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面对挑战畏畏缩缩,如何让孩子在困难面前挺起胸膛?

屈小营


首先,找到问题背后的原因。请家长思考一下,孩子为什么会这样,之前是否发生过什么事情,孩子面对挑战才会畏畏缩缩。比如:孩子小的时候有人吓唬过他,说你不允许这样不允许那样,这样很危险;或者和孩子说如果你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等等,有没有这种情况。

我有一个同事,他儿子在五六岁的时候胆子就特别小,也不太喜欢做有挑战性的事情,每次妈妈一离开他,他就使劲的哭,不让妈妈走。后来我和妈妈沟通的时候,妈妈说:孩子小的时候不听话就吓唬他说不要他了,把他关到小黑屋里等等。所以,孩子从小心里就埋下一颗种子,心里就有一个阴影,等他长大以后,这个心理阴影也一直伴随着他。孩子做事情就会畏畏缩缩,恐怕妈妈不要他了,恐怕被关到小黑屋里。

第二,问题的两面性。孩子胆子小也许做事情小心谨慎,它的另外一面说明什么?他的优点是什么?是孩子做事情稳重、严谨,注意小节,不鲁莽。当我们认为孩子出现问题,认为这个问题是孩子缺点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着从另外一面来看待这个问题,看看孩子的优点是什么,找到优点以后可以不断地放大这个优点,而忽视原来那个缺点。

第三,及时给予孩子鼓励。当孩子尝试着敢于面对挑战的时候,即使他做的不好,家长一定要在第一时间肯定他,欣赏她,告诉他,说:孩子以前你都不敢面对挑战,现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你做到了,儿子你真棒!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力量和保护,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家长更应该欣赏孩子做到了这个结果,及时给予肯定,而不是去挑剔孩子,给孩子贴标签。

同样,当孩子失败的时候,没有再继续挑战的勇气,家长应该做的是去鼓励孩子,可以和孩子说:没关系,小的时候妈妈还没你做的好呢!要允许孩子失败,接纳孩子的不完美,而不是指责、批评孩子,打消他的积极性,和孩子说:你看人家孩子都能做到,比你小的孩子都可以做到,你怎么不敢面对?这样的结果只能让孩子没有勇气再去接受挑战。

最后,我们可以结合孩子自身的特点来挖掘他自身的潜力,鼓励孩子做他喜欢的事情,比如:我们可以问问孩子他喜欢做什么事情?我们要接纳孩子,给他自由空间,鼓励他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们要培养的是一棵参天大树,而不是一个盆景。如果孩子完全按照家长的想法去做事情,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失去自我。所以家长可以在孩子擅长的方面去培养他,当他取得成功以后鼓励他,孩子一样很有成就感的。


小雅家庭教育工作室


作者结合实例,写了这么长,在悟空问答的文章中还是难得的。只是对“挑战表现”缺乏系统的定位。人性的自我是个多元的心态系统,有本能欲望、心智、情感、自尊心、责任担当之心、情结-习好、理想信仰七个单元系统,其中自尊心就是为了维护自我受尊重才有了刷存在感,也是有纵深层次的:依赖的迎合表现、形为模式的迎合表现、比较的形式表现(也就是虚荣心)、竞技能力或心智的拓展表现、自我挑战表现、创造能力表现、现实成绩或社会成就表现→核心点力图实现自我的存在价值表现!当作者明白了自尊心单元(板块)有了深浅不同的纵深层次时,就能理解“为何有人虚荣心只存在于生命时段的一瞬间,有的人确维持了一生”,同时,也能理解有的人能激起斗志遇挫俞勇,有的人却无力面对…当然还要搞清人行为支配的原动力和后动力问题。因为人的本能欲望、原生依赖、好奇心…都承载着原生动力,激情释放、胆量突破、兴趣凝聚或兴趣凝固、拼争挑战、担当凸显…都承载着后动力,人的动机主张没有了原动力或后动力支撑,就会出现行为支配不力,当有了原动力或后动力时,才会发生行为支配有力…一个人饿极了就会抢食,这就是原动力支配。一个孩子一成被父母训养成了一个听话的乖乖男或乖乖女,衣食无忧,在家什么不用做,自然没有了争强好胜之心,也就没有了一颗比拼挑战的心。即使有不甘服输的心,缺乏胆量支撑,同样会面对挑战畏畏缩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