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國援助伊朗專家團隊:在伊中企照搬國內措施“零感染”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白雲怡 謝文婷】中國紅十字會赴伊朗志願專家團隊13日在接受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在中國的援助與伊朗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伊朗全國核酸檢測能力已從2月底的每日200人次增加到現在每日6000份人次,預計下週將可達到每日1萬次以上。專家表示,檢測能力的提升有助於進一步查明伊朗的實際感染人數,做好篩查、隔離與治療工作。專家團隊同時透露,由於把國內的一套措施完全“搬”到伊朗,目前在伊中企的所有中外僱員都是“零感染”。

專訪中國援助伊朗專家團隊:在伊中企照搬國內措施“零感染”

中國紅十字會志願專家團隊與伊朗紅新月會人員進行交流

試劑盒主要依賴中國與世衛捐贈,收治能力仍面臨巨大壓力

援伊WHO專家組中方成員、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馬學軍對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表示,2月29日他們剛抵達伊朗時,伊朗全國可做核酸檢測的實驗室只有3家,每日檢測能力為200次左右。到3月13日,能做檢測的網絡實驗室已達到30家,每日檢測能力已達約6000次。馬學軍表示,伊朗自身的實驗室基礎水平較好,但不具備自己生產核酸試劑盒的能力,中國援助的6-7萬人份試劑盒與專家團隊幫助其迅速提升了檢測能力。

據伊朗衛生部數據,截至14日中午,伊朗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在過去24小時內新增1365例,累計確診病例達12729例,其中死亡611例。不過,外界普遍認為,這只是伊朗實際感染人數的“冰山一角”:如一國檢測能力與收治能力較差,將導致確診人數遠低於實際感染人數。

馬學軍認為,現在伊朗的檢測需求仍然缺口很大,且試劑盒主要依賴世衛組織與中國的捐贈。世衛組織已在協調安排下一批試劑盒與其他醫療物資運往伊朗。下週,伊朗有望實現50個具備檢測能力的實驗室,日均檢測能力達到1萬次以上。他表示,檢測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將有助於伊朗查明實際感染人數並做到早篩查、隔離與治療。

在收治能力方面,中國紅十字會赴伊朗專家團隊領隊周小杭對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表示,目前伊朗雖然也採取了定點醫院的模式,但醫院收治能力仍然面臨很大壓力,因此,大量輕症目前仍採取居家隔離的形式。同時,伊朗也在仿照中國建設方艙醫院用以隔離輕症患者,但建成後的方艙規模是否足夠達到收治所有患者尚不清楚。

據媒體公開報道披露,伊朗在疫情最嚴重的庫姆省、加茲溫省、德黑蘭等地,借鑑中國經驗,建立方艙醫院,每間醫院可容納數10到200名不等的患者。

“剛到時,伊朗官員與我們開會都不戴口罩”

周小杭表示,伊朗抗疫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醫療資源的嚴重不足。他表示,援伊專家團隊在過去十多天拜訪了伊朗衛生部、多家醫療機構、研究院和社區醫院,發現醫護人員的防護裝備較為薄弱,在防護服和高等級口罩方面有較大缺口。

一名家中有多名親屬在伊朗各醫院從事醫護工作的伊朗女孩告訴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我所瞭解到的情況是,醫院的容納能力已幾乎到了極限,但病人數量仍然每天都在增加。由於設備短缺,已經有很多醫護人員感染。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我們將面對醫護人員大量短缺的局面。”她表示,目前伊朗醫生會建議大部分症狀不嚴重者回家隔離,但沒有能力對這些人全部進行核酸檢測,因此很多人未能計入確診數字。

伊朗抗疫的另一大挑戰是社會阻斷的落實情況。周小杭告訴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這方面伊朗的宣傳工作已經到位,街頭人群聚集也有所減少,但3月20日伊朗即將迎來其一年一度最重要的節日——伊歷新年,政府是否能說服民眾繼續像現在這樣減少社交和公共活動將成為一大挑戰。

“整體來看,伊朗人對疫情的重視還是有了很大提高。比如,我們剛到時,伊朗官員在和我們開會時基本從不戴口罩。而現在無論是和我們開會,還是我們看到的他們自己的一些高層會議,伊朗官員們已經佩戴口罩。”周小杭表示。

中國經驗難複製,“有些措施伊朗確實做不到”

中國援伊專家團隊告訴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專家團隊成員已和伊朗衛生部、醫療機構、社區及在伊中資企業和團體分享了許多中國國內的抗疫經驗。周小杭稱,在伊中資企業目前已完全把國內的各種措施手段搬到了伊朗。“比如封閉管理、消毒殺菌、測量並上報提問,還有戴口罩,都特別嚴格地執行。所以在伊中企所有僱員,無論是中國人還是伊朗本地人,現在實現了‘零感染’。”

專家團隊同時認為,鑑於伊朗的實際國情,中國的抗疫措施並不可能、也不適宜被完全“複製”。比如,目前伊朗患者治癒出院的標準和中國國內不同,主要根據是否有呼吸困難、發熱咳嗽等症狀判斷,而不做核酸檢測。“考慮到現在伊朗的檢測能力,我們認為這也符合他們的實際情況。目前讓他們像國內一樣出院做兩道核酸檢測,是沒有辦法做到的。”馬學軍研究員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