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修造長城掃平百越,而且還平定了六國焚書坑儒。他是偉大的帝王還是殘酷的暴君呢?

金剛玻璃心


君權高度集中的時代,一個國家的命運極大程度掌握在統治者手中。尤其是秦始皇功蓋千秋的“千古一帝”,這種中央集權帝制的發明者。

既然是人,就有性格上的缺陷。一個人能力越大,給社會的貢獻也就越大,同樣,如果這種能力不再受節制,用錯了方向,危害也將巨大。始皇帝的功過恰恰完美詮釋了“高度集權的統治,優點是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缺點是國家命運和前途高度依賴統治者的意志,缺乏制衡,力用歪了容易犯大錯”。

功過千秋,用來形容嬴政,我覺得毫不為過。秦統一天下後的短短几年內,大部分政策如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修長城和水利工程等等都是非常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他為後人做了極大貢獻,但卻把重擔全部壓到了當代人的身上。刑法嚴酷,賦稅沉重,是為了充分運轉這座國家機器,去完成他的宏偉建設藍圖。然而,“急功近利的種種大工程”高負荷運轉超過了這座機器的限度,最終壓倒了他的子民,也壓垮了他的王朝。

至於焚書坑儒此類,近些年隨著考古探索,也開始有了不同的意見。有人說可能是被故意抹黑,可能當年坑殺的並不是真正的士人,而是方士。

另外,偉大和殘酷並不衝突,是否偉大看的是功績與貢獻,而殘酷只是代表一種手段或者性格。人無完人,看待歷史人物,我們本身就不應該期望看到一個完美的形象,那種只是神話故事裡才存在的。就事論事,學習先進,吸取教訓。其實,越是有名的歷史人物就越立體,因為他們的能力比較出眾,影響深度和範圍都不同凡人,所以功過是非就相當明顯。

嬴政是個偉大的君主,但他的部分統治手段過於殘酷,讓他成為了被統治階級口中的暴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