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的“太原奇案”,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案件吗?

夜月荷花


我是水煮汗青,我来回答。

太原奇案是清末四大奇案之一,这是一件曲折离奇的案件,出场人物很多,巧合也非常多!下面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案件整个过程:

山西太原有一个叫张百万的有钱人,他有两个女儿,大的叫金珠,小的叫玉珠。大女儿的的老公死得早,公公婆婆容不下她就把她赶出来独居;小女儿与曹文璜定了婚约,还未出嫁。

曹文璜与父亲出外做生意遇到变故,他的父亲去世,自己只身一人回太原,但是这一消息传得比他的脚步还快,他人还没回来,太原那边已经把他们父子二人都死了的消息传开了!张百万听到消息就将小女儿玉珠改嫁给姚四孝。

玉珠与姚四孝的婚期定下来了,曹文璜也回来了,玉珠有情有义,违背了姚四孝的婚约与曹文璜私奔,两人来到卖豆腐的莫老头家借了一头驴跑了。张百万出门找小女儿,他认为肯定是藏在了姐姐金珠家的衣柜里了,于是到金珠家把衣柜搬回家来。

张百万把衣柜抬回家却发现里面是一个和尚!和尚因为在衣柜里时间太长晕了过去,张百万将计就计,给和尚穿上玉珠出嫁时穿的凤冠霞帔,对姚四孝那边就说玉珠死了,还为和尚设了灵堂。结果和尚半夜醒来,守灵堂的人以为“玉珠”诈尸,吓得四散而逃。

和尚跌跌撞撞跑了出去,也来到了卖豆腐莫老头家,用身上的凤冠霞帔换了莫老头的一套衣服和鞋子穿上。和尚离开莫老头家后遇到吴屠夫的老婆,见她长得漂亮就上去调戏一番,结果被吴屠夫一刀砍死,扔进井里抛尸。

这时候,案件爆发了,最先发现的是和尚的尸体,然后顺藤摸瓜查下去,因为穿了莫老头的衣服,所以莫老头被抓,曹文璜来还莫老头的驴也被抓。莫蓸两人就这样含冤下狱,莫老头成了真凶,曹文璜成了帮凶。

最后玉珠的丫鬟秀香前去监狱探监,她知道了整个案件的真相,马上向晋祠保长汇报要求先控制住真凶吴屠夫,自己与玉珠会合共同为曹文璜洗刷冤情。

案件水落石出,但并非是真实的历史案件

太原奇案有编成小说,也有拍成电视剧,很多人都熟悉了里面的情节。但实际上这个案件并没有记载于史书,而且案件也有很多情节过于“巧合”。

  • 关于曹文璜,他人在外地,但他的死讯已经传回了太原,古代没有手机电话,为何传得如此快?

  • 张百万的大女儿金珠与和尚私会,张百万去她家找玉珠,居然直接把衣柜抬回家!这样的举动我很怀疑张百万的智商,他是怎么赚到百万的?

  • 莫老头家是关键,和尚死尸捞上来后,县老爷是从他的鞋子开始找到线索。鞋子表面好,底磨得厉害,身上还装有黄豆,因此查到莫老头家。理由是莫老头在家里磨豆子,一直转圈圈,所以鞋底磨得快,不用出门所以鞋面完好。但是有一点,他家是有驴的!哪里要他自己磨?驴是他的吃饭家伙,他怎么肯借给别人骑走?不合理!

结束语

太原奇案的版本很多,除了主角曹文璜,其他人的名字都不相同。张百万也有叫张半城,金珠玉珠也有叫金菇玉菇,莫老头有叫莫老实……

这些名字很形象,很符合故事里面的人物设定,所以太原奇案更像是一部小说。不过艺术源于生活,整个案件都是假的也不可能。


水煮汗青


答:有人误把太原奇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杨月楼案、张文祥刺马案并列为“清朝四大奇案”。

其实不是这样的,“清朝四大奇案”指的是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杨月楼案、张文祥刺马案和淮安奇案。

太原奇案没能列入其中,是因为它本身是虚构的,并不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案件,而“清朝四大奇案”却全部都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案件。

太原奇案是很有名的一个晋剧。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

只要注意一下,剧中奇遇、巧合是如此层出不穷,就知道其必有伪。

我们来看,案中都有哪些奇遇、巧合之处。

一:太原阳曲县财主张百万爱富嫌贫,闹出了将一女连配二夫的闹剧。

张百万本有金珠、玉珠两个女儿,他倒是用金珠钓了个金龟婿,但这个金龟婿却是个短命鬼,早早病死,撇下了年纪轻轻的金珠。

张百万把玉珠许配给了一富家子曹文璜,但曹家家道中落。张百万改弦更张,未经曹家同意,私下把玉珠改许给家财万贯的姚员外家。

二:姚员外家前来迎亲之日,玉珠逃婚,和小情郎曹文璜私奔。

三:张百万到大女儿金珠家找玉珠,怀疑玉珠藏在一个大红箱里面,因金珠不肯开锁,他命家丁抬回家里,用铁锤砸锁开箱,看到了里面尊坐着一个光头光身的大和尚。

四:原来,守寡的金珠与和尚偷情,竟然东窗事发。

五:箱打开后,和尚气息全无,已在箱中已被闷死。

六:姚员外前来迎亲,张百万急中生智,让人给死和尚穿上玉珠的嫁妆,设起灵堂,对外谎称玉珠暴病身亡,既应付了姚员外的迎亲,又掩盖掉金珠偷人的丑事,更重要的是可以埋尸灭迹,逃脱杀人罪责。

七:夜里,死和尚不见了。

八:两天之后,人们在附近的一口井里发现了和尚的尸体,但他身上穿的不是新娘装,而是一件陈旧的土布衣衫。

九:阳曲县令派人验尸,发现和尚头上有深逾二寸的刀痕,断定他不是被淹死的,而是被杀后丢到井里的。

十:阳曲县根据土布衣衫衣兜里的几粒黄豆,找出了土布衣衫的主人——居住在离水井不远以磨豆腐为生的莫老头。

十一:莫老头因此被认定是杀人凶手,一番严刑拷打过后,被丢下了大牢。

十二:莫老头一口咬定,和尚在凌晨时分到自己家借衣服,当时他光着身子,自称路上遇到强盗,被洗劫一空。

十三:莫老头被捉,曹文璜却到莫老头还驴。他说他和玉珠私奔,到莫家豆腐坊借了一头驴,现在前来归还。

十四:曹文璜在酒店喝酒,遇上了城东屠夫吴一刀。吴屠夫酒后说自己杀了一个和尚,抛尸水井。

十五:曹文璜赶回阳曲,替莫老汉申冤。县令不愿再生事端,把曹文璜定为莫老汉的同伙,一并关押。

十六:曹文璜的朋友陈砥节撞大运,当上了太原知府。

十七:陈砥节听说好友沉冤,复核案件,洗雪了冤情。

原来,那天和尚在箱子里只是昏晕,半夜醒来,偷溜出去,脱掉新娘装,到莫老头家借了身土布衣。在经过吴屠夫家,欲对吴屠夫娘子不轨之事,结果被吴屠夫砍死。

陈砥节对案情的判决结果是:莫老头无罪释放;吴一刀杀人有因,杖责一百;金珠不守妇道,骑木驴示众;曹文璜和玉珠大团圆完婚。


覃仕勇说史


在下龙骧云,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太原奇案与张汶祥刺马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名伶杨月楼冤案并称“清末四大奇案”,是四大奇案中最扑朔迷离、曲折离奇的一件案子。

首先要明确指出的是,这个案件极有可能是虚构的,并没有真正发生过。

一是因为此案过于复杂,汇聚了凶杀、悬疑、巧合、曲折、喜剧等各种跌宕起伏、峰回路转戏剧化的情节,已经超出了现实。

二是因为此案在史书中并没有记载,且在各类地方志中也没有记载。

太原奇案的大体案情是这样的:

清道光年间,山西太原阳曲县有一富翁张百万,有两个如花似玉的两个宝贝女儿,二女儿玉珠指腹为婚许配给当地曹府公子曹文璜。后来曹文璜家道中落,张百万嫌贫爱富,又悔婚将二女儿另许大户姚家。玉珠却对曹文璜情有独钟,与其一起出逃私奔,前往投靠曹家故交交城县令陈砥节。两人途经豆腐铺,得到了豆腐铺莫姓老汉的同情,借自家毛驴帮他们逃走。

张百万发现二女儿玉珠不见了,以为她躲到已出嫁的大女儿金珠家中。不想金珠与一个和尚偷情,情急之下,金珠把和尚藏进衣柜中(一巧)。张百万误认为二女儿藏身衣柜,便直接将将衣柜抬回家中。撬开柜门后,却发现里面是个“死和尚”,其实和尚只是被闷得昏迷过去了(二巧)。

为了遮掩大女儿的丑事,也为了欺骗姚家,张百万对外谎称玉珠暴病身亡,给“死和尚”穿上嫁衣放在灵房。半夜,和尚从苏醒过来,逃了出去,恰巧也在莫老汉的豆腐铺歇脚(三巧)。他偷了莫老汉的一身衣衫准备逃回寺院,途中却色心又起调戏妇女,被其丈夫吴屠户杀死,并弃尸水井(四巧)。

不久和尚的尸体被发现,张百万女儿走尸也传的沸沸扬扬。阳曲县令杨重民开堂公审,有百姓认出和尚的尸体所穿衣服是莫老汉的(五巧),急欲破案的杨重民认定莫老汉为杀人凶犯,将莫老汉屈打成招,上报刑部以结案。

吴屠户杀死和尚后,打算搬往晋祠,在途中遇上曹文璜,酒后向曹泄露(六巧)。曹文璜回太原,想将毛驴还给老汉,得知他遭诬陷,便想替他申冤,谁知县令害怕暴露自己严刑逼供的事败露,将错就错,把曹文璜也定为同谋(七巧)。

玉珠的丫环秀香在探监时,曹文璜告诉她和尚是吴屠户所杀(八巧)。于是,丫环秀香一方面请求晋祠保长监视吴屠户,另一方面赶赴交城向玉珠报信。巧的是,交城县令陈砥节此时已被提升为山西提刑按察司(九巧)。陈砥节接到案情报告后,立即亲赴阳曲县,亲审此案。最终案情大白,冤情昭雪,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个所谓的“太原奇案”,这么多的巧合,这么离奇曲折,其实与“三言二拍”中的故事情节大同小异,也是那种很常见的由落难公子、痴情小姐,再加上一个聪慧忠义的丫环演绎的故事,根本不可能是真实事件。

不知大家对这个故事怎么看?欢迎留言一起探讨。



龙骧云


“太原奇案”是民间流传的清朝四大奇案之一。由两部分组成,一个就是小姐私奔,家主偷梁换玉;另一个就是花和尚调戏有夫之妇,惨遭杀害。这两个案件由一名花和尚穿针引线联系在一起。既然是流传的故事,并无史书记载,所以该奇案杜撰的概率会很大。

这个故事,主要反映了当下社会百姓对一些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小姐私奔,反映出当时社会制度的腐朽,人们向往两情相悦、情投意合的婚姻。县衙判案草菅人命则表现出当时官场的腐败,及人们对当前官府的憎恶。而青天大老爷翻案,说明人们祈求并希望正义的到来。整个故事过程比较曲折,但并无离奇之处,只是戳到了当时社会民众的痛点,所以才在民间广为流传。

总之,鉴于故事的曲折程度及当时社会现状,很可能整个案件是由当时的文人通过几个案件整合编撰在一起,以表达自身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晴天见雨耳闻雷


个人认为确有其事,因为有完整的历史记载,更为重要的有详细的细节。

太原奇案是清末四大奇案之一,说的是清末山西太原富豪张百万有两个女儿,大女儿金姑嫁给当铺掌柜李剥皮的儿子为妻,婚后三个月便守了寡,被公公撵出去另过。二女儿玉姑与书生曹文璜定下终身,因曹家突遭变故,张百万瞒着玉姑,又将她许配给太原大户姚半城的独生儿子姚思孝。玉姑知道消息后,准备投靠曹家故交,担任交城县令的陈砥节。在丫环秀香的帮助下,连夜与未婚夫曹文璜私奔逃出。途中得到卖豆腐老汉莫老实父女的同情,并将拉磨的驴借给他们代步,逃出太原城。第二天,张百万找不到人就认为跑到了大女儿家。带领家人前往大女儿金姑家找人,怀疑她藏身于衣柜中。他们把衣柜抬走,回家后打开衣柜,老眼昏花的张百万,见衣柜里躺个死人,以为是二女儿玉姑寻了短见,顿时大哭起来。后经大伙辨认,原来是个“死”和尚。

为应付第二天姚家迎亲,张百万决定让金姑假扮玉姑到姚家,想以此瞒天过海。为儿子婚事忙碌了一天的姚半城夫妇,在儿子的新婚之夜也沉浸在兴奋之中,他们企盼着新娘能为姚家生出一大堆儿子。不料祸从天降,不速之客突然来访,姚半城以五百两银子为代价,得知新娘是个冒牌货,而且还是个寡妇,姚府一下子炸了锅。为缓和与姚半城的矛盾,张百万谎说新娘已经暴病身亡,并游尸出走至今未归,劝姚半城把假的当真的留下,张、姚两家仍是好亲家。李剥皮听说张百万把金姑当玉姑嫁给了姚家,先是大发雷霆,后仔细一想,这正是敲诈张、姚两家的好机会,于是带着姨太太赶到张府,来讨说法。三家互不相让,吵成一团,于是三家告到县衙。

就在张百万、姚半城、李剥皮争吵不休的时候,张金姑也击鼓来到堂前,状告从前的老公公李剥皮和现在的老公公姚半城。她要求杨重民将其判给姚思孝为妻,否则就撞死在公堂之上。太原县令杨重民决定择日再审。就在此时,太原府发生了一起凶案,有人在井里打捞出一颗人头。太原县令杨重民亲临现场勘察,又从井里捞出身穿俗衣的和尚尸体。经人举报,尸身上的俗衣像是卖豆腐莫老实的。杨重民派人找来莫老实对证,见他吞吞吐吐,便押回县衙候审。重刑之下,屈打成招,莫老实承认既杀了和尚又杀了新娘,被打入死牢,等待秋后斩首。杨重民一手遮天,陈砥节决意再审。

几天后,曹文璜从交城回太原还驴被地保扭送县衙。县令杨重民明知曹文璜和莫老实一伙的,但他唯恐曹文璜替莫老实翻案,咬定曹文璜是莫老实的帮凶。曹文璜据理力争,说出杀和尚的真凶是屠户吴一刀,不是莫老实。然而,杨重民充耳不闻、不予采信。他担心一旦案子被翻了过来,会被革职问罪,便一不做二不休,强行将曹文璜押进牢房。丫环秀香探监时得悉屠户吴一刀是杀害和尚的凶手,在去交城的途中,经过晋祠。为了防止吴一刀闻风逃跑,她急中生智找来晋祠保长宋建平,先将交城县令陈砥节是曹文璜家故交的关系有意透露给宋建平,然后托他暗中监视吴一刀,宋建平满口答应。这一日,陈砥节下堂归来闷闷不乐,拿出太原县的行文给玉姑看。玉姑见情郎被关进大牢,决定立刻赶回太原救曹文璜。张百万身陷官司烦躁不已,忽然心生一计:装死!他吩咐管家赶快买棺材,布置灵堂,到各处去报丧。张百万气绝身亡的消息传遍了全城。但在亲友吊丧期间,他这个“死人”到底应该呆在什么地方?家丁赵贵提出,让他化装成一个老奴,穿上孝衣呆在棺材前看热闹,张百万欣然赞同。李剥皮听说姚思孝当了张府的孝子,前思后想,为了争夺张百万的一半家业,他决定把金姑“请”回家里,派姨太太们去张府抢人。这时,京城传来邸报,交城县令陈砥节被提升为三品要员,成了太原知府胡文正的顶头上司。胡文正追悔莫及,悔不该前几天慢待了陈砥节。玉姑回来为父亲守灵的消息传到姚府,姚半城立即带领丫环赶到灵堂,欲抢回玉姑与儿子拜堂成亲。金姑见状,趁李剥皮的太太们与姚府的丫环扭作一团的时候,同玉姑调换了位置。结果,李府把玉姑当成金姑抢回家里,姚府则把大小姐当二小姐抢回府里。陈砥节微服私访,了解莫老实一案的始末。当他来到莫老实豆腐店门前,被地保当做莫老实的同案犯抓进大牢。

太原知府胡文正听说陈砥节被抓进太原大牢,和犯人关在一起,大吃一惊,便亲自和太原县令杨重民到大牢为陈砥节开锁。犯人们纷纷要求陈砥节为他们伸冤。杨重民听说“玉姑”被姚府抢走,便带领捕快来到姚府抓人。姚半城错将金姑当作玉姑,万般保护,一边与杨重民周旋,一边派人到洞房给“玉姑”送信,让她躲藏起来。杨重民派兵丁逐屋搜查,发现了案犯“张玉姑”,包围了洞房。金姑为了保护姚家不受杨重民敲诈,以死相抗,迫使杨重民用花轿将自己抬进了大牢。为了让莫老汉之女莫秀英走出大牢替父喊冤,金姑让秀香与莫秀英调换了衣服,然后通过女牢头把杨重民引进了大牢,公开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又利用杨重民写给她的分赃字据,钓其上钩。经过讨价还价,杨重民从金姑手里收回字据,放金姑与莫秀英出狱。张百万装死败露,四处派人寻找玉姑未果。

二狗忽然来报,李剥皮为了讨好太原知府,派人奉送重金并且把玉姑送给胡知府。张金姑救妹心切,用重金请绿林好汉去胡府救人,因玉姑不明真相,不予配合,救人失败。陈砥节政绩卓著,被朝廷认命为山西按察司,即日上任。与此同时,莫秀英也躲过捕快的追踪,逃出了太原。智秀香换装释疑“走尸”案尘埃落定。陈砥节上任在即,张玉姑又被李剥皮送给了胡知府,杨重民一不做二不休,又把张百万作为曹文璜的同案犯抓进了大牢。牢内人满为患,只好把他与曹文璜、莫老实关在一间牢房里。牢头为了敲诈张百万,强行给他戴枷。曹文璜不计前嫌,主动替张百万戴枷受罪,感动了张百万。为了不留下把柄,杨重民在大街小巷张贴莫秀英越狱逃跑的告示,同时释放张百万。莫秀英来到交城拦轿喊冤,向陈砥节提供了在崇善寺发现吴一刀老婆叶阿菊与和尚慧能及定慧往来的细节。陈砥节立即轻骑赶往太原,途经晋祠,保长宋建平向他说出屠户吴一刀已经被人杀害的情况,陈砥节心头一惊。太原知府胡文正率太原所属各县官员,在臬台府前恭迎陈砥节上任,又在凤凰楼为陈砥节摆下接风酒宴,被陈砥节婉言谢绝。遭到谢绝后的胡文正,闷闷不乐回到府上,找来师爷筹划对策,分析陈砥节上任后的动向。师爷让他甩掉杨重民这个包袱。

陈砥节经过仔细勘察、审讯,案情终于大白。原来,吴屠户之妻叶阿菊与和尚定慧及慧能有奸,慧能和尚与叶阿菊同谋“闷死”了定慧和尚,后又嫁祸张百万之女金姑。定慧和尚从张百万府中逃脱后寻找叶阿菊报仇,被屠户吴一刀杀害。莫老实当堂释放。但吴一刀又是被谁杀死的呢?当天夜里,丫环秀香突然来见陈砥节,要求暂借内室一用。片刻之后,秀香一身男装出现在陈砥节的面前,陈砥节恍然大悟,杀吴一刀的凶手,必定是个女扮男装的人。他命令捕快到吴一刀家附近,搜寻被叶阿菊抛弃的男装。叶阿菊见无路可退,奸情败露后,她深夜女扮男装,利用吴一刀爱与人饮酒的特点,趁机毒死了吴一刀。

真相大白,叶阿菊被押进死牢,秋后斩首;杨重民草菅人命,胡文正贪赃枉法,陈砥节宣判他们的条条罪状,革除了他们的职务,贪官污吏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踮着脚尖看世界


导语: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太原奇案,因为其人物关系的复杂,案情的曲折离奇而历久不衰。

曲折离奇的案情

话说山西太原有个名叫张百万的巨富,他本将自己二女儿许配给了曹文璜。但后来曹家家道中落,于是张百万想悔婚将女儿另嫁他人。没想到自己女儿宁死不从,非要嫁给曹文璜。万般无奈之下,张百万女儿和曹文璜选择了私奔。当时有个叫莫老汉的人,还将自家毛驴借给他们代步。

张百万见女儿不知所踪,以为是去了她姐姐金珠家,便带人去寻找。不曾想正赶上大女儿金珠与一个和尚在厮混,慌忙之下,和尚躲进了一个衣柜里。张百万误认为是二女儿藏在里面,所以便将衣柜抬了回去,打开衣柜却发现是一个已经奄奄一息的和尚。

家丑不可外扬,为了自家女儿的名声,张百万只好谎称玉珠暴病身亡了,而和尚被穿上嫁衣置于灵房。结果这和尚并没有死,只是昏迷而已。逃出去以后和尚色心又起,调戏了一个有夫之妇,结果被其丈夫吴屠户发现并杀害,尸体被扔到了一口水井中。

后来,有人发现尸体后报了官。阳曲县令杨重民开堂公审,为了尽快破案,便将无辜的莫老汉屈打成招。后来曹文璜听说此事,觉得莫老汉实在冤枉,便前去衙门为其申诉。没想到,县令杨重民将错就错,居然把曹文璜也定为同谋。

玉珠的丫环秀香前来探监时,曹文璜告诉她,酒后失言的吴屠户曾透露是他杀害了和尚,并让她赶赴交城向玉珠报信。巧合的是,交城县令陈砥节就在此时被提升为山西提刑按察司,赴任太原,亲审此案。最终吴屠户被缉拿归案,案件真相水落石出。

真实性成疑

太原奇案的奇怪之处在于,所有事情都是在一个晚上发生的。并且,交城县令陈砥节怎么就那么巧在这个时候被提拔为西提刑按察司呢?

而通常情况下,奇案要具备以下三个标准:一是有正史或野史的记载记录,二是案件必须通过最高当局翻案,三是社会影响大。而太原奇案并没有在史书中出现,所以案件的真实性令人质疑,甚至很多专家学者认为太原奇案根本就不是真实存在的案件。


爆款历史


清末四大奇案,分别指《张汶祥刺马案》、《名伶杨月楼案》、《杨乃武与小白菜》和《太原奇案》。要说这些都算不上“奇”,只不过在当时对社会影响较大。《杨月楼案》只能算是一出人间的悲剧。

《张汶祥刺马案》其实是“黑”,因牵扯到湘军统帅曾国藩这样的重量级人物,慑于曾国藩的势力,没有人敢揭开这层黑幕,最后连清廷也不得不接受现实,没能继续查下去。没有结果才让人觉得离奇。


《杨乃武与小白菜》更是一出典型的冤案,官场腐败导致数百名官员卷入此案,在全国造成巨大影响,最后在老慈禧的过问下才让杨乃武一案真相大白。

而《太原奇案》,因多方的巧合才变得离奇。说的是道光年间,太原有一富翁张百万,膝下有两个女儿,长女金珠和二女玉珠。二女玉珠早年曾与曹文璜订有婚约,由于曹家家道衰落,张百万便将二女玉珠另许与一姚姓人家。

但玉珠和曹文璜相互爱慕,决定共同私奔,去投奔与曹文璜家有交情的交城县令陈砥节。私逃途中,两人路过莫老汉的豆腐坊,莫老汉同情两人并借给他们一头毛驴助其逃走。

张百万发现二女儿没了踪影,以为是去了大女儿金珠家,便赶往金珠家里。大女儿婚后不久由于独守空房,耐不住寂寞,就与一和尚私通。正当两人正行好事时,张百万赶到,金珠忙让和尚藏于衣柜中。 张百万发现衣柜内藏有人,误以为是玉珠,便令人将衣柜抬走,

和尚在衣柜中因呼吸不畅而晕厥。张百万打开后发现并非玉珠,而是一个和尚。 大女儿与和尚偷情,这种丑事当然不敢张扬,又误以为和尚已死,为了掩人耳目,便给和尚穿上“凤冠霞帔”,谎称二女儿病死,将和尚送上灵堂,准备第二天一早将其埋掉。

谁知半夜和尚苏醒,带着“凤冠霞帔”“诈尸”逃了出去,刚好路过莫老汉的豆腐访,遂以“凤冠霞帔”从莫老汉处换了套衣服,又贼性不改的去调戏吴屠户的妇人,被吴屠户逮了个正着。吴屠户一怒之下杀掉了和尚,并弃尸于井中。

和尚尸体被人发现后,县令杨重民从和尚身上穿的衣服查到了莫老汉。老实巴交的莫老汉哪敢撒谎,只得实话实说,那套衣服的确是自己的,不过是半夜一个和尚穿着“凤冠霞帔”从他这儿换走的。于是,又从“凤冠霞帔”查到了张百万。

张家灵堂诈尸,加上和尚命案,两案联系在一起,顿时闹得全城沸沸扬扬。阳曲县令杨重民开堂公审。为了早日结案,杨重民草率断定莫老汉就是杀人凶手,莫老汉也被屈打成招。

吴屠户杀掉和尚后,为了避风头,打算外逃,途中恰遇为莫老汉还毛驴的曹文璜。几杯酒下肚,吴屠户便向曹文璜泄露出他才是杀死和尚的真正凶手。 曹文璜遂决定替莫老汉鸣冤。可县令杨重民怕被上司追究责任,一错再错,反倒诬陷曹文璜是莫老汉的帮凶,是共同杀死和尚的凶手,遂将曹文璜打入大牢。

玉珠的丫环秀香前去探望,得知真相后找到玉珠仔细述说了其中的来龙去脉。而曹文璜投靠的陈砥节此刻正好升任山西提刑按察司。在陈砥节的亲自过问下,案情终于真相大白。吴屠户被缉拿归案,打入死牢。阳曲县令杨重民因草菅人命被革职。莫老汉和曹文璜无罪释放。这便是《太原奇案》的整个过程。


《太原奇案》之所以“奇”,更多的则是它的巧合,有的甚至都没把《太原奇案》列入清末“四大奇案”之一,只是事情发生的太过巧合,巧合得太离奇,巧合得令人难以置信,看起来就像是人为编排的剧本,反不如《杨乃武与小白菜》《刺马案》这些看起来更具真实性。况且史书上也没有找到有关《太原奇案》的史料,他的真实性难免令人怀疑。

可既便如此,也不能彻底否定《太原奇案》在历史上就不存在,人们还是忽视了其中的几个细节。首先《太原奇案》发生在近代道光年间1840年。如果纯属艺术家们的创作,一般很少会去选择近代,至少会选择在嘉庆、乾隆以前。

再有就是文中提到的“阳曲县”令“杨重民”,一个关键的地点和一个关键人物。如果没有这个地方,没有这个县令,那就可以证明这个故事就来自民间的艺术加工,完全是杜撰出来的。如果1840年阳曲确有杨重民这个县令,那么人物、地点加上时间也就可以证实《太原奇案》历史上确有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