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一把火就可烧光鸦片,为何林则徐要劳神费力用海水浸泡?

伤心在所难免


林则徐虎门销烟可谓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他几乎可以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林则徐虎门销烟绝对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大事,在这里所有人都对他叫好,只不过当时为什么林则徐要用海水进行浸泡呢?



因为在一般人想来,直接用一把火烧了不就行了,而用海水进行浸泡,费时又费力。事实上刚开始林则徐将外国不法商人的鸦片收集起来的时候,是想送到京城去,让道光皇帝看看明泽徐所有的战绩。只不过道光皇帝并没有这看这些东西的意思,同时有御史奏道,广东到京城路途实在是太过遥远,在运输的途中,恐怕会出现调包等意外事件发生,所以道光皇帝就让林则徐就地销毁。



而怎么销毁这些鸦片,当时也是林则徐心中的一个难题,因为直接用火烧的话,也会出现意外,因为火烧的时候空气中弥漫着这些鸦片,事实上等于让周围的人都在那吸鸦片。同时烧下的残渣留在当时的土地中,有一些心怀叵测的人还可以从这些土地中再提取出一些鸦片的残渣出来,这样销毁自然就效果不高。



而林则徐当时找了一些人,这些人就建议用海水再加上石灰进行浸泡。所以当时林则徐就将这些鸦片运到东莞的虎门,正好在海边先用石灰和海水混合将鸦片销毁,然后用海水将它冲走。可以说林则徐这样销毁烟片,效率是最高的,也是最好的。



我是平安读历史,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评!


平安读历史


用火烧来销毁鸦片,这个想法其实很多人想过。比如印尼人,几年前他们放火烧了一大批的,想知道结果吗。在场的人,包括附近一个村子的人全都嗨了起来,全都被动的吸了一次毒。这件事情后来还被人调侃,说是史上最大规模的吸毒活动。


所以说,销毁毒品还真不能这样露天环境下放明火烧。当时的人们吸食鸦片用什么办法,不就是放烟枪里用火烧的吗。

正确的办法是什么呢?那就是放到密封的高温炉里,利用高温让毒品瞬间气化,这样才能做到销毁的彻底,也不会有什么污染。

不过在清朝显然是不具备这种条件的,当时也曾经小批量的销毁过鸦片,手段就是浇上油然后放火烧。不过这样做的弊端很明显,首先就是上面说的污染问题。当然了,清代的人们是考虑不到这个问题的。

当时林则徐不用火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样销毁的不彻底。因为鸦片被火烧后,其实并不能烧干净,会有一部分融化渗入到土里。

有人会去把那些土挖出来,然后重新把鸦片提炼出来,当时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于是林则徐就想找个彻底点的办法,能把这些鸦片完全销毁,不留下一点痕迹的那种。经过多方打听,就有人给他想了一个新办法。

那就是挖个大坑,在里面放上生石灰,然后加水,利用生石灰遇水产生的高温来销毁鸦片。

但是浸泡过鸦片的水也是个问题,不能乱排的,这都是有剧毒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排到海里。

当时林则徐查禁的鸦片原本都是在广州,但是广州不靠海,只有一个珠江,无数人都要靠这条江水生活的,毒水肯定不能排到珠江里。

于是他们就找到了离广州最近的出海口,那就是东莞的虎门。整个销烟的过程都是在虎门的海边进行的,所以被称为虎门销烟。

所以说,林则徐不管是选择虎门这个地方,还是用海水浸泡的方法,都是有他的考虑的,是在当时的环境下最优的选择,并不存在问题中说的劳神费力。


漂浮菌


用火烧,有没有搞错,旁边的人不得吸嗨了呀?

来,先带大家看一个案例:

前段时间,印尼雅加达的警方缴获了大量大麻、冰毒、摇头丸等毒品。为了向公众展示政府的缉毒成果和禁毒的决心,印尼警方决定将收缴到的毒品当众烧毁。这个轰动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吸引大量群众和记者围观。但令印尼警方没想到的是,当日由于毒品过多,再加上风不给力,致使整个小镇都是烟雾弥漫。近距离的警员和围观群众,没有有效的防护措施,更是齐刷刷的吸嗨了,纷纷出现各种吸毒者的症状。此事立刻在网上传播,被广大网友认为是史上规模最大、最正大光明的一次吸毒活动。

清朝末年,由于西方国家大量倾销鸦片到中国,致使每年清朝在对外贸易中两三百万两白银的贸易顺差被逆转,造成大量白银流向国外。随着时间的积累,最终清政府的国库和货币流通都受到扰乱,清朝的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大量鸦片输入中国,不仅影响到了清朝的经济,更为严重的是鸦片的泛滥还使许多百姓吸食成瘾、士兵失去战斗能力。如果任由其发展下去,中华民族将面临灭亡的危险,因此禁烟之事势在必行。


虎门销烟为什么要用海水浸泡?


鸦片收缴后,林则徐本想将鸦片运回京师销毁,不过御史邓瀛认为为防鸦片被偷偷换掉,就地销毁更好,道光帝也同意。林则徐决定于虎门公开销烟,接下来林则徐就要找出销毁鸦片的方法。林则徐曾使用传统销毁鸦片"烟土拌桐油焚毁法",除了考虑到文头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但膏余却会渗入地中,吸毒者掘地取土,仍得十之二三”。


于是林则徐找出第二种方法"海水浸化法"。林则徐销烟池旧址渗漏,四周钉板,再挖一水沟。将盐水倒入水沟,流入池中。接着把烟土割成四瓣,倒入盐水,泡浸半日,再投入石灰,石灰遇水便沸,烟土溶解。各名士兵拿竹竿不停在池中搅拌,务求烟土完全溶入水中。待退潮时,把池水送出大洋,并用清水洗刷池底,不留涓滴。

但是就算这样还是有人大赚一笔。石灰水沸烟土溶解后,池子边搅拌鸦片的士兵悄悄把竹竿末端钻孔,趁着搅拌机会让溶解的烟土灌入竹竿内,待到结束后取出,在黑市高价抛售,大赚一笔。奇货可居啊,因为全城鸦片都被缴了啊。


长安城不良人


有一些人认为,林则徐虎门销烟,采取的是用海水加上生石灰浸泡的手段,非常繁琐,而且还很劳民伤财,对于周围的普通百姓也震撼力一般,肯定比不上一把火来的解气痛快,看来林则徐还是智商不高,白白劳民伤财。真的是这样吗?

显然不是,林则徐虎门销烟天下皆惊,虎门销烟这一历史形象甚至被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虎门销烟这件事也入选了小学课本。

虎门销烟销出了一个英国毒贩仓皇逃窜、销出了个大清百姓的欢呼雀跃、销出了个林则徐的民族英雄形象。

在当时,林则徐上书皇帝:“鸦片这种东西要是在中华大地遍地开花,若干年后几乎使得中原没有可以御敌的士兵,国库里也拿不出可以充作军饷的银子。”

可以说,林则徐高瞻远睹,所言非虚,在后世,林则徐入选中学课本,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果然名副其实。

正是林则徐的不断张罗,才最终使得皇帝下令委任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禁烟,到了当地,林则徐施展出惊人的才干,搜罗广东大量烟馆、处死昧着良心毒害同胞的烟贩、没收洋人手里的鸦片,最后鸦片达到折合两百三十七万六千二百五十四斤的恐怖数据。

林则徐下令将这些鸦片统一装箱,最后共有一万九千一百八十七箱又二千一百十九袋鸦片,装箱的本意是打算将这些罪证送往京城展示,毕竟他是钦差大臣嘛,这样也可以证明自己在广东禁烟很有成效。

但是后来林则徐转念一想,送往京城的话,沿途地方多、时间长,极易有那些贪官污吏或者瘾君子可以上下其手、铤而走险,从而使得禁烟功亏一篑,思虑良久之后,林则徐还是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组织吸鸦片和拥护禁烟的百姓共同观看,当场销毁。

到了销烟前几天,林则徐突然发现许多人都在私下里准备许多铁铲,尤其是那些曾经的烟民,一个个的神采飞扬,每天都在打磨铁铲,林则徐派人微服私访,这才明白了这些烟民的诡计,原来,在鸦片传入中国之前,民间有着许多普通的烟草,对于普通烟草,朝廷也曾经想过办法销毁,而当时销烟的传统手段是“烟土拌桐油焚毁法”,这种法子非常传统和经典,把烟土混着桐油一起烧掉,这样一来,就算销烟了。

但是一旦涉及到鸦片,情况就不一样了,以往也有地方官销过鸦片,用这种混合桐油燃烧的办法,看上去没有问题,实际上问题很大,周围的瘾君子是最高兴的,因为鸦片灼烧产生的气味正是他们所想要的,瘾君子们欢呼雀跃,旁边的本来无辜的百姓也不得不吸入了这种气体成了瘾君子,最要命的是,烧完之后,鸦片烟土会渗入地中,一些刁民和瘾君子乘着官府走后就掘地取土,带回家烧着吸吸,祸害无穷。

搞清楚的林则徐于是放弃了传统的这种经典做法,而是合理利用环境,充分发动群众利用虎门的地理环境和人民对于鸦片的仇视心理,命令民众在海边开挖池子,在池子地下用石板铺好,坚决不让鸦片渗透到地底下,任何在在池子内壁四周全部用木板封死,之后倒入盐水和石灰以及鸦片,石灰遇到盐水发生反应,鸦片成为渣渣,为让鸦片彻底成为渣渣。

继续发动群众和士兵不断搅拌均匀,待反应完全后,等海水涨潮再退潮,将这些残渣送入大海,真的是清清白白,干干净净,令中外都赞叹有加。


无笔


“虎门销烟”林则徐收缴了两百多万斤鸦片,这么多鸦片怎么销毁成为了一个难题,一开始林则徐考虑的也是火烧,因为这是最简单最省时的办法,但试过后林则徐果断放弃了火烧,转用海水浸泡,这其中有林则徐的深思熟虑。

火烧有贻害

烧了一小批鸦片后,林则徐马上就发现了问题。

1.经火烧后的鸦片会产生很多的油膏。这部分油膏完全可以提取,两百多万斤的鸦片最后能提取出20%到30%的烟油,如此一来,吸食鸦片者如果掘土收集烟油,就等于是变相帮他们提取了鸦片。

2.火烧鸦片产生的气味可能会让闻到的人上瘾,让本就有瘾的人发瘾从而来抢夺鸦片。

3.火烧鸦片产生的大量烟雾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

所以林则徐果断放弃了火烧的办法,转而研究其他无害处理的办法。

海水浸化法

通过查阅资料,林则徐得知鸦片怕盐卤和石灰,于是便想出了“海水浸化法”,也就是把鸦片放入加入石灰的海水里浸泡直至鸦片完全溶解。

具体就是办法就是先在海边挖一个池子四周钉上板子以防海水渗漏,再挖一条水沟将盐水倒入沟中流入池中,接着把鸦片倒进去浸泡半日再投入石灰,石灰遇水便沸,烟土溶解。

最后各名士兵拿竹竿不停在池中搅拌,务求烟土完全溶入水中。待退潮时,把池水送出大洋,并用清水洗刷池底,不留涓滴。

林则徐的海水浸化法很巧妙地避开了火烧的哪些不利,在不污染空气的情况下将鸦片完全销毁了,而且林则徐还考虑到了海里的鱼,提前将附近的鱼都驱赶了。

林则徐日记:“以日内消化鸦片,放出大洋,令水族先期暂徙,以避其毒也。”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也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先见之明,他才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漏洞,火虽然可以很快消除鸦片,但是焚烧之后不仅产生灰烬,也有可能污染环境,造成空气污染。所以火是不可取的。而海水浸泡会侵蚀掉鸦片。

林公曾经写过一副对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真的是他一生真实的写照。后来被充军发配新疆的伊犁的几年时间里,也为当地的各族百姓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由林则徐主持修建的引水灌溉工程一湟渠现在仍旧在使用,在造福伊犁地区的各族人民!


煮酒温史


想以一把火烧毁鸦片,这是想当然了。不过,林则徐当年在虎门销烟时起初也是想当然的用火烧,结果发现这种方法至少有两个弊端。后来专门请教了相关人士,才改用海水浸泡的方法销毁鸦片。

从销毁鸦片到融毁鸦片

林则徐当初收缴到鸦片后起初是想运回京师去销毁的,后来有一位御史建议道光帝让林则徐直接在虎门销烟,原因是怕鸦片运输到京师的过程中被掉包。

一开始林则徐也是直接将鸦片浇上桐油,想一把火把鸦片烧掉,结果产生了两个问题。

鸦片在被烧的过程中受热融化成胶状物,部分胶状物还没被烧就渗入到地底下。等销烟结束后,烟贩子和烟瘾君子居然跑去挖地取胶状鸦片,再经过加工就变回可以抽的鸦片。

燃烧鸦片时产生大量的有毒烟雾,这些烟雾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销烟地附近一带的民众也被迫吸入“二手烟”。

既然火烧鸦片不可行,林则徐就去请教了专业人士,得知鸦片遇到盐水和石灰就会被溶解掉。那么接下来林则徐就改用盐水和石灰来销毁鸦片。

具体做法就是先在海边挖几个大土坑,然后在坑底铺上石头,坑四壁订上木板,这么做是为了防止鸦片渗入土层。土坑做好后,林则徐让人将每颗鸦片切成几瓣,涨潮时土坑里有海水的时候,将鸦片倒入坑中,再倒入大量石灰。石灰遇水生成碱性的溶液,而且产生大量的热量。鸦片中的吗啡、纤维素等成分会被这种高温的碱性溶液溶解破坏,从而达到销毁鸦片的效果。然后就等退潮的时候土坑里的溶液会被海水带到茫茫大海中,鸦片就此烟消云散。

所以,并不是林则徐故意劳神费力用海水浸泡鸦片,而是火烧鸦片实在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先前看过虎门销烟的资料,所以了解一点,希望大家看了之后能有所帮助。


历史守望者


林则徐给道光皇帝上了一个奏折,说“此祸不除,十年之后,不惟无可筹之饷,且无可用之兵”。

他所说的“祸”即鸦片肆虐之祸,即国人吸食鸦片成瘾之祸,道光皇帝想了想,批准了林则徐销烟的想法。

于是,便有了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一幕。

林则徐收缴了鸦片二万余箱,用了23天的时间销毁了近238万斤的鸦片,这个数据不得不说很让人瞠目结舌。

英国人狠,林则徐也没对他们客气。

可是,对于“销烟”一事,似乎用一把火便能够点燃所有的鸦片,将鸦片统统烧毁,林则徐为什么偏偏舍易求难、舍简求繁地采用所谓的“海水浸化法”呢?

林则徐之所以如此,实际上也很无奈。

他原想将收缴到的鸦片统统运回京城,让道光皇帝好好看看自己的劳动成果,然后再在京城销毁鸦片,但是有人认为运回京城再销毁的话,不仅得多花很多钱,中途还容易被人掉包,反不如就地销毁。

道光也没兴趣看什么销毁鸦片的戏码,所以让林则徐就地销烟。

所以林则徐为了让洋人看到清政府销烟的决心,也算是警醒沉迷于吸食鸦片的国人们,选择在虎门海滩公开销烟。

他一开始也尝试过用火烧毁鸦片,也即所谓的“烟土拌桐油焚毁法”,可是他很快发现这个办法的效果很不好,为什么呢?

因为这样不能完全地烧毁鸦片,仍然会有很多残留物,也就是所谓的“膏余”会渗入土中,吸食鸦片已经成瘾却又买不到或者买不起鸦片的人会去将这些残留物挖出来,10斤的鸦片这么一烧,至少有两三斤的残留物。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这两百多万斤的鸦片全部采用火烧的话,最后至少会残留有四五十万斤的鸦片。

除此之外,鸦片虽然被洋人包装成了能够延年益寿的“福寿膏”,可是它的吸食方法仍然是点燃了吸食。

林则徐“虎门销烟”并不是秘密进行的,而是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这意味着什么?对于当时没什么娱乐生活的百姓而言,即便是官府处决死犯这样鲜血淋漓的事也能引来一群围观的吃瓜群众,销烟这样的新鲜事又哪能少得了吃瓜群众?

说不定围观的吃瓜群众们还会捶着自己的胸口痛呼可惜呢!没办法呀,这鸦片实在是太值钱了,想抽两口还不一定买得起,即便自己不抽,也能拿去卖钱呀!

所以用火烧毁鸦片的话,不但烧不干净,还可能造成疯抢烧过鸦片的地方的泥土这样又悲哀又好笑的事。

更何况,鸦片烧起来了的话,鸦片中的有毒物质也会被释放出来,这么一来不等于是所有人在“聚众吸毒”了?

那群围观的吃瓜群众即便没有毒瘾,弄不好也会因此染上毒瘾,这可不是林则徐想要的结果,林则徐自己或许也不能幸免。

所以,林则徐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也为了安全起见,便想出了“海水浸化法”。

只不过,林则徐最后还是栽在了这场虎门销烟之上,道光皇帝和清政府也栽了,虎门销烟成了英国人发动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林则徐销烟之后,英国人的利益受损,又丢了面子,所以一边想要从清政府手里讹点钱一边也想试探试探清政府的实力,于是便打着维护英国利益的旗号发动鸦片战争。

对于鸦片战争,道光皇帝一开始因为不知道英国人竟然这么强,所以还敢说些“不怕你们打洋人,就怕你们不敢打”之类的豪气话。可是陆陆续续打了快两年之后,道光怂了,洋人怎么这么能打呀?不能再打了,他说“朕因亿万生灵所系”,所以得“以民命为重”,让洋人打到京城伤及了朕的生命安全可怎么办?

所以,清政府便和英国人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又赔钱又割地,还让别人看到了清政府外强中干的模样。

这战争不打了,总得有个人背锅罢?

没错,虎门销烟是林则徐搞出来的,所以这个锅得让林则徐背,于是林则徐被革职,被发配。

虽然林则徐虎门销烟不但没能够挽救清朝的衰落,没能够让清朝站起来,反倒让清朝更快地成为了列强口中之物。

可是,林则徐虎门销烟一事仍当得上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壮举,林则徐也可谓是中国近代史上站起来反抗列强的第一人。


史不知味


鸦片用火烧,烟膏油会浸入地下,如果被挖出来,仍可以提炼出膏油。

林则徐主持销毁鸦片的方法是科学的。他命人在海滩上挖2个池子,长宽各50米,池底铺石,防止渗漏,前设涵洞,后设水沟。先引海水入池,然后将鸦片切开投入池中浸泡半日,再放入石灰,石灰遇水便沸,烟土溶解。让人持木耙不停地在池中搅拌。遇潮时,打开涵洞,经处理过的鸦片就随潮水流入大海了。


跪射俑


“林则徐虎门销烟”早已收入了初中教材,算是人尽皆知了,据记载,林则徐在23天时间内总共销毁了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达到了近237万斤。

那这么多鸦片是怎么销毁的呢?林则徐为什么又要用水浸泡鸦片呢?

一、

要摧毁一样东西,最简单最暴力的办法莫过于“火烧”了,特别是对于鸦片这种易燃物而言。

其实林则徐也曾用过“火烧”的办法,但是后面被他禁止了。按《晚清巨人传·林则徐》一书中的说法为:鸦片烧毁后的余膏会渗入土地,这一后果会让部分瘾君子掘地取土,从而再获得部分鸦片。

也就是说,在当时林则徐烧毁部分鸦片后,还会有一些吸鸦片的人偷偷来挖土,从而取得部分鸦片继续吸,根本就是治标而不治本。

这一因素就是林则徐放弃用“火烧”的原因,当然,如果按我们现在的想法来解释的话,或许还有“污染空气”的一部分因素在里面。

二、

在放弃火烧之法后,林则徐又找出了第二种办法,也就是题主所问的“海水浸化法”。

在《筹办夷务始末》这本书中,详细的写出了林则徐当时的做法:

首先,现在海边挖出两块大池子,并在池子底部铺上石头来防止鸦片大面积渗入土地,铺上石头以后,再在池子周围订上木板,订木板也是为了防止鸦片渗入泥土。

其次,在池子边上挖一个小水沟,小水沟中存放盐水。后再把小水沟连接大池子,使水沟中的盐水流入池子,再在池子里放烟土,用盐水浸泡烟土半天。

最后就是在水池里放入石灰,石灰遇水沸腾后烟土溶解在水中。

以上便是所谓的“海水浸化法”了。

鸦片用火烧后还会留下一些余膏在土中,而用“海水浸化法”之后,鸦片变成了水,水再融入海水,算是给了瘾君子们一条绝路。

这“海水浸化法”虽说比“火烧法”麻烦了一点,但是它既能做到销烟又能做到没有后遗症呀,可以说这是当时最完美的销烟之法了。


千古君


1839年6月,清朝名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海滩集中销毁了237万斤鸦片,史称“虎门销烟”。虎门销烟舍弃了传统的“烟土拌桐油焚毁法”,转而采用了“海水浸化法”,因而整个销烟活动持续了20多天才宣告结束。

(虎门销烟)

那么,林则徐为什么不选择焚毁鸦片快速解决,反而要劳力费时,持续20多天用海水浸泡呢?

实际上,林则徐选择海水浸泡的“笨办法”,和他的为人是有很大关系的。

林则徐是一个为人刚直,嫉恶如仇的行动派。当时清朝的鸦片主要是从英国进口,由于烟民众多,造成了大量白银外流,清朝的经济随即出现崩溃的迹象。

朝廷中很快有人提出了禁烟的建议,但却遭到了大量弛烟派人士的打压。

就在双方为禁烟一事,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林则徐也直接上书指出了鸦片的种种危害。

林则徐认为,清朝的部分贵族、高官已经被鸦片腐朽,他们把吸食鸦片的花费,以各种名目转嫁到人民身上,加重了人民的生活负担。并且,清朝军队也开始流行抽鸦片,整个军队萎靡不振,战斗力严重下降。

长此以往,清朝国力势必严重衰退,禁烟已经刻不容缓。

(道光帝画像)

道光帝对此深以为然,他将林则徐任命为钦差大臣,命他南下主持禁烟工作。

然而,禁烟的命令却让朝中驰烟派琦善等人非常不满。他们忌惮道光帝的皇威,不敢公开出声反对,但背地里却开始以重利引诱林则徐。他们希望林则徐随便抓几个烟商,草草敷衍了事。而林则徐为人刚直,果断地拒绝了琦善等人好意。

琦善恼羞成怒,他让人放出话来,说“不会让林则徐活着到达广东”。但林则徐不仅不为所动,反而更加坚定了禁烟的决心。

到达广东后,林则徐强令所有烟商在三天内交出烟草。但三天之后,只有少数的烟商就范。林则徐随即表示:“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之后,他采取了雷霆手段,强硬封锁了广州海岸,并围困十三行。外国烟商最终乖乖屈服。本地烟商看到“洋大人”妥协了,也只得全数交出鸦片。

在缴获鸦片后,林则徐本来想拉回京城销毁。但由于有大臣担心路上遭到弛烟派调换。林则徐在请示道光帝后,最终选择了在虎门就地销毁鸦片。

(林则徐画像)

一般来说,销毁鸦片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火烧。林则徐在湖广任期就曾经全面禁烟,他采用的是“烟土拌桐油焚毁法”,效率虽然高,但却同时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火烧肯定会污染环境。要知道鸦片产生的有毒物质,本来就是通过焚烧后的烟雾进入人体的。如果直接将收缴的237万斤鸦片焚烧,那么整个虎门将会弥漫鸦片的烟雾。而那样便等于是让全虎门的人民都遭到鸦片的荼毒。

林则徐的考虑绝不是杞人忧天。2015年3月,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警方就曾经干出过这样的事情。当时他们在警局门口焚烧了3.3吨大麻,大麻燃烧产生的烟雾弥漫全城。当地众多居民出现了头疼、头晕、甚至产生幻觉等吸毒现象。

可怜的是居民们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们纷纷选择去医院就医,当地医院一时间人满为患。

其次,鸦片焚烧会浸入泥土。如果采取焚烧法,那么鸦片中毒物(有害生物碱)就会渗入土地之中。如果在焚烧后有人强行挖土提取,仍然也可以保留其中一部分鸦片。这也就意味着,等林则徐等人离去后,虎门海滩又可能出现大批瘾君子挖地吃土的神奇景象。

当然了,以上两方面的考虑,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林则徐必须把这个过程延续的时间做得长一点,让它具有仪式感,以便震慑列强,震慑天下。

在经过了多次摸索和实验之后,林则徐最终发明了“海水浸化法”。

所谓“海水浸化法”,就是在虎门海滩上挖两个大池子,在底部铺满石头,四周再钉上木板。士兵们将鸦片割成小块,然后放入池中。随后林则徐又命人挖了一条水沟,让海水能够流入池中。

等鸦片在海水池中浸泡半日后,再把石灰倒入池中。石灰遇到水后会产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而鸦片也跟着被溶解了。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士兵们也必须拿根棒子不停地搅拌,这样鸦片才会销毁得更加干净。等到退潮的时候,这两池“毒水”要全部倒入海中。以大海的广阔,应该不会产生太大的危害。

林则徐让士兵重复此法,不停地销毁鸦片。等237万斤鸦片全部被销毁时,已经过去了23天。可以说,这对国内外那些鸦片商和瘾君子,产生了巨大的精神震撼。

(参考资料:《晚清巨人传·林则徐》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