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拿著手機想看夢和憧憬,卻得到被現實生活碾壓後的苟且

疫情慢慢消散,我所在的城市也慢慢地在復工復產,兩個月沒來工作室了,今天開開門搞搞衛生吧。

我姓張,是兩個孩子媽媽,生了老二後,就沒上班了。在家附近開了一個工作室,做心理諮詢。我的工作說起來挺單調的,都是跟人聊聊天,嘮叨嘮叨家常,說說家裡的政治形勢,經濟局面。

剛開始做不到一年,就遇上了疫情,串門都成了影響公共安全的違法行為,更別說面對面地聊上三四小時。本來收入沒了,應該是沮喪的,反倒因為接到了幾個取消預約的消息,變得,心情愉悅起來。

因為這次封城,家家戶戶都被國家強制呆家裡,接到了幾個不用再來諮詢的預約取消,這裡包括一個鬧離婚要死要活的,現在天天秀廚藝;兩位個因為孩子抑鬱的,現在好了,因為網課,老公陪著一起抑鬱了,用她的話說,有戰友了......這不,生活再苦,一旦有了伴,就成了團隊,一旦成了團隊,那就是,大吉大利,今晚吃雞,團戰的節奏了。

我這心理諮詢,都是好友們的捧場,還有就是,在下是一個不及格的心理諮詢師,因為沒考證照,是所謂的“無證經營”。那,既然要開店,為啥不去考證呢?

因為呀,在下理解的心理諮詢,是能陪伴著來訪者應對日常生活中各種情緒,和情緒所帶來的情感問題,並逐一打破並解決,要得帶上方案的!比如,生活路徑規劃建議,職業規劃,額外收入的Plan B等,都是從不同角度去迎面解決困局的。我看了心理諮詢師考試大綱,還有高命中率題庫,歷年題庫等,不是不好,只是這裡面都是自帶標準答案的。就像是哲學有標準答案一樣,讓我很詫異,畢竟如上面所說,來訪者都是情緒問題,但情緒問題又標準答案嗎?例如:來訪者的老公和閨蜜有了娃。這樣的狗血劇情,怎麼有標準答案呢?難道還來一場該不該出軌的辯論嗎?

心理諮詢從來就不是一個數學等式。首先,心理諮詢師是一個被要求終生學習的職業,還有,諮詢師是否有“鏡照”諮詢者的能力,這個“鏡照”是指,是否能從言語表達過程中,體驗對方的生活,生存環境,從情感上理解,而非百分百的共情。更確切地說,心理諮詢師是一個生活面面觀,有生活經驗,有人處在社會當中的生存準則,有道德準則,更有“道”的概念,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心理諮詢師。而考試,能保證成為一個來訪者生命旅程中的陪伴者支持者的合格證嗎?所以,現在取消了這個資格考試,哈哈哈!

不過,最主要,還是我懶。還有,我有特殊技能,辨別對方的言語,是否過多的情緒在裡面,從而忽視真正的現實狀況。

在下爺爺是一位廟祝,如果不知道什麼是廟祝,找度娘哈。不過,我沒見過我“活著”的爺爺。或許會覺得,又是一個玄幻故事,但活了四十歲的我,只想到這裡,記錄一些我經歷過的真實事件,如果有人看到權當看個熱鬧就好,畢竟在下是個無證經營的心理諮詢師,與其說,我是個心理諮詢師,倒不如說,在下是一名催眠師,一個,會看八字的前世溯回師,記錄不同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