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一中学生持刀捅伤双亲,致母亲身亡,这是哪方面出了问题?

教育讯息


子不教父之过。子女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父母的问题。环境决定命运,心里学家华生说过给我一个白纸,我还你个成才的孩子。一个孩子刚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他在成长的过程中最多模仿的就是父母。俗话说的好什么样的父母养出什么样的孩子。父母给孩子的最好礼物永远不是溺爱,而是教育和教养。维新运动领军人物梁启超九个子女,个个成才,这与他的家庭教育息息相关。而据子女们后来的回忆,他们都是因为父母的影响才会选择自己的事业。足见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有多大。前几年著名的北大学子弑母案的主犯吴谢宇,就是深受其母亲的影响导致其变态的心里。

近年来子女弑父杀母的案子越来越多,一方面与独生子女父母骄纵过度有关,另一方面与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有关。如今通信发达,致使家庭生活越来越封闭,小孩没有足够的机会接触社区生活,只能接受家庭和网络的影响,导致信息扭曲化,教育片面化。为了避免这种案件的发生,社区应该多多介入家庭教育。让孩子走出家庭,融入社会。


历史摸黑人


武汉封城刚满一个月,全国疫情攻坚战似乎刚刚露出一线转机,当人们稍稍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四川眉山发生了一起弑母惨剧。

13岁男孩刘某,因家庭琐事与36岁的母亲卓某发生争吵后,趁妈妈熟睡,将妈妈残忍杀害。

这个男孩2006年出生,刚满13岁,他的父亲早年去世,是妈妈一个人把他拉扯大,可谓是与36岁的母亲卓某相依为命。

2月24日晚上,母子二人因为家庭琐事发生争吵。25日凌晨0点,刘某趁妈妈熟睡之际,持菜刀将母亲杀害。因为当时正在睡梦之中,卓某根本没有反抗的机会。

在确定妈妈死亡后,刘某十分淡定地打电话报警自首,称自己已经将自己的亲生母亲杀害。

现在的他或许还不明白,今后他再也没有妈妈疼他了。

案件的细节尚未披露,

我们不知道这对母子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卓某作为一个单亲妈妈,

独自抚养儿子的辛酸可想而知,

不承想却在梦中惨死在亲生儿子的刀下。

这孩子跟自己的妈妈有多大仇怨,

才能下得了如此狠手?



这几年,弑亲的案件越来越多。

  • 2018年12月2日,湖南益阳12岁的吴某,持刀砍向母亲,母亲被砍20多刀身亡。被逮捕时,男孩说“我又没杀别人,我杀的是我妈”,舆论哗然。

  • 同样发生在2018年12月,湖南衡阳一个13岁男孩罗某,因为向父母要钱去网吧遭到拒绝,用锤子先后将父母锤伤后,逃离现场,父母因为伤势过重死亡。

  • 2019年3月,苏北某县13岁男孩邵某因不服母亲管教,双方发生激烈冲突,邵某用菜刀将母亲砍杀身亡。而周围人讲,该男孩是成绩优异的优等生,平时老实听话。

为什么青少年犯罪多发生在十二三岁?

这个年龄阶段,是心理学上的“逆反期”,又称“心理断乳期”。

心理断乳期指青少年由于他们身心的发展

逐渐试图摆脱成人的监督,

自己考虑判断和解决问题成为“独立个人”的过程。

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

自我意识空前膨胀,

心理上认为自己已经独立,

急于摆脱父母的束缚。

对于父母的管教,

尤其是强硬式的管教,

会有强烈的叛逆情绪,

但是实际上思想和行为却依然稚嫩,

难易控制住自己。

这是一个孩子成长的特殊时期,

如果缺乏科学合理的引导,极容易出问题。

尤其是近些年互联网的发展,

促进了儿童生理和心理状况成熟的速度加快。

长期从事犯罪心理

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的李玫瑾教授,

曾多次告诫家长们:

很多毫无人性的杀人犯,

都是在生命初期的抚养出了问题。

比如,

孩子所需要的最基本的

父母的爱和陪伴,

在孩子年幼时一旦缺失或失衡,

都会在孩子往后的人生中,

埋下一个巨大的隐患。


欧爸动能家庭教育


厦门一个15岁中学生砍杀父母,导致母亲当场死亡,父亲急救。得知这样的消息,我想作为父母的每个人,都会震惊和战栗。我相信孩子的父母当年抱起新生儿的那一刻,是多么的幸福。孩子第一次叫爸爸妈妈的时候,父母多么的惊喜。孩子的点滴成长和进步又那一步离得了父母的付出,孩子和父母本应该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他们有过多少幸福的时光,是什么时候起,孩子对自己的父母没有了痛惜和感恩。这也许是我们这些7,8十年代出生的家长不能理解的。有人说是不是家长太专制了,教育太粗暴了。马上有家长反驳说,我们小时候正常被父母揍,我难道杀父母了?有人说是不是太溺爱了,稍微有点不顺就受不了了。甚至还有人说肯定是学校没有教好,老师们表示出来都是要求学生团结友爱,怎么可能教育孩子弑母呢!有人说,都是网络游戏惹的祸,现在孩子迷上游戏无法无天了。不过目前没有游戏公司出来发言。警方目前也没有就案情,发布具体进展。倒是网民们,回顾了近年来,青少年杀害家长这些案件,倒吸一口冷气。采访了这些孩子,发现提到父母能心存爱意的几乎没有。这些孩子的家长谈起孩子,哪怕这些孩子做出如此丧尽天良的是,仍然要给他们留一条后路。我仍然记得其中的一个孩子说,我杀的不是别人,我杀的是我妈。脸上毫无愧色。什么时候,亲人们对你的爱,成为你举起屠刀的理由,免于受罚的理由了。我也是一位母亲,我当时直接就气懵了。是什么让孩子失去了爱的能力,是什么让孩子对生命没有了敬畏之心。豺狼虎豹尚且不去杀害同类,这些孩子没有心吗?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上,好多父母把他们当成了天使,觉得他们应该与生俱来应该有爱的能力,有对生命的敬畏。其实他们只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而已。孩子的教育有三驾马车父母,学校,社会。你是第一个孩子接触到的榜样,那么让孩子拥有爱人的能力和对生命的怜悯心是你应该给孩子的最重要的礼物。现在我们的父母恨不得把天下最好的一切给孩子,生怕亏待了孩子。给了孩子血肉,忘记安上了灵魂。你可以向他表达爱,你又是否教会他如何去回馈爱呢!你对他心存善念,爱念,又是否要求他对生命存有敬畏和爱念呢!这些生命中最原始的思想,看着无什么大的用途,却是人的最低底线呀!哪怕你的孩子学会再多的文化知识,赚再多的💰,有再大的权势。一个没有底线的人将是多么的可怕。而我们的学校又有这方面的教育吗?我们的教育已经功利化,分数成为了衡量一个学生的硬指标,考核一个老师升学率变得重中之重。而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媒体又做了什么?我们给孩子营造了什么样的舆论导向。比比谁的Aj贵,晒一晒谁的LV多,看看那个明星的绯闻可以炒,只要有流量。只要能赚钱再坑人的货品也敢买,只要有利润再血腥,在颠覆历史的游戏也要给孩子玩。看看我们这三驾马车,带出来的孩子,你想都不敢想。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希望中学生杀父母的,杀老师等等的事情不会再重蹈覆辙,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在优良的环境和教导当中,长成真正的天使。





Links蜜黎


编者按:2020年3月10日凌晨1时许,厦门湖里区某住宅15岁少年闹出大事。经查,原因是15岁少年因家庭矛盾纠纷,故意伤害其父母,致其母亲当场身亡,父亲受伤。这件事很快就登上百度热榜排名第四位,评论四千多万条,可见网友们对这件事情有多关注。



事件虽然还在调查中,但是我们不难发现,事件的起因是由于家庭矛盾纠纷造成的。到底父母和孩子之间有什么样的矛盾纠纷会让孩子要我出如此极端的行为呢?如果父母和孩子实现良好沟通,这类悲剧也许不会发生。 官方通报中没有具体说明到底是怎样的“家庭矛盾”让15岁少年对生养自己的父母做出极端行为。但评论中网友纷纷揣测事件是由父母不让孩子玩游戏而引发的。



网友为什么如此推测呢?也许是因为“停课不停学”期间,很多学校只规定上上午和课程,下午则由学生自主安排学习。这样安排为一小部分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孩子玩游戏提供了可乘之机。 孩子在学习任务完成后玩游戏解压也不至于和父母发生矛盾冲突。

事情发生的根源恐怕在于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平日里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缺乏自制力和自觉性,居家学习期间无节制地玩游戏并引发家庭矛盾,并造成悲剧的发生。当然,这只是网友们的推测,至于事情的真相还是等官方宣布。



那么,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如何与青春叛逆期的少年沟通交流避免类似的悲剧发生呢?

1、俗话说孩子“三岁看长,七岁看大”,孩子最好的教育时期不是3岁,也不是7岁,更不是12岁以上,而是0岁。重点教育时期是幼儿和儿童时期,这是家教的关键期,超过这个时间段教育孩子,效果会大打折扣,或者更加刺激孩子的逆反心理产生。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今天我取得的成就完全是在幼儿园打下的基础。”,这句话足以说明,教育孩子请从0岁开始,别再说那句“我孩子还小”了。

2、父母在平时要加强监管,不能出现管教上的疏漏和缺陷。三国时期的蜀国国君刘备曾经教育他没出息的阿斗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教育上应该如此,别以为孩子做的坏事是小事,就不用管教,这样想大错特错。教育孩子只有从小事教育起,才能避免孩子长大后犯大错误。

3、贪玩是孩子的天性,留给孩子一点面子。其实,游戏本身也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即使我们常认为“玩物丧志”,但是也应该知道,凡事没有那么绝对,玩游戏只要适度,也可以有益于身心健康。只不过,作为家长就应该知道如何帮孩子把握住这个玩游戏的度。孩子实在太沉迷游戏,一时改不过来,那就给他留点面子,告诉他今天的所做所为产生的后果,今后自己承担。

4、对孩子严格而不溺爱,严中不缺乏关爱。溺爱孩子已经成为最失败家庭教育之一。生活中不难发现,溺爱孩子的现象时有发生,父母、爷爷、奶奶,甚至是外公外婆,孩子天天都被宠上天,久而久之,容不得别人的一句批评。有网友曾说过:“过于放纵孩子,顺从孩子,等于是害了孩子。造成孩子总是以自己为中心,从来不去想自己周围的人的感受。等到他长大了,你惹恼了他,就会把你灭了。”,网友的话虽然有点逆耳,但是句句是忠言。

所以,为了避免类似孩子对父母做出极端行为的悲剧发生,笔者建议应该这样跟孩子沟通交流:

0—3岁,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该给孩子立生活规矩。比如告诉孩子,不能这样,不能那样,只能这样这样。教会孩子礼貌,讲卫生等等。

3—6岁,给孩子立下学习的规矩。比如,今天一定要读什么,明天一定要读什么,今天一定要写什么,后天又要写什么等等。

6—12岁,给孩子立下守时间的规矩,以。比如,每天一定要花多少时间完成作业,读多少页书才能看电视等。

12—16岁,给孩子立下善恶美丑的规矩。告诉孩子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等等。

16—21岁,给孩子立下正逻辑,分辨是非的规矩。告诉孩子,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孩子到了21岁,那就不管他了,由他去吧。笔者早就说过:“教育是世界上最难做的事情。”,时间会证明笔者这句话是真理。


孖无悔观教育


15岁男孩为何杀死自己的母亲?

3月10日凌晨1时许,厦门一名15岁男孩儿,用刀将母亲杀害,将父亲捅伤。

15岁男孩儿杀害母亲的原因,警方只说因家庭矛盾,没有做具体介绍。我分析会有三方面的原因引起。

(一)考试问题

15岁,应该是初三的学生。初三,六月份就要参加中考了,这个学期是关键时刻。孩子会有压力,家长也会很焦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及家长都会产生焦虑情绪。如果孩子不给力,不努力学习,不去认真备考 ,家长就会更加的焦虑,由此就会引发矛盾、产生冲突。

(二)网课问题

因为疫情,现在很多孩子都在家上网课,但是有不少学习缺乏主动性的孩子,往往不够自觉,偷懒不学。我有个邻居孩子初三,在家上网课。他的妈妈说,她儿子根本就不学,我看着他才学一会,我一离开他马上就玩去了。这个15岁男孩儿,因为上网课与家长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三)游戏问题

也有可能这个孩子,玩游戏上了瘾,学校因疫情迟迟也不开学,这个孩子天天就在家里无节制地玩游戏。作为家长不可能不管,在管的时候,可能就发生了冲突。

除了这三方面的原因外,也不能排除还有别的什么原因,但这三个原因概率较大。

这件事,也警示我们的家长在管教孩子的时候要注意一下几点:

一是不要过于唠叨。一件事,把道理讲清楚,就行了,不要总是唠叨起来一遍一遍的没完没了。总是唠叨,会造成孩子心烦意乱,很容易引起冲突。

二是防止简单粗暴。不要动不动就呵斥、辱骂,甚至动手打孩子。孩子都有自尊心,要注意尊重孩子。

三是不要使用高压手段。不要认为我是父母,我说你就得听,要以民主的方式、平等的方法对待孩子,有事要和孩子商量解决,不能我说什么你必须照办,用高压手段,往往解决不了问题。

四是要和孩子多沟通。有问题要和孩子谈,要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是怎么想的。搞明白孩子的想法以后,再有针对性地做工作,这样才会有效果。

孩子出问题,除社会、学校的教育环境外,大多数都与家长的教育方法有关系,所以,家长应该研究一点教子的方法和艺术。


闫老师教作文


我看到厦门一中学生捅伤双亲,致母亲死亡的消息的时候,我的心非常震惊,同时又是愤怒,冷静下来,又觉得值得思考一些教育孩子的问题。

【事件回顾】


3月10日凌晨1时许,湖里区某住宅内发生一起故意伤害案,致一死一伤。接到报警后,110指挥情报中心立即指令湖里分局刑侦、巡特警大队,湖里派出所,120赶赴现场处置。

【反思】

这个中学生为什么会这样暴戾,竟然残忍用刀捅向养育他十几年的双亲,我个人认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一、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对孩子无原则的宠爱,其实就是溺爱,溺爱最终造成悲剧。

我们常常看到,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子,爷爷奶奶去商场,逼着大人买东西,如果大人不买,就在地上打滚撒泼,很多时候,孩子“胜利”了!

就在和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我们的家长往往败下阵来,这样孩子一天天长大,成为了家里的中心,要什么就得给什么,达不到要求,又哭又闹,甚至以不读书相威胁,更有甚者,打骂父母、爷爷奶奶!

二、家庭氛围紧张,夫妻关系不和谐,甚至有家暴现象。

我教了30年的初中,遇到的学生性格孤僻的往往家庭有问题,有一次,一个学生告诉我,他最怕呆家里,因为爸爸妈妈随时干仗,有一次爸爸还打妈妈,我就横在他们中间,他们才停手!结果这个学生后来就缺乏安全感,和同类人在一起做朋友,成了混混!

三、缺乏父爱母爱。

许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远离家乡,到很远的地方去打工,一年回一次家,平常就由爷爷奶奶带着,爷爷奶奶教育方法欠缺,造成孩子出现各种问题。得到孩子上初中了,成绩不好,毛病很多,自暴自弃,这个时候,父母再进行教育为时已晚。

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

一个孩子从小在家里就是“王”,到了初中,孩子进入青春期,再遇到逆反期,这两个时期叠加在一起,往往是最危险的。

平常对孩子不闻不问,遇到问题就暴跳如雷,甚至拳脚相加,这样的孩子往往会有暴力倾向,稍有不慎,后果不堪想象。

结语:

对孩子的爱要有原则,从小要培养孩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他们尊老爱幼的品格;爸爸妈妈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应该多陪陪孩子,培养孩子的“爱商”,让孩子知恩感恩;要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到幸福;青春期的时候,应该“蹲下身子”和孩子做朋友,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总之,教育孩子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循序渐进,只有在孩子小的时候就一点一滴做起,孩子才能快乐健康成长!



平淡是真oymlq


厦门一中学生持刀捅伤双亲,致母亲身亡,这是哪方面出了问题?

比疫情更让人悲凉的,是孩子那颗冰冷的心!3月10日凌晨1时许,厦门湖里区某住宅内发生一起故意伤害案,致一死一伤。接到报警后,110指挥情报中心立即指令湖里分局刑侦、巡特警大队,湖里派出所,120赶赴现场处置。结果,母亲当场身亡,父亲受伤被第一时间送医救治,已无生命危险。犯罪嫌疑人今年15岁,读初二,目前被警方控制,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是什么导致15岁中学生对父母持刀相向呢?因案情尚在侦办过程中,现在具体原因还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青春期叛逆必然少不了!笔者教过初中生多年,对这种“动物凶猛”的孩子深有感触,由于教育方法不当,而导致父母一死一伤,真的是太冤枉了。说句实在话,绝大多数的中学生孩子都是非常可爱的,不仅心地善良、勤奋努力,而且常怀敬畏之心和感恩之心;但是确实也有少数学生心理特别扭曲,心中自有一套固执的混蛋逻辑,教育对他们基本无效了。当面对这样的孩子时候,家长、老师,你们该怎么办?笔者作为一名有着20年教育教学丰富经验的一线老教师,善意的提醒大家,这种孩子很危险,你是真的惹不起的;要么就是哄着拢着,凑乎过去就晚了,要么有多远躲多远,惹不起躲得起!



为人父母不易,做个老师不易,做个初中老师特别不易!近几年,网络上报道过多起大骂老师、甚至把老师弄死的事件;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规律,事件的主角之一,十有八九都是初中生,这是为什么呢?其中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她们)天不怕地不怕,又有《未成年人保护法》作为后盾,他(她)打了你、骂了你、哪怕就是弄死你都没事,未成年嘛;可是作为老师你碰他们(她们)一下试试,分分钟让你身败名裂、鸡飞蛋打!笔者在这里并不是说要做一个“佛系”老师,而是说做老师必须具备识人之能,绝大多数孩子可以管、甚至可以严格管,少数孩子你就不能管,记住教育不是万能的,为一个这种货色搞到身败名裂、甚至搭上性命,真的不值!



做家长的同样如此,自己的孩子到底是个什么熊样,本来自己应该最了解,可是最怕的就是你装着不了解!家长依仗是父母身份,不顾孩子能力、情趣、和爱好,打着培养和管理的旗号,对孩子无所不用其极,有的家长甚至能够会把孩子逼入死胡同、逼疯;老是拿着自己孩子跟别人家孩子去比,觉得自家孩子啥都不如别人家孩子,逼迫孩子学这样学那样,你咋不拿自己去跟别人家长比呢?别人的家长还比你有本事多了呢!当家长把孩子逼入死胡同的时候,青春期孩子一时冲动,什么危险的事都能做得出来,很多悲剧都是这么发生的;前段时间河北一12岁男孩纵身跳楼身亡,孩子母亲不是把肠子都悔青了吗?孩子生前,不该硬逼着孩子去写作业啊。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作为父母也好,作为老师也罢,在对孩子教育时,务必要搞明白孩子的性情和修养,对症下药!家长和老师自己更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能自己情绪上来了就胡乱发飙,很多人世间的悲剧都是这么造成的,古人告诫我们的一句话特别有道理,切记切记“冲动是魔鬼”!


自在人生wub


这么惨痛的教训,血淋淋啊!惊得我找不到角度思考啦。一句话猛的向我砸来,伤你最厉害的就是你的亲人。抹完眼泪,强忍悲痛。假如我是孩子爸爸的朋友,我真的非常难过。

孩子只是一张纸,他的未来,他的行为是由父母来塑造的呀。



一,就事论事来分析,发生在凌晨一点之后。

这个时间父母睡得正香,这个孩子在父母没有反抗的时候动了刀。对最亲的人动刀该有多么大的仇恨?

怎么会对父母产生仇恨呢?因为上网的原因。白天一定是在网络上学习,之后孩子爱打游戏。妈妈肯定是干预了孩子。干预的程度方法,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能力。白天孩子做了忍让,因为还有爸爸和妈妈在一起,他们的力量比自己强大。自己没有力量反抗。

所以等到爸爸妈妈失去反抗能力的时候,孩子憋在心里的怒火就要发泄了。但是,这样的发泄方式,15岁的孩子竟然没有想到后果?我不认为是这样。

孩子一定会想到后果。只是他沉迷游戏太深。而且父母对他刺伤得太深。孩子在心里可能有不计后果的对话。

“再说我,真想爆发,真想弄死你,让你闭嘴,以后再没有人管我啦,该多好,我该多么自由呀。”

“你们两个都在,我就忍啦,我有机会的时候,或者你们睡着的时候,看我怎么办?想方设法让你们闭嘴,再也不能管我。”

我只能推测这个孩子的心态是这样的。



二,如果孩子不杀父母,也可以离家出走。但是现在没有机会,因为疫情防控管理得很严。

更何况,他逃出家门,还没有自理能力。他还需要父母的经济支助啊。那么为什么他没有想到这样的后果呢?如果杀了父母,以后谁给他提供经济支柱呢?

我相,他肯定想到了这样的后果。只不过是父母对他一次次伤害,让他积累的愤恨越来越多,以至于不顾这样的后果啦,心里的煎熬的确是非常难以忍受的。要么得抑郁症,要么要爆发出来。我也从这个方面揣测孩子这样做的动机。

总之,我在分析这个孩子处于什么思想和动机,让他的大脑指挥他的手,用刀去对亲人开杀戒呢?



三,再分析一下父母,现在国家的教育的短板,真的是对父母的教育呀。

棍棒之下出孝子在有的地方还是大行其道。父母有时候专制主义思想太严重。孩子小的时候用武力逼迫他,压倒他,镇住他。可是,父母想没有想到,哪里就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呢?

现在就会明白,要想当教师必须得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否则根本不可能考过教师资格证。要是父母学点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的话,孩子的一些反应就会觉察到,就能提前找出应对策略。

即使没有学过心理学教育学,父母也可以将心比心,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来反思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对孩子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不过这些都已经来的太迟了。我们只能给这个事件几个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教育处处春


家庭惨案历历在目:

北大学子杀母案!

12岁孩子杀母案!事后还振振有词地说:“我杀的是我妈妈,我又没杀别人”!

又一起家庭惨案,一起血淋淋人间悲剧!

事件回顾:

3月10日凌晨1时许,厦门湖里区某住宅内,因为家庭矛盾,一个15岁的少年持刀捅伤其父母,致其母亲当场身亡,父亲受伤,伤者第一时间被送医救治,目前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控制!

为什么家庭悲剧屡屡发生?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是致命的导火线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更是首当其冲!一个成功的人生往往与其良好的家教息息相关,一个失败的人生同样与其失败的家教不无关系。正是由于孩子缺失正确的家庭教育才导致家庭悲剧的发生,家庭教育的失败表现在:

家长溺爱:对孩子过度溺爱,恨不得上天给他摘星星,下海给他捞月亮,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让孩子成为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一点挫折,没有抗压、抗挫能力!

家长缺少陪伴:陪伴是最好的老师,可我们的家长有几人重视?在孩子需要陪伴的时候选择了没命的挣钱,要知道孩子的教育时效很短,错过了就不容易找回来,孩子不成器,你一辈子挣的钱不够他一年败家!

家长恨铁不成钢:和孩子不能够好好交流沟通,只看结果不重过程,孩子有错,非打即骂,把孩子逼上了“绝”地。

家长不能平等的对待孩子:不能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不能尊重孩子的人格,老子天下第一,一切“我”说了算,把自己的爱好强加于孩子身上,让孩子苦不堪言!

家长不能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自己不能首先做到!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心智、心理还不够成熟,承受压力的能力还不够强大,如果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二、学校的育人重任应该亟待加强

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教书育人,不仅要传授文化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人永远比成才重要”,学校在教书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等。

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助人为乐,团结有爱,传播正能量的教育,如果学校思想教育扎实了,又岂能发生儿子捅死母亲惨案?

加强法律教育:加强对学生法律知识学习,增强法律意识,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懂得违法必究,起到自我约束作用,如果学乐,团结有爱,传播正能量的教育,如果学校思想教育扎实了,又岂能发生儿子捅死母亲惨案?

加强法律教育:加强对学生法律知识学习,增强法律意识,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如果学校做到了,又岂能出现“我杀的是我的母亲,我又没杀别人”!这样荒唐的“法盲”!

重视学生心理疏导:青春期的学生,正处于叛逆期,他们往往冲动、固执、焦躁和冒险,此时,如果重视心理疏导,学生就可以安全度过叛逆期,如果不管不顾,极有可能导致学生走向极端!

三、社会上不良诱因是悲剧的催化剂

社会在日新月异发展的同时,也夹杂着一些“沙子”,学生年龄小,分辨能力不强,抵抗能力有限,受一些不良因素诱惑,也是其走向深渊的原因之一。

网络色情、暴力充斥:随着电子产品的兴起,网络游戏泛滥,特别是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色情、暴力,一些青少年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世界观导向存在漏洞:青少年热衷追剧、追星、追网红,盼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够一夜爆红,产生不劳而获、不切实际的幻想。

总之,悲剧的发生与家庭、学校、社会都有关系,真诚地希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加强对学生们的教育,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全民话教育10911


3月10日凌晨1点多,厦门湖里区发生家庭悲剧,15岁的叛逆期孩子把父亲也捅伤了,导致一死一伤。警方暂时没有通报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动机和起因,过多的细节等待警方披露。看到这样的新闻报道,心里很难受,这个事件对社会的影响也很大,参与评价的信息量很大,表示了大家对此类事件的关心和担忧。

15岁的孩子正常情况下读初二,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容易冲动,做事不考虑后果,主要是没有建立起明确的是非观,法律意识淡薄,叛逆心也很重,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一个“梦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从这个案件发生的原因来看,主要是因为家庭矛盾导致。说明这个孩子的家庭教育存在问题,或许是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导致孩子变得以自我为中心,总认为自己想得到的那是应该的,如果得不到,就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也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扭曲,他们会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做事往往不计后果。这个孩子因为琐事与父母发生矛盾,把罪恶的手伸向了自己的父母,这是一个家庭教育失败的典型案例。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了什么“因”,就会收什么“果”。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刻骨铭心的,溺爱孩子的结果就会自食其果。有的孩子不懂得感恩,只记得父母对自己的不好,与父母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一旦遇到导火线,被溺爱的孩子的小宇宙就要爆发,威力有多大谁也不知道,但这种后果是非常害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