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數不僅氣場足,穿旗袍更招搖成詩,每個女人都應有件自己的旗袍

為什麼每個女孩子都應該擁有一件屬於自己的旗袍?


因為在所有的服裝服飾中,唯有旗袍,能將女兒家的美與媚,玲瓏的曲線,優雅的氣質,綽約的情懷、秀韻的風姿,通過那繽紛的花紋,斑斕的圖案,婉約的盤扣、和精緻的剪裁,完滿完整的體現出來


陳數不僅氣場足,穿旗袍更招搖成詩,每個女人都應有件自己的旗袍

張柏芝


很多年過去,很多人都記不清周慕雲和蘇麗珍當初為什麼相愛,但《花樣年華》裡張曼玉那一身身風情萬種的旗袍,卻讓人咂摸驚歎至今。


陳數不僅氣場足,穿旗袍更招搖成詩,每個女人都應有件自己的旗袍

張曼玉《花樣年華》


很多年過去,很多人都記不清金燕西和冷清秋最後為什麼分開,但《金粉世家》裡董潔那一身身乾淨端莊的旗袍,卻讓無數的人在重溫懷戀時,仍被她清水芙蓉的美所打動,所驚豔。


陳數不僅氣場足,穿旗袍更招搖成詩,每個女人都應有件自己的旗袍

董潔《金粉世家》


有位知名的刺繡大師就曾說:女人,無論環肥燕瘦,一身樣式合體的旗袍,都能襯得她更加端莊高貴、嬌尊可愛。那是中國女子千百年來特有的儀態萬方、雍容百媚.....


那麼,作為女子“國服”的旗袍,從古到今,到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一身婉媚的旗袍,又含蘊著怎樣的女兒心懷呢?


尋衣記/針規線矩話“西周”

最開始的旗袍,叫“深衣”


陳數不僅氣場足,穿旗袍更招搖成詩,每個女人都應有件自己的旗袍

陳數《傾城之戀》,美得招搖成詩


旗袍,最開始的時候,其實並不是我們現在常見的樣子,甚至可以說差別很大,旗袍源於先秦,不過在那個時代,人們又將其喚作“深衣”


古籍中這麼記載:“名曰深衣者,謂連衣裳而純之以採也。”


也就是說,將上衣和下裳於腰處縫合成一體,之後再於領口、袖口處加以特別裝飾的服裝樣式。


陳數不僅氣場足,穿旗袍更招搖成詩,每個女人都應有件自己的旗袍

圖片自網絡


只是由於當時的時代特點,先秦的“深衣”並不像現在的旗袍一樣可以隨意剪裁,單純的“為了美而美”,而是有著嚴格的法律約束和禮數規定——


“古者深衣,蓋有制度,以應規、矩、繩、權、衡。短毋見膚,長毋被土......”


《禮記·深衣》中就曾寫道:最初的旗袍,即“深衣”,即令再短,也不能露出腳背,即令再長,也不能拖拉及地。


陳數不僅氣場足,穿旗袍更招搖成詩,每個女人都應有件自己的旗袍

蔣勤勤版西施造型&西施(先秦春秋時越國美女)


且當時的裁縫還須按政府規定,將袖口縫製成渾圓的圓形,以寓示舉手抬腳都合乎禮貌。


將後背直到腳跟的背縫縫製的像條筆直的墨線,以寓意品行端方,形容端正。


可謂服裝雖簡單尋常、毫不奢華造作,但縫來卻針針有禮,線線有節。


陳數不僅氣場足,穿旗袍更招搖成詩,每個女人都應有件自己的旗袍


而從穿著方式來看,因當時的褲子普遍沒有“襠”,因怕走光,所以西周的先民們又在普通的“直裾深衣”基礎上發明了“續衽鉤邊”、圍腰環繞的“曲裾深衣”。


即把前襟加長,於腰處層層纏襟環繞,隱私性效果自然也隨之進一步提高。


陳數不僅氣場足,穿旗袍更招搖成詩,每個女人都應有件自己的旗袍


而這種繁複的穿衣風格,一直到漢魏出現“袴褲”,才一點點沒落下來。


不過,即便已隔千年,我們還是可以看到,無論“直裾”還是“曲裾”,那流暢的交領、雍容的造型,和下裳別緻的開衩,都已經開始有了現代旗袍的縮影。


可以說,先秦規矩謹嚴的“深衣”,正是縫製現代旗袍最初的底板和影子,甚至有服裝學者稱,先秦深衣還是現代風行全世界的“連衣裙”的最早原型。


陳數不僅氣場足,穿旗袍更招搖成詩,每個女人都應有件自己的旗袍

(西漢早期)馬王堆漢墓女屍造型還原


從漢魏到宋明

從寬袍大袖到典雅清麗的中間變奏


陳數不僅氣場足,穿旗袍更招搖成詩,每個女人都應有件自己的旗袍

范冰冰版《武媚娘傳奇》


漢朝時,深衣已成為家、禮兩用服裝。


既可以日常穿著,也可以穿其參加一些禮節性的活動。《續漢書·輿服志》就曾記載:“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廟服紺上皂下,蠶青上縹下,皆深衣制。”


皇家貴婦入廟祭祀則穿重色深衣,蠶桑勸農則淡青淺黃,端麗顏色,以襯時令時節。


陳數不僅氣場足,穿旗袍更招搖成詩,每個女人都應有件自己的旗袍

《美人心計》


同在漢時,深衣長袍已不再像先秦西周時開很大的衩口,而是經由裁縫的手把裙襬巧妙地斜裁成彎曲形狀。停停走走,行行坐坐間,裙襬也跟著如波浪般起伏,讓女人看起來更加的溫婉高貴,嬌俏可人。


陳數不僅氣場足,穿旗袍更招搖成詩,每個女人都應有件自己的旗袍


魏晉南北朝,隨著清談的興起和佛教的傳入,在衣服的風格上男性更偏寬袍大袖,而女性則上衫下裳,打扮更加的飄逸有氣質,兼具林下風氣和閨房秀氣。


陳數不僅氣場足,穿旗袍更招搖成詩,每個女人都應有件自己的旗袍

《新版梁山伯與祝英臺》


隋唐時代,女性觀念最是開放,穿著也大膽,不僅色彩偏愛奢靡鮮麗,而且露胸露膚,所謂“粉胸半掩疑暗雪”,所謂“綺羅纖縷見肌膚。”盡展女子風致和綽約體型。


陳數不僅氣場足,穿旗袍更招搖成詩,每個女人都應有件自己的旗袍

《長安十二時辰》


從宋到明,隨著人們審美觀念的轉變,深衣的式樣卻越發的淡雅質樸,潔淨簡潔。


陳數不僅氣場足,穿旗袍更招搖成詩,每個女人都應有件自己的旗袍

《女醫明妃傳》


總的來說,從先秦兩漢的寬袍大袖到宋明流行的秀麗深婉,“旗袍”的原型“深衣”也越發向著修身得體、呈現女子線條、端雅有致、行動方便轉變。


而直到滿清,隨著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滿族入關,隨著清朝頒佈的種種服飾服規,滿漢群眾的互動交融,滿漢文化的融合發展,我們現如今比較熟悉的旗袍才算真正產生。


從深衣到旗裝、從旗裝到旗袍

轉圜最大的滿清、和向著時尚大踏步的民國


陳數不僅氣場足,穿旗袍更招搖成詩,每個女人都應有件自己的旗袍

清宮劇《延禧攻略》


隨著近幾年清宮劇的熱播,對於旗裝,想必每個古裝迷都不陌生。那繽紛絢爛的花色和圖案,精緻的領型或袖擺,紛繁的花邊和彩牙兒,再配上那玲瓏的盤扣和的富麗的珠寶,每一幀都似被時光著墨的古裝畫卷。


陳數不僅氣場足,穿旗袍更招搖成詩,每個女人都應有件自己的旗袍

清宮劇《延禧攻略》


1644年,滿族入關,清朝建立,隨著清王朝政權的逐步穩固,統治者接連制定了衣冠制度,並強制推行了服制改革——無論滿漢,除卻漢族女子家居時可不必穿旗裝外,所有男女老少,都必須以旗裝為正統服飾。


陳數不僅氣場足,穿旗袍更招搖成詩,每個女人都應有件自己的旗袍

清朝老照片


“一朝天子一朝臣”,無可厚非。但這樣遺留了一個好處,就是在“男從女不從”的規範下,多少保留了漢族婦女服裝的樣式和特點。


後來,由於滿族婦女旗裝花樣奢侈,統治者又受到漢文化的影響,清政府又多次頒佈號召滿人服飾要學習漢家女子節儉簡約,而漢人婦女,與旗人婦女學習漢裝情形一樣,也開始出現了向旗裝靠攏的傾向。


陳數不僅氣場足,穿旗袍更招搖成詩,每個女人都應有件自己的旗袍

清朝最後的格格


清朝中後期,立領已取代了旗裝圓領,衣身也多為瘦長的直通式,晚清時,華美的旗人滿裝,已經過長期的融合演變,袖口逐漸縮小,腰身逐漸縮進,滾邊也縮短寬度、變得更為便利,並且面料隨身材曲線起伏,貼身合體又高貴大方。


最終,由於滿漢生活的大融合、西方文化的傳入、和民國有志之士的奮起,幾千年的“深衣制”開始慢慢轉變,為形成中國現代獨特的旗袍奠定了深固的基礎。


陳數不僅氣場足,穿旗袍更招搖成詩,每個女人都應有件自己的旗袍


向時尚大踏步的民國


陳數不僅氣場足,穿旗袍更招搖成詩,每個女人都應有件自己的旗袍


關於民國的“旗袍”演變,值得注意的有這麼幾個年份:


1911年,剛經過革命,人們的觀念和生活都處於大轉折時期,“旗袍”樣式也變化最大。


漢家婦女由清末上襖下褲,演化成上襖下裙,衣服也逐漸合適,袖長不過肘,流行袖口成喇叭形的“倒大袖”。而滿族婦女衣服雖仍齊腳、平直、寬大,但整體造型已趨向簡潔。


陳數不僅氣場足,穿旗袍更招搖成詩,每個女人都應有件自己的旗袍

民國老照片


1919年,五四運動,學生們清泉般乾淨的淺藍色圓擺小襖、黑色長裙開始載入史冊,並形成風尚,直到如今。


陳數不僅氣場足,穿旗袍更招搖成詩,每個女人都應有件自己的旗袍

圖自網絡


1929年,南京民國政府頒佈了民國新服制,要求女子禮服必須是旗袍和襖裙。此時,旗袍成了民國最時髦的服裝。無論工人學生,職業婦女,摩登女郎還是明星名媛,無不偏愛旗袍。


陳數不僅氣場足,穿旗袍更招搖成詩,每個女人都應有件自己的旗袍

圖自網絡


而關於旗袍的樣式:


從1929年開始,旗袍底擺已經上升,達到膝蓋以下。


1930年,旗袍長度剛好蓋住膝蓋。


1931年,整體造型緊窄合體,腰部已開始有明顯曲線。


1932年後,旗袍下襬開始趨長,為了方便行走,下襬開衩已成為必要,從此,開衩旗袍便成為了現代改良旗袍的重要標誌。


陳數不僅氣場足,穿旗袍更招搖成詩,每個女人都應有件自己的旗袍

《半生緣》


20世紀40年代,旗袍一統天下。並採用西服樣式,出現墊肩,謂之“美人肩”。


50年代,旗袍開始消沉,被人民裝和中山裝取代。


60年代,旗袍在大陸已幾乎銷聲匿跡。


直到80年代後,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旗袍再一次受到人們的重視,並加以改革,成為了人們所說的“現代旗袍”。


陳數不僅氣場足,穿旗袍更招搖成詩,每個女人都應有件自己的旗袍


直到如今,旗袍早已不拘泥於形式,在繼承千年古典的基礎上又加入了各種時裝新元素,更能體現女孩子的端莊、溫婉、雅緻、高貴、風情、性感、現代時尚、飄逸古典.......又因它的別緻樣式和精工細節,使之早已流行於國內外各大時裝秀,步入了高檔時裝的行列。


陳數不僅氣場足,穿旗袍更招搖成詩,每個女人都應有件自己的旗袍

穿旗袍的張柏芝


每個女孩子都應該有一件屬於自己的旗袍,它或是細膩輕薄的絲綢,正適合炎炎的夏季,或是底蘊豐厚的錦緞,大方端莊,隱隱貴氣,迅速提升人的氣場,或是襯托臉型的鳳仙領,或是活潑可愛的荷葉領,或是含蓄優雅的A字擺,或是獨特隆重的魚尾擺,或是熱情紅、高貴黃、高雅紫、純潔白、自然綠、寧靜藍.......


盤扣、花紋、開襟、布料、袖型、“旗袍,每一個細節都滲透了中國文化的精髓”。每一針線都承繼了5000年女子的風情和美。


每一個女孩子都應有一件屬於並最適合自己的旗袍,穿出美、穿出韻、穿出驕傲的女兒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