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生担当写好高水平小康答卷

郭文君

3月11日,东莞市正式启动“一号文两攻坚”,围绕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着重聚焦品质交通与教育扩容提质,内容丰富,信息量巨大。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东莞迈入“GDP万亿俱乐部”的冲刺之年。经济劈波斩浪,澎湃前行;民生持续改善,枝叶关情。结合特殊的时间节点,东莞进一步提出了“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目标——人民生活更富裕、公共服务更优质、人居环境更优美、民主法治更健全,这是这座城市以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标准和要求自我加压,对民生保障作出的更系统谋划,树立的更高目标。

当前,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促进,仍然是对区域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考验。“一号文两攻坚”的启动也意味着在做好疫情防控基础上,以目标倒逼行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步入正轨、奋起直追的态势,体现了东莞反应灵敏,志存高远。

既是应急之举,又谋长远之策

今年市政府一号文在前几年聚焦产业发展和城市品质的基础上,首次将民生工作作为主题进行系统部署,同时全市大力实施品质交通和教育扩容提质两个千日攻坚,以此来推动高水平小康社会建设。

“一号文两攻坚”既兼顾了当前疫情冲击下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又长远地为提升东莞城市承载力、吸引力与竞争力谋篇布局。

在疫情影响下,东莞的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市民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越是发生疫情,越要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一号文两攻坚”体现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东莞在民生新政、民生实事、民生项目等方面的积极作为,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决心。

粗略统计,纳入“一文两攻坚”今年启动实施的项目达268个、总投资额超过2500亿元。从经济角度看,这些项目将大大拉动东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有助于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对于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促进,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从长远来看,在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和优质生活圈的建设背景下,加大民生投入和保障,提升城市教育、医疗、交通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是塑造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法论。

在教育领域,2019年东莞全市学位短缺频频亮起红灯。以2019年学位数量为基础,全市公办普通中小学学位缺口在2022年就将达到10万个,2035年则将达到42万个。而人口增加带来交通拥堵、住房困难等“城市病”,迫切需要加快轨道等公共交通建设、加快安居工程建设等,这些都是“一号文两攻坚”精准破题的内容。

东莞大力弥补的这些民生短板,将为城市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改进失分点、谋取得分点。

高位统筹、改革创新解决痛点

东莞市委、市政府每年都集中资源和力量,实施一批又一批民生保障项目,可以说,东莞的民生福祉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要再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就需要应以非常之策。

首先,以往的民生实事都是以部门为单位进行推进,而“一号文两攻坚”则是由市委、市政府主导,进行高位统筹和系统谋划,这无疑将大大加大统筹力度,帮助啃下以往很难啃的硬骨头。以教育领域为例。“东莞公办学位不足,既有对人口增长前瞻预判不足的原因,也因为部分镇街缺乏建设公办学校动力,不愿意提供用地保障。”东莞一位规划领域专家这样分析。又如东莞公交设施薄弱,没有充分体现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首末站多数都是租赁用地,给公交线路编排带来诸多困难,进而带来了影响出行效率的连环影响。类似这样根源性的痛点问题,只依靠教育或者交通一个部门显然无法解决。一号文中特别规定,对教育用地不足导致公办学位供给缺口的镇街(园区),市将按规定暂停其商住用地出让,以此倒逼镇街(园区)保障公办教育用地。

类似通盘谋划、高位推进的举措在“一号文两攻坚”中多有体现。两项攻坚行动还在市层面成立了由市长任总指挥长,相关副市长任副总指挥长的总指挥部,以“战时效率”推进工作。

其次,“一号文两攻坚”还体现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理念,改变以往民生事业由财政大包大揽的做法,有利于实现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群众勤劳之手同向发力,最大限度汇集资源。一边是东莞拥有庞大的民间资金,截至2019年底各项存款总额超过1.6万亿元。另一边是高水平小康社会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以品质交通千日攻坚为例,据初步测算,80个基本保障项目总投资高达1712亿元。东莞此次提出了加快建立健全民生工程资金投入多元化体制机制,充分吸收包括农村集体资本在内的社会各界的民间资金,参与轨道交通、水污染治理等投资周期长的项目,也对民办教育、民办医疗、民办体育等给予大力支持与鼓励。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这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与此同时,民生建设的“东莞品质”和全面小康的“东莞样本”,又将吸引更多优质要素资源在东莞落地,继而带动城市进一步高质量发展,在这一正向闭环中,实现更多改革成果将由群众共享。东莞这份时代答卷,令人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