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一生错过的两位猛将是谁?

走遍大江大河


为什么一定是两位?

刘备四方厮杀数十年,所错过的优秀将领,还真蛮多的,完全不觉得只有两位。即便猛将级别,随便数数都有十个八个吧。我简单列一下,但不知符合题主心目中预想是哪两位?

一、最早在公孙瓒时期有错过田豫,之后田豫为曹操所用,在北疆表现异常抢眼。

二、东莱太史慈、在徐州保卫战和刘备站在同一战壕,并肩作战,多好的机会,太史慈居然跑去投严白虎刘瑶之流,这是有多看不起刘皇叔?恐怕还是对这位当时的低层信使诚意不够吧。

三、张辽、吕布带着张辽落难投徐州,关羽号称和张辽交情挺好,结果后来总被人劝降,就没早想着帮皇叔干点正事。

四、陷阵营高顺,这也是一时神将,能开口救张辽就不能救救高顺吗?

五、臧霸。纵横徐州一带颇为优秀的将领,尤其是一名骑兵将领。没考虑过,大概根本瞧不上罢。

六、文聘,刘表手下最值得拉拢的一位超级将领。和诸葛也有联系。一度无主,后曾两次单独击败过关羽。如果能得到他,整个荆州局势早有望大大改观。

七、张任,这么好的人才,蜀地英杰,耿耿忠心,就非杀不可吗?不能关一段,留一留?他主公都投了他干嘛不投?

八、于禁,打仗他也许不如关羽,但是一位极其优秀的练兵人才。史上有名,人家投降都投降了,还瞧不上给放回去,于禁也是被曹丕逼得个落得个自尽而死。这真是干得一破事。他的练兵,他的老部下,不香吗?

九、庞德,最起码也让他和马超见个面吧。这是有多大恨,最后非弄成世代血仇。庞会进成都,令关家一体遭罪。

十、马超,这才是最大的资源浪费,还是这位举世前三的骑兵悍将,尤其在羌一带拥有天神般的号召力,进成都之后,再没领兵出战过。郁郁而终,说到底,还是不信任人啊。最远的距离就在身边。

关张早期标准定得太高,整得刘备在武将人才上总有一种超富足的错觉,除了赵云,看谁都瞧不上,太豪奢啦。


刘羽舟和萧铭珏


刘备曾错过两个堪比五虎上将的猛将!

一个人是东莱黄县人,身长七尺七寸,好一个美髯公在世!

此人弓马娴熟,义气无双。和孔融(对,就是让梨的那个)素昧平生,却在北海(孔融当时是北海相)被围时,单枪匹马闯入万军之中,堪比子龙长坂坡七进七出!

神亭岭面对江东十三员虎将他丝毫不惧,和小霸王孙策酣战不休,胆气惊人。

太史慈,射术不输黄忠

他就是太史慈。太史慈救孔融之时曾在刘备麾下,此时刘备若能收服太史慈,则又添加一个忠肝义胆,生死不弃的猛将,可惜刘备没能抓住这机会,太史慈又在扬州刺史刘繇手下蹉跎数年,才在孙策手下得以大展身手。

  •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太史慈

另一个是雁门马邑人,曹魏五子良将之首。柳城匹马斩匈奴单于塌顿,逍遥津八百破十万,打的江东士人胆寒,小儿不敢夜啼。

他就是张辽张文远。

下邳一战,吕布命丧白门楼。张辽作为阶下囚,却悍不畏死,大骂曹操不止。眼看曹操要杀他,刘备出言相救,为张辽求情,曹操做个顺水人情,饶了张辽。

张辽

刘备要是能在此收服张辽,则又添一个不输关、张的猛将,可惜了。


煮酒论千秋


说起刘备,大多数人觉得刘备很爱惜人才,三顾茅庐请来诸葛亮的加入,桃源三结义使关羽,张飞不离不弃,赵云的加入。然而,尽管刘备非常出色,但也有一些人是刘备无法挽留的。在刘备的一生中,他错过了两个勇猛的将军,一个是可以决定世界的天宇,另一个是张辽。

田玉跟随公孙赞当县令时跟刘备相遇。田玉虽然年轻,但勇气不是一般人能匹敌的,公孙赞不知道田玉的才华,但刘备知道,当公孙赞以母亲病重为由向公孙赞告别时,刘备知道田玉再也回不来了。当他和田玉分手时,刘备哭着说:“我不愿意不跟你做大事。”最后田玉为曹操所用,成为曹氏北疆坚强后盾。

另则是张辽。张辽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立下了很多战功,尤其是在合肥一战中更是建立了盖世奇功。

张辽凭借着出色的能力和卓越的战功位列五子良将,成为曹魏阵营最重要的武将之一,其实刘备也有很大机会将其招揽至自己麾下。众所周知张辽和关羽是至交好友,曾经和吕布一起投靠到刘备所在的徐州,张辽由于不受吕布重用一直对其不满,刘备完全可以找到机会拉拢张辽,但是他却并没有如此去做,再次错失一位奇才。关羽虽然很傲但是却和张辽关系很好,张辽有勇有谋如果和关羽一起辅佐刘备,对刘备统一天下必有很大的帮助。

对此你有何看法。


建哥影视合集


刘备其实人缘是挺好的,在三国里,他占据了“人和”。刘备一生经历了很多奇人异士,有得到的,也有失去的,还有得到又失去的,这都很正常,但其中有2个是他最不愿失去的,但却因为古代的“孝道”而失去了,如若不然,天下或将改变。

这2人是谁呢?

1、田豫

田豫是刘备早期的一个“小弟”,当时刘备还只是公孙瓒手下的一个爪牙。刘备就有这种能力,不管他处境如何,他总能让人心甘情愿地跟着他,一点儿也不会感到委屈,这或许就是所谓的“英雄气概”吧。

田豫比刘备小10岁,是一个非常有军事天赋的帅才,从他后来的战绩看,完全不在曹魏名将满宠、郭淮之下,他也是刘备准备重点培养的未来之星。

可是,田豫有一个致命软肋,就是他的母亲一直生活在幽州,这让一向漂泊、居无定所的刘备无法给田豫提供一个尽孝的空间,当刘备从青州辗转来到徐州的时候,田豫就无法跟随了,他因为母亲回到了幽州,并归属了公孙瓒。

公孙瓒失败后,田豫果断投靠曹操,在曹魏的有限任用下,为保卫曹魏的北方边境立下了重大功劳。如果田豫能在刘备手下尽情发挥,他或许会在史册上光芒万丈!

2、徐庶

徐庶的悲剧大家再清楚不过了,徐庶也是因为母亲的缘故而离开刘备的。

在《三国演义》中,徐庶是一个谋士的形象,实际上,徐庶是个行事大胆的帅才。他和诸葛亮不一样,诸葛亮更多的是政治和军事行政上面的能力,而徐庶则是带兵打仗的能力。

徐庶能窥破军机,统帅三军、和敌人真刀真枪地干,刘备最缺乏的就是这种人,“五虎将”都不行,五虎将只能算是徐庶下面的将才,而徐庶,则是统观全局的人。

然而,这样难得的人才,还是因为母亲的缘故被曹操“挖”走了,真是不由得不让人感叹:刘备的命怎么就这么苦啊!

刘备要是能留得住田豫和徐庶这2人中的一人,或许天下就不会是后来那个样。





阿明观影


说起刘备,大多数人脑子里会想到三个字:爱哭鬼。碰到人才,刘备会哭;有人离去,刘备会哭;打败了曹军,刘备会哭。换句话说,刘备的江山完全是他哭出来的,这项“绝技”让诸葛亮感化加入,令关羽张飞不离不弃,赵云甘心卖命。不过,虽然刘备的哭技一流,但是也有刘备留不住的人,在刘备一生中错过两位猛将,一人是可定天下的田豫,一人是可以救国的黄权。

田豫是曹魏边疆的大将,早年跟随公孙瓒时,公孙瓒不知道田豫是会“发光的金子”,打发田豫当个县令。也就在这时,刘备与田豫相遇相知。田豫虽然年少,但是胆量不是一般人可比拟的。张飞据水断桥,吓走曹操八十万大军纯粹是磕碜曹操而编撰的故事,而田豫一人吓走一万大军确有其事。公孙瓒部将王门反叛,田豫得知后,不紧不慢地站到城墙上,一句话便解决了王门:“夫挈瓶之智,守不假器,吾既受之矣;何不急攻乎?”用瓶子和打水人的比喻,将王门奚落了一番,王门听后,深感惭愧,捂着脸跑了。公孙瓒不知道田豫拥有大才,刘备却知道,当公孙瓒以母亲病重为由向公孙瓒辞别时,刘备明白,田豫这一去怕是永远不会回来了。与田豫分别时,刘备涕泣曰:““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刘备如果多了一个田豫,天下便唾手可得,无论将田豫放在哪里,都会令刘备高枕无忧。

另外一位黄权,不仅拥有较高的军事才能,而且谋略也相当厉害。汉中最早由黄权提出,晓以利弊向刘备陈述汉中的重要性,制定夺取汉中的策略,全部出自黄权之手。刘备伐吴时,黄权力劝刘备理应坐镇后方,统领全局,理由便是,刘备伐吴顺江而下,没有退路,如果发生意外,刘备根本无路可逃,而且,吴军擅长水战,非常危险。可惜的是,刘备没有听取黄权的建议,夷陵之战惨败而归,黄权也因陆逊的堵截无奈降魏。黄权降魏的消息传到刘备的耳朵后,刘备悔不当初,痛哭流涕,痛惜道“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黄权属于全能型人才,不过却让刘备亲手葬送,如果刘备听取黄权的建议,坐镇后方,黄权便是先锋,也不会被刘备打发去防御毫无动静的曹丕,黄权如果在蜀汉,那么将来的地位怕是不会次于诸葛亮,因为他的才能并不亚于诸葛亮,比之诸葛亮,黄权多了些果断、奇谋,少了些治国的本领,二人联手怕是天下再也没有敌手了。


容嬷嬷上树


一位是太史慈,孔融曾派他向刘备相助救徐州陶谦,也许刘备当时太兴奋了,名满天下孔子后人孔融居然来求助于默默无闻的刘备,也许也是来得太仓促走得太急粗了,刘备接到消息马不停蹄去准备了,如果当时刘备能够相对赵云样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至少可以给暂时没有目标的太史慈一些倾慕的感觉,变成第二个赵云。

还有一位是张任,让刘备损失了庞统,确实很让人气愤,但是各为其主,而且确实是位文武双全的大将,不低于张辽的基准,在当时刘备集团与关羽、魏延独当一面相当的大将(当然关羽性格除外),虽然张任存在对刘备治蜀很大的危险,刘备如果多点耐心,多点时间,甚至可以先囚禁起来,治理几年蜀国再慢慢软化张任还是有机会的。

虽然张辽曾经也有机会,但那是机会在曹操,毕竟刘备寄人篱下。

太史慈、张任这两员大将对于刘备镇守荆州和北伐都是非常有能力的大将,刘备错过确实可惜了。




富元制作


第一个就是太史慈。提起来太史慈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是江东名将,不仅箭术出众而且武力超绝,甚至能够和有小霸王之称的孙策打得有来有回。太史慈生平的表现同样非凡,在跟随孙策征战江东的数年间表现突出战功卓越,名气很快就传遍江东,可谓是孙策手下第一猛将。然而,太史慈其实并非一开始就在孙策手下效力,反而是和刘备相遇的时间更早,可惜刘备却没有把握住机会将其招揽过来。

第二人则是张辽。比起来前面提到的太史慈,张辽的名声则是更加响亮无疑。张辽出身边远苦寒之地雁门马邑,武力出众打仗勇猛,但是因为跟错了人一直没有受到重用,前半生可谓是历经坎坷。直到下邳之战过后张辽归顺曹操,才逐渐走上了功成名就之路,跟随其南征北战立下了很多战功,尤其是在合肥一战中更是建立了盖世奇功。其实刘备也有很大机会将其招揽至自己麾下。众所周知张辽和关羽是至交好友,曾经和吕布一起投靠到刘备所在的徐州,张辽由于不受吕布重用一直对其不满,刘备完全可以找到机会拉拢张辽,但是他却并没有如此去做,再次错失一位奇才。


行走的故事kelacio


刘备一生错过两位猛将,一人可定天下,一人可救国,分别是(田豫、黄权)。

说起刘备,大多数人脑子里会想到三个字:爱哭鬼。碰到人才,刘备会哭;有人离去,刘备会哭;打败了曹军,刘备会哭。换句话说,刘备的江山完全是他哭出来的,这项“绝技”让诸葛亮感化加入,令关羽张飞不离不弃,赵云甘心卖命。不过,虽然刘备的哭技一流,但是也有刘备留不住的人,在刘备一生中错过两位猛将,一人是可定天下的田豫,一人是可以救国的黄权。




厦门老田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写的是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形成曹魏、蜀汉、孙吴三国鼎立的历史故事。刘备的一生的奋斗,从一个街边卖草鞋的小商贩成为一国之王,在三国演义当中,刘备是一个宅心仁厚的领导,但事实并非如此,在那个乱世,若没有帝王的狠绝与霸气,怎么能从曹操和孙权手中争得一席之地?刘备出身贫困,没有强硬的后台,但他眼光独到,知人善任,不仅有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五位勇猛的“五虎上将”,还有诸葛亮这位谋臣。但是刘备这一生也错过了两个名将,一个与他无缘,一个曾跟随马超。

田豫,刘备当年投奔公孙瓒,田豫将自己托身于刘备,那是年纪还小,因为年老的母亲无人赡养想回家乡,当时刘备要去出任豫州刺史,便没有随同,刘备与他告别时说:“只恨不能与君共成大事”。后来他效力于公孙瓒,公孙瓒战败后,在新任太守的推荐下任太守府长史,新任太守鲜于辅问他自己应当投靠谁,田豫说这天下最终一定是曹操的,于是鲜于辅投奔了曹操。曹操很重视田豫这个人才,田豫在曹操手下也展现了他的大将之才,北征代郡,威震北疆,袭杀周贺,新城破吴。王歆曾评价到“谁言刘备不遇俊才,惜田豫遇而不能得用也。英雄得势,亦需得时,君臣相知,良有缘也。”只能说刘备没能在对的时机下遇到田豫,两人无缘罢。

庞德,他最初效力于马腾,在平定羌民的征战中屡建奇功,跟随马超征战平阳,斩下郭援首级,勇冠三军。后来因为生病没能跟随马超一起赶往益州,马超投奔了刘备成为“五虎上将”之一,而庞德跟随张鲁归降于曹操,二人分道扬镳。若是庞德当时跟随马超一起投奔刘备,那刘备手中必然又添一员猛将。

而且刘备与庞德的缘分不止于此,在襄樊之战中,庞德对战关羽,战败。关羽欲劝降庞德,且庞德哥哥庞柔也效力于刘备,但是心高气傲的庞德说道:“我深受国恩,义在效死。”他宁死不降,还说刘备不敌曹操,关羽便将他杀了。刘备这一生中错过的名将不只有这两位,只能说缘分未到,空留遗憾。



流云剪辑


说起刘备,大多数人脑子里会想到三个字:爱哭鬼。碰到人才,刘备会哭;有人离去,刘备会哭;打败了曹军,刘备会哭。换句话说,刘备的江山完全是他哭出来的,这项“绝技”让感化加入,令不离不弃,甘心卖命。不过,虽然刘备的哭技一流,但是也有刘备留不住的人,在刘备一生中错过两位猛将,一人是可定天下的田豫,一人是可以救国的黄权。

  田豫是曹魏边疆的大将,早年跟随公孙瓒时,公孙瓒不知道田豫是会“发光的金子”,打发田豫当个。也就在这时,刘备与田豫相遇相知。田豫虽然年少,但是胆量不是一般人可比拟的。张飞据水断桥,吓走八十万大军纯粹是磕碜曹操而编撰的故事,而田豫一人吓走一万大军确有其事。

  公孙瓒部将王门反叛,田豫得知后,地站到城墙上,一句话便解决了王门:“夫挈瓶之智,守不假器,吾既受之矣;何不急攻乎?”用瓶子和打水人的比喻,将王门奚落了一番,王门听后,深感惭愧,捂着脸跑了。公孙瓒不知道田豫拥有大才,刘备却知道,当公孙瓒以母亲病重为由向公孙瓒辞别时,刘备明白,田豫这一去怕是永远不会回来了。与田豫分别时,刘备涕泣曰:““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

  田豫走后,再次出现众人视野已经是曹操帐下的一员虎将,替曹操镇守北疆40余年,是胡人、匈奴的噩梦,是最坚固的后盾。可惜,田豫终究没有跟随刘备,倘若跟随刘备,怕是今后能够成为与关羽齐名的存在了吧?刘备如果多了一个田豫,天下便唾手可得,无论将田豫放在哪里,都会令刘备高枕无忧。

  另外一位黄权,不仅拥有较高的军事才能,而且谋略也相当厉害。汉中最早由黄权提出,晓以利弊向刘备陈述汉中的重要性,制定夺取汉中的策略,全部出自黄权之手。刘备伐吴时,黄权力劝刘备理应坐镇后方,统领全局,理由便是,刘备伐吴顺江而下,没有退路,如果发生意外,刘备根本无路可逃,而且,吴军擅长水战,非常危险。可惜的是,刘备没有听取黄权的建议,惨败而归,黄权也因的堵截无奈降魏。

  黄权降魏的消息传到刘备的耳朵后,刘备悔不当初,,痛惜道“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黄权属于全能型人才,不过却让刘备亲手葬送,如果刘备听取黄权的建议,坐镇后方,黄权便是先锋,也不会被刘备打发去防御毫无动静的,黄权如果在蜀汉,那么将来的地位怕是不会次于诸葛亮,因为他的才能并不亚于诸葛亮,比之诸葛亮,黄权多了些果断、奇谋,少了些治国的本领,二人联手怕是天下再也没有敌手了,蜀汉哪会到灭国的地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