制了用於580噸龍門吊車的大型分段起吊的工藝方案,並在試驗中獲得一次性成功,吃了在中國船廠中用大型龍門吊車起吊重量在160噸~400噸重船體分段的“第一隻螃蟹”。“成為合格工程師的成長之路很難,這誰都知道,我們必須知難而上,實現夢想。”

從實習生到世界500強董事長,他首創造船“新方法”,獲日本專家高度評價!

人生就是“事上煉”

1990年8月,大連造船新廠成立以後,董強擔任船體車間技術組組長。他主動帶領車間的工程技術人員全力學習推進日本的先進造船理念和造船方法的應用,率先在國內造船企業中推行基於殼舾塗一體化的造船建造策劃,全面應用精度造船、工序前移、船體分段成品化、分段舾裝、盆舾裝、單元舾裝、區域舾裝、總組造船等新工藝新方法,造船效率不斷提高,造船週期不斷縮短。大連造船新廠批量建造的10萬噸級阿芙拉型成品油輪、15萬噸級蘇伊士型油輪、5.2萬噸大艙口多用途貨輪等多型船舶交付船東,船舶建造水平得到了日本專家、國際著名船級社和船東的充分認可和高度評價。十年間,董強從一名普通的工程師和基層幹部成長為一名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廠級領導幹部、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

2001年11月,在經過19年基層企業一線工作歷練後,董強調任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開始了在更大的舞臺上奮鬥青春、實現夢想的新徵程。當時,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中國對外開放進入全新階段,全球貿易增長使得船舶行業進入上升發展期,中船重工集團敏銳地嗅到了行業機遇。董強在分管民品領域工作中堅決貫徹落實集團黨組“保好軍、做穩船、強力發展非船”的工作要求,一方面組織成員單位大力拓展國內外新造船和海洋石油工程裝備市場,承接大量新訂單;加快引進國外先進的造船設計和配套設備技術,大量推廣使用國產船用配套設備和材料;推進船廠向日韓先進造船企業學習,建立實施新型造船模式,提升產品質量,縮短造船週期,提高生產效率,降低造船成本。另一方面,大力推動集團公司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加快非船板塊業務和科技產業發展。

經過十年的艱苦努力,集團公司經濟總量保持了持續增長

,軍工、民船、非船產業結構更加合理,非船產業經濟總量佔比超過50%,抗風險能力顯著增強。董強在工作中熟練運用科學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經驗,注重發揮總部和成員單位兩方面的積極性,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廣泛聽取意見,加強頂層謀劃,以點帶面,互相促進,工作成效獲得廣泛認可。他帶領同志們跑成員單位、開拓國內外市場、廣交朋友,集團客戶群和合作夥伴圈不斷擴大。他為中船重工集團成為世界500強企業、進入世界造船企業前三名做出了積極貢獻。2015年3月,中共中央決定董強擔任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離開他工作了14年的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開始了職業生涯的新徵程。

從實習生到世界500強董事長,他首創造船“新方法”,獲日本專家高度評價!

回望工作以來的三十幾個春秋,他感慨萬千,“當初我只想做一名工程師,沒想到一回頭,才發現自己竟然走了這麼遠。”但當董強再次回到母校時,他說:“不管我在哪兒、做什麼工作,我始終記著我是大工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