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碧桂園、美的等企業“跨界”組建口罩生產線?

憤青的思想陣營


“國家需要什麼,我們就製造什麼”

2月10日,鳳廠研究決定投資醫用口罩生產線,當天下午,博智林機器人公司旗下的博方眾濟正式肩負起鳳廠投資口罩產線、生產口罩的重要任務。一支40人的口罩生產專項工作隊伍迅速組建起來,從生產合作方的洽談、口罩銷售資質的申請認證、生產場地安排、原材料及產線設備採購、口罩包裝設計、銷售工作鋪排、財務資金核算等等,各項相關工作有序展開,口罩生產專項團隊正式投入運營。

3月5日,生產線終於調試順利,原材料的採購也基本到位,鳳廠牌口罩生產線正式啟動運作,首批10000個“博方眾濟”牌醫用一次性口罩生產成功,日產量可達40萬個;

此次跨界生產口罩,是為了為保障抗疫一線,以及員工、合作伙伴、施工單位的生產經營安全;


檀檀2019


“我離復工只差一個口罩”

從疫情開始爆發很多車企紛紛引入口罩生產線自行生產口罩,我當時感覺中國的企業動作真迅速啊。不過汽車生產企業自身就有無菌車間,引進生產線是比較便利的。隨著碧桂園、美的這些企業引入口罩生產線,我才意識到除了支援前線抗疫,企業自身生產的需要組建口罩生產線也是很有必要的。

大企業自身有龐大的員工數量,再加上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及施工單位,為了安全生產,碧桂園這樣的企業完全有能力業有必要自己解決口罩不足的問題。碧桂園有專攻醫療機器人領域的公司—博方眾濟,所以從立項、手續審批、原材料到位到3月5日第一批10000只“鳳廠牌”醫用一次性口罩出廠只用了25天,現在口罩的日均生產能力已經到了40萬個。現在員工陸續收到自己鳳廠生產的口罩了,很安心了。缺啥造啥真心是很流弊了。

有能力的企業跨界產口罩為國家解決負擔的同時自給自足,在特殊時期引來無數羨慕的小眼神。


楓葉自由


突如其來的疫情,“一罩難求”,讓口罩身價翻了數倍。

從搶購生產機器設備口罩機,到爭相囤積諸如熔噴布、鼻樑條等原材料,跟生產口罩有關的整個鏈條,瞬間捲入這場瘋狂的“商業遊戲”。

“這個行業太瘋狂,太誇張了”,“從沒見過這樣的生意,三天回本”。“哐呲、哐呲”從打片機中掉落的藍色口罩片,更多時候就像堆積起來的小額人民幣,說口罩機是“印鈔機”毫不為過。

為什麼這麼多人前赴後繼進來做口罩生意?先來算筆賬,按照正常生產,一臺口罩機每天生產口罩10萬個到16萬個不等,按每個至少純賺一塊來算,保守估計一天能賺10萬塊。早期口罩機價格也就在十幾萬、二十幾萬的樣子,算上原材料,兩三天就回本,後面都是淨賺。

工廠在加緊調試口罩生產線。

用印鈔機來形容,真的毫不誇張。到目前為止,哪怕熔噴布價格漲成這樣,普通的口罩的成本不超過6毛錢,正常時候就3、4毛,最高峰的時候5、6毛。基本上,現貨批發價是兩塊錢以上,期貨是一塊五到兩塊之間,大概這麼一個價格體系。

口罩機有不同的規格,有一拖一,有一拖二。一拖二就相當於一臺主機(口罩成型機)跟兩臺耳帶焊接機(外耳帶)相連接。

有些人對機器進行改裝,改成了一拖十八,這是什麼概念呢?打片機一分鐘可以做300個到400個。而一拖一,一拖二的全自動機器,它的產量就非常有限,一般情況下,一拖一每分鐘只能生產60到90個。

但市面上的口罩機是這樣的,不是你想買什麼就能買什麼,大家都在瘋搶,能買到就不錯了。有的人跟人合夥攢一個口罩機,找了個地方,每天能生產8萬片口罩,也在往外賣。哪怕他是花20萬買的,也早就回本,現在純屬於利潤期了。


這麼賺錢的生意,碧桂園、美的這些巨頭是不是看上了?

答案是:不可能。

碧桂園的口罩是免費發放的。

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碧桂園立即從海內外多地採購口罩物資用以支持抗疫一線,同時採購的口罩也提供給企業自身復工復產和社區防疫人員。不過,作為一家擁有數萬名員工的企業,碧桂園採購的口罩仍非常吃緊。

這或許是碧桂園決定投資生產口罩的重要原因。與此同時,碧桂園多元化佈局的機器人業務,建立投身機器人研發製造的博智林機器人公司,也為這家房企自主生產口罩提供了可行性基礎。博智林旗下專攻醫療機器人領域的博方眾濟承擔起建立口罩生產線、生產口罩的重任。

到了3月5日,碧桂園的口罩生產設備終於調試完成,原材料採購也基本到位,口罩生產線正式啟動運作,首批10000個“博方眾濟”牌醫用一次性口罩生產成功。新生產的口罩包裝完畢後立即發貨,到了3月6日,碧桂園海南區域第一個收到了碧桂園自產的口罩。


美的口罩一部分也是免費發放的。美的說,身為製造企業,美的積極自建口罩產線,投入產能生產一次性使用防護口罩,以滿足自身及供應鏈上下游復工復產的需求,來保證能持續給我們的用戶提供安全可靠的產品;也提供給售後服務工程師,來滿足疫情期間安裝維修需求。

美的從自用的口罩產能裡分出一部分,一次性使用防護口罩將優先免費發放給美的會員!

免費發放的百萬個美的自主生產的一次性使用防護口罩,首批免費提供給美的PRO會員、鑽石會員、黃金會員;會員無需付郵費,包郵到家。


猛料一哥


疫情當前,面對“一罩難求”的困境,越來越多的大企業開始“跨界”開展口罩生產,為一線抗疫醫護人員、為企業一線作業員工提供必要保障。

在這其中,美的和碧桂園是順德兩大500強企業。

美的騰出了自己的淨水器生產間,其具備口罩生產車間要求,能實現無菌無塵的生產要求。

碧桂園這個房企相對來說跨界組建口罩生產線有一定的難度。雖然旗下博智林機器人公司有醫療設備生產業務板塊,但是生產口罩還是有很大差距的。想要生產口罩,從採購口罩機、溝通供應商、尋找原材料、獲取生產許可證等等都是緊迫任務。經過25天的緊張準備,“碧桂園”牌的口罩終於成功出品。

這兩家企業的口罩,主要用於企業自身員工以及社區工作者,同時免費送到抗疫前線供醫護人員使用。

多難興邦,疫情當頭,每個人都不能倖免,每個人也都是防衛的關鍵。醫生不畏危險奔赴前線如同戰士一般,各企業各機構也做好供給成為堅實的補給站。上下一心,擁有同仇敵愾的決心,必將迎來生的希望。




安信馳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武漢有難,國為後盾。面對疫情,各行各業紛紛伸出援手。由於口罩的醫護用品極度短缺,比亞迪、碧桂園、美的、富士康、格力、愛國者等品牌企業紛紛“轉行”生產口罩,為抗擊疫情盡應有之力。

從2月10日的一個緊急會議開始,博智林機器人承接了集團投資口罩產線、生產口罩的任務,而博方眾濟作為博智林機器人的醫療科技子公司,發揮自身優勢,承接了具體執行任務。全公司上下迅速組建力量,串起採購、生產、法務、銷售、品質等各個環節,搶時間、搶資源為全碧桂園集團的安全復工保駕護航!3月5日,生產線終於調試順利,原材料的採購也基本到位,碧桂園口罩生產線正式啟動運作。

最後想說,碧桂園作為第一家跨界生產口罩的房企,在疫情面前更是充分顯示了一個大企業的民族擔當。6666!


圓滾滾的小圓寶


美的也造口罩了嘛?這個還真沒聽到消息,如果是真的,那順德這個地方我覺得就真的有些厲害了,能出碧桂園和美的這兩厲害的兩家企業。

碧桂園好像是直接買了一個口罩廠還是一個口罩生產線,效率也是相當可以。美的的競爭對手格力,這兩天也開始生產口罩,而且生產的還是N95口罩,最主要是的一個才賣五塊五。

當然,這些都是跨界比較遲的企業,早一批的比如五菱,那個喊出“人民需要什麼,我們就造什麼”的企業,真的是讓人不服不行。

這樣的關頭,企業能夠跨界,不僅僅是承擔社會責任的表現,同時也是企業實力的一種證明。今年的疫情,無數企業破產,無數企業生死攸關,但是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還是會有企業能夠站出來,為國分憂。


小馬看樓市


根據媒體的報道,隨著多家企業“跨界”,多地的口罩產能也迅速增長。截至3月2日,廣東全省口罩生產企業共339家,醫用口罩和普通口罩產量達2080.89萬個/天,巨大的需求缺口給填補上了。

碧桂園從謀劃項目到首批口罩下線,企業的“跨界”之舉只用了25天。企業介紹稱,在2月10日,碧桂園研究決定投資醫用口罩生產線。當天下午,碧桂園控股子公司博智林機器人公司旗下的博方眾濟正式肩負起碧桂園投資口罩生產線、生產口罩的重要任務。

而美的則“騰”出位於順德北滘的淨水器生產車間,可以實現無菌無塵的生產環境要求,還儲備了400萬個口罩生產所需的材料,可實現日產20萬個一次性口罩。

這些企業的跨界之舉,我覺得一是滿足自身需求,因為都是員工很多的企業,至少沒有成為負擔嘛,解決了自身的缺口。二來根據瞭解,多餘的產量還能提供給政府,或者其他企業,幫助大家更好的抗擊疫情,從這些方面來看,也是一種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舉措,同時也檢驗了一把自己調整和應對危機的能力。


henryou


日前,美的、碧桂園兩家企業口罩生產線正式啟動運作。第一批“碧桂園牌”、“美的牌”口罩也正式下線。兩家企業的自產口罩,將優先滿足自身員工使用及馳援抗“疫”一線。

碧桂園從謀劃項目到首批口罩下線,企業的“跨界”之舉只用了25天:在2月10日,碧桂園研究決定投資醫用口罩生產線,當天下午,碧桂園控股子公司博智林機器人公司旗下的博方眾濟正式肩負起碧桂園投資口罩生產線、生產口罩的重要任務。隨後,一支40人的口罩生產專項工作隊伍迅速組建起來,從生產合作方的洽談、口罩銷售資質的申請認證、生產場地安排、原材料及產線設備採購、口罩包裝設計等,各項相關工作有序展開,口罩生產專項團隊正式投入運營。

作為房企,碧桂園“跨界”造口罩難度較大。儘管涉足醫療機器人研發,但對於承接了生產口罩任務的博方眾濟來說卻是一個全新的命題。口罩團隊要快速從研發醫療機器人跨界到生產醫用口罩,遇到的困難不只是無法面對面溝通,還有和供貨商的溝通、生產線改造、設備調試,還要取得口罩的生產資質等流程。

籌備生產環節中,尤其是設備採購的過程,可謂是一波三折。當時,全國大部分企業仍都處於停工狀態,博智林採購部負責人則帶領團隊,自2月10日起便馬不停蹄地為口罩順利投產搶時間、找資源。從廣州到深圳,採購團隊尋遍各供應商,與各個廠家艱苦談判,歷時5天的現場考察,博智林智能製造部門機博方眾濟等採購同事,終於找到了兩臺設備,並將其買回。最終,在3月5日,生產線終於調試順利,原材料的採購也基本到位,“碧桂園牌”口罩生產線正式啟動運作。


置業青島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雖然目前我國國內疫情形勢有所緩解,全國大多數省份確診人數清零,但是隨著國外疫情形勢的複雜多變,謹防反向輸入病例成為當下疫情防控重點。根據預測,距離全民脫下口罩日期未明。

因為要脫下口罩,不僅國內好,國外也要變好,才能恢復之前自由呼吸空氣的境地,長此以往,醫療物資將會成為今年內的重點物資,而作為人均日消耗一個的口罩物資來說,保證口罩物資充沛是重中之重。

此前,廣州日報曾率先披露佛山順德兩家“500強”企業美的、碧桂園“跨界”造口罩引關注。

不少市民關注,這兩家的口罩是否外賣。美的、碧桂園則表示,企業的自產口罩,將優先滿足自身員工使用及馳援抗“疫”一線。另外,美的還拿出一部分向品牌會員免費派送。

據悉,碧桂園從謀劃項目到首批口罩下線,企業的“跨界”之舉只用了25天。企業介紹稱,在2月10日,碧桂園研究決定投資醫用口罩生產線。當天下午,碧桂園控股子公司博智林機器人公司旗下的博方眾濟正式肩負起碧桂園投資口罩生產線、生產口罩的重要任務。

隨後,一支40人的口罩生產專項工作隊伍迅速組建起來,從生產合作方的洽談、口罩銷售資質的申請認證、生產場地安排、原材料及產線設備採購、口罩包裝設計等,各項相關工作有序展開,口罩生產專項團隊正式投入運營。

作為房企,碧桂園“跨界”造口罩難度則更大,儘管涉足醫療機器人研發,但對於承接了生產口罩任務的博方眾濟來說卻是一個全新的命題。

“口罩團隊要快速從研發醫療機器人跨界到生產醫用口罩,遇到的困難不只是無法面對面溝通,還有和供貨商的溝通、生產線改造、設備調試,還要取得口罩的生產資質等流程。”企業負責人介紹說。

當然除了以上兩家企業跨界做口罩以外,還有更多口罩生產商家夜以繼日加班加點保證市場口罩供應充足。相信在這些有民族責任感的企業努力下,距離我們摘掉口罩的日子不遠了。


一般般可愛


近期疫情已經得到很好的控制,很多企業均已紛紛開始復工,復工前不少廠工表示:自己和復工只差一個口罩。在這危急時刻,鳳廠牌口罩來救火了。

鳳廠牌口罩何許人也——碧桂園博智林機器人公司旗下的博方眾濟跨界生產的口罩。早在2月10日,碧桂園研究決定投資醫用口罩生產線,生產的口罩將支援抗疫一線,同時確保員工、合作伙伴、施工企業的口罩供應。

碧桂園作為一個房企,雖說有進軍科技、農業等行業,但是要跨界生產口罩,還是有很大得難度,畢竟隔行如隔山。其團隊通過25天第一批口罩就出世了,可見鳳廠的專研精神是槓槓的。在特殊時期碧桂園博智林機器人公司旗下的專攻醫療機器人領域的博方眾濟公司能夠挺身而出承擔起建立口罩生產線、生產口罩的重任,可見其社會擔當及社會責任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