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略談,春秋篇(宋國 壹)

五千年,分而哀鳴,合而悲愴;兩千年,帝紂之位,爭而不休,屠盡滄桑;歡迎大家收看,中華略談 春秋篇。

中華略談,春秋篇(宋國 壹)

由於齊桓公死後, 齊國即內亂,,致使國力迅速衰竭,齊國的霸主地位也隨之喪失。在齊國失去霸主地位後, 大國爭霸的中心便有齊國開始向晉楚兩國轉移。召陵之盟以後,楚國北上的勢力稍稍受到抑制。楚成王隨即開始調整戰略,將重心轉移到江淮地區,公元前655年,派遣軍隊攻打弦國(今河南光山西北) ,弦軍戰敗,其君逃亡黃國,接著楚成王又把兵鋒指向黃國。

中華略談,春秋篇(宋國 壹)

公元前649年和公元前648年兩次發兵攻打黃國,滅亡了黃國。隨後的幾年楚國一直向東擴張,在公元前643年楚國開始重新考慮向北推進, 齊桓公的去世,楚國更是將北進的政策提上了日程。於是春秋最逗的霸主宋襄公站出來,意圖效仿齊桓公聯合眾諸候共同對付楚國的北進, 由於在之前宋襄公幫助齊太子昭回國繼位,也就是後來的齊孝公, 在諸候中贏得了很大的聲譽。於是宋襄公便借勢召集楚、陳、鄭、許、曹等國國君來到孟邑(今河南確縣西北)舉行盟會,希望在這次盟會上最終確立其諸侯盟主的地位。

中華略談,春秋篇(宋國 壹)

楚成王早已處心積慮要給宋襄公難堪, 便乘赴會之機, 率軍北上。而宋襄公此時對楚軍的動向毫無覺察,於是宋襄公輕車簡從前往盂邑, 結果在盟會上當場為楚軍所擒。楚軍押著宋襄公乘勢攻打宋國, 由於宋國軍民進行頑強抵抗, 才抑制住了楚軍猛烈攻勢。同年冬天,楚成王接受魯國的調停,在楚、魯、陳、蔡、鄭、許、曹等國諸候參加的毫地(今河南商丘)會盟上,將飽受屈辱的宋襄公釋放回國。

中華略談,春秋篇(宋國 壹)

宋襄公遭此羞辱後,惱羞成怒,但又不敢攻打楚國。於是便攻打比他弱鄭國去出氣,以顯示一下自己的威風,挽回自己被楚所俘而失去的面子。正當宋襄公聯合衛、許等國之君領兵攻伐鄭國之時。鄭文公聞訊便立即求救於楚國。楚成王在得到鄭國國君求救的消息後,藉機起兵伐宋救鄭。宋襄公得到這個消息, 才知道事態的嚴重性, 不得不急忙從鄭國撤軍。這時楚軍依舊向宋國挺進。 宋襄公為阻擊楚軍於邊境地區,屯兵於泓水(渦河的支流,經今河南商丘、柘城問東南流)以北,以等待楚軍的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