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命男偏逢薄命女?其实冯渊和香菱才是真爱

《红楼梦》这部作品中出现了大大小小的人物几百个,这几百个人物的出现都不是偶然,而最早出现的一个打酱油的人物,还是从第三者的口中叙述出来的人物,他和英莲都是《红楼梦》悲剧的一个开始,他们两人原本可以有个比较幸福的结局,但是二人的缘分却戛然而止。

英莲和冯渊可以说得上是一对苦命鸳鸯,二人也都是命薄之人,英莲似乎是苦难的象征,所有的苦难都集中在她的身上,而冯渊是一个痴情种,他的痴情程度在我们一般人看来远比宝玉诸人要更加专一,所以可能二人注定都是命苦的人,也注定不能在一起,注定都是悲剧的结局。

薄命男偏逢薄命女?其实冯渊和香菱才是真爱

冯渊的悲剧:遇到真爱偏薄命

冯渊出自《红楼梦》的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在作品中冯渊的遭遇并不复杂,作者只用短短的一段话就概括出来,这个人物也并没有真实出现,只是在他死后以第三人称叙述的方式将他说出来:

这个被打之死鬼,乃是本地一个小乡宦之子,名唤冯渊,自幼父母早亡,又无兄弟,只他一个人守着些薄产过日子。长到十八九岁上,酷爱男风,最厌女子。这也是前生冤孽,可巧遇见这拐子卖丫头,他便一眼看上了这丫头,立意买来作妾,立誓再不交结接男子,也不再娶第二个了,所以三日后方过门。谁晓这拐子又偷卖与了薛家,他意欲卷了两家银子,再逃往他省;谁知又不曾走脱,两家拿住,打了个臭死,都不肯收银,只要领人。那薛家公子岂是让人的,便喝着手下人一打,将冯公子打了个稀烂,抬回家去三日便死了。

所以从这一段看冯渊的悲剧,他从小是个孤儿,没有依靠,孤苦伶仃,只靠家里留下的薄产;他性格比较古怪,偏爱男风,不喜欢女子;其次遇到真爱的时候却也是他悲剧的时候,本来喜欢男风,讨厌女子,唯独见到了英莲,便一见钟情,说明他和英莲有不一样的缘分,但是偏偏也是他悲剧结局的原因之一。

薄命男偏逢薄命女?其实冯渊和香菱才是真爱

那为什么酷爱男风的冯渊偏偏对英莲一见钟情,她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书中描写小时候的英莲就是个可喜的人物"生的粉妆玉琢,乖觉可喜",加上他的父亲是当地比较有名的儒雅的名士,是个谦谦君子,母亲贤惠,从这点来看,英莲自小就是一个生的好看,优雅的女子,竟让同性恋倾向的冯渊一见钟情。而薛蟠宁愿将冯渊打死,也要得到英莲,说明英莲这个人的确生了一副倾国倾城貌。冯渊既然知道薛家是豪强大户,面对这种形式自然知道是敌不过的,那他要是即使抽身也落不得一个悲剧的结局,可是他胳膊偏要和大腿拧,从这也可以看得出,冯渊对英莲的那份感情,是真挚的,似乎他就是非英莲不娶,也可以说,冯渊是为爱赴死。按照这个题目来看"薄命郎偏逢薄命女",也可以看出作者对于冯渊是有深切的同情的

薄命男偏逢薄命女?其实冯渊和香菱才是真爱

英莲的悲剧:自小长大均是悲

英莲四岁就被人贩子拐走,养到了十一二岁,人贩子看她面容姣好,便将他卖掉,冯渊对他一见钟情,便想三日之后娶她过门,第二天他却又转身将英莲卖给了薛家,那就会有人问,要是冯渊直接就将英莲娶回家,可能就没有这后面的悲惨经历了,但是英莲作为他一见钟情的人,见了她再也不想男风,所以冯渊应该对这份感情格外珍惜。

英莲被拐之后,家里遭遇火灾,不得不寄人篱下,父亲出家,家里也是遭遇了不测,而到了薛府以后,薛蟠虽然是个纨绔子弟,即使行为放荡,但是毕竟英莲也是个美娇娘,英莲也并没有受到什么虐待,只是自从夏金桂进门以后,香菱的悲剧才真正开始,夏金桂作为一个霸道无理的人,看到薛蟠屋里还有香菱这个才貌双全的女子,自然醋意大发,对香菱各种污蔑,踢打。这几年受尽屈辱,虽在薛蟠房中几年,但是却因为血分中有病,并没有怀孕,今加以气怒伤感,内外折挫不堪,竟酿成干血之症,日渐羸瘦,饮食懒进,请医诊视服药亦不效验。

薄命男偏逢薄命女?其实冯渊和香菱才是真爱

之后夏金桂和薛蝌的事情被香菱遇见,对香菱更加恨之入骨,欲加害于她,偷鸡不成蚀把米,将自己毒死,金桂死后,香菱为薛家难产而死。

薄命郎遇到薄命女这一用意可能就是作者对这个悲剧结局做个引子吧,红楼梦就是由这么多梦幻的东西组成起来的,加上这一段可以说是点睛之笔,暗示了悲剧的结局。也表现对他们命运的同情。人生如梦人的一生本来就是充满挫折的悲剧的一生,是是非非到头来皆成空,可能也是一种禅道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