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個國家獨立,俄羅斯都沒說什麼,為何偏偏不準車臣獨立?

蘇聯解體之後,整個聯盟分化成15個國家,這些國家和當年蘇聯的主體國俄羅斯,不再具有依附關係,都擁有相當獨立的主權和平等的國際地位。

但是卻有這麼一個國家,想學其它加盟共和國鬧獨立,卻被俄羅斯極力阻攔。俄羅斯甚至不惜發動兩次戰爭進行打擊,無論如何要將其留在俄羅斯的版圖之內。它就是車臣共和國。

14個國家獨立,俄羅斯都沒說什麼,為何偏偏不準車臣獨立?

(車臣區位圖)

那麼,為什麼親手肢解蘇聯的俄羅斯,放任其它共和國脫離,在車臣問題上卻寸步不讓,堅決反對車臣獨立呢?

一、車臣屬於俄羅斯自有領土。

從歷史上看,早在葉卡捷琳娜二世時代,第五次俄土戰爭中,沙俄戰勝奧斯曼帝國,控制克里米亞汗國後,整個高加索地區就成為俄國的勢力範圍。直到1829年,車臣尼亞成立,對抗俄國,車臣地區才有了國家的屬性。

不過在1859年,這個政權就滅亡了,車臣開始正式被納入沙俄版圖。其後雖然多次起義暴亂,但均遭到俄國的殘酷鎮壓。

十月革命之後,車臣作為自治州,仍然隸屬於俄羅斯聯邦共和國。

1936年,蘇聯把車臣和印古什兩個州合併為車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國,仍然歸屬於俄羅斯管轄範圍。

可以看出,車臣和其它蘇聯加盟共和國身份不同。

早在蘇聯成立之時,蘇聯憲法賦予各加盟共和國有退出的權利。而車臣並非蘇聯加盟共和國,它只是俄羅斯的16個民族自治共和國之一,相當於俄羅斯的管轄省或市的地區概念。俄羅斯可以放任當年大蘇聯時代擴張納入的各個兄弟國家分離,但絕不會容許自己的私有領土分割出去。

14個國家獨立,俄羅斯都沒說什麼,為何偏偏不準車臣獨立?

(葉利欽舊照)

二、車臣的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俄羅斯之所以對車臣有著如此深的執念,和車臣特殊的地理位置也密不可分。車臣屬於高加索產油中心地帶,既是拱衛俄羅斯的前沿屏障,又是連接俄羅斯和南高加索三個共和國之間的重要的石油管道和鐵路樞紐中心,掌控著俄羅斯和周邊各國的資源運輸動脈,有外高加索生命線之稱。

對於俄羅斯而言,車臣不僅是油氣資源的重要產出地,還是對高加索地區周邊鄰國實施戰略影響的橋頭堡,俄羅斯不可能放任它脫離自己的控制。

三、維護多民族俄羅斯統一性。

在俄羅斯總統葉利欽逼宮下,蘇聯得以肢解。這種解體對俄羅斯聯邦內部而言,也產生了非常不好的示範效應。

俄羅斯獨立後,多民族的內部自治共和國暗流湧動,獨立思潮甚囂塵上。

車臣的獨立願望最迫切。在各加盟共和國獨立時,它就趕熱鬧地宣佈獨立。但蘇聯憲法裡並沒有規定,象車臣這種小地區自治國可以獨立,它自然得不到各個加盟國的支持。因為誰也不敢鼓勵它開這個頭,引起本國內部的二次分裂。

蘇聯解體後,雖然昔日美國的冷戰對手分崩離析,但繼承蘇聯主體的俄羅斯仍然強大。美國等西方國家希望乘勝追擊,徹底肢解大俄羅斯,消除前蘇聯影響。因此他們主動接洽俄內部民族分裂分子,鼓動它們脫離俄羅斯。

14個國家獨立,俄羅斯都沒說什麼,為何偏偏不準車臣獨立?

(小卡德羅夫舊照)

當時除了車臣外,印古什、韃靼斯坦等俄屬共和國也吵吵嚷嚷著要求獨立。

由於沙俄歷史上的瘋狂侵略擴張,俄羅斯的邊境地區,幾乎全是武力吞併而來的。無論是邊境的領土還是少數民族民眾,都在歷史上曾經飽受沙皇的鎮壓迫害。蘇聯的解體,給了它們渾水摸魚的理由,讓它們重新憶起了屈辱的歷史,獨立的渴望不言而喻。

而鬧得最兇的車臣,自然成了這些懷揣獨立夢想的少數民族的示範,他們在觀望和等待。

車臣面積不大,人口不多,一旦讓它獨立成功,那麼,多米諾骨牌效應就會顯現,其它少數民族區域就會有樣學樣。一旦這些佔據大片疆土的地區真的分離出去,整個俄羅斯的再次被肢解,就會發生。

所以,俄羅斯在前期軟弱退讓之後,開始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為了殺一儆百,不惜發動了兩次車臣戰爭,誓要維護俄羅斯整體統一。

雖然車臣人的獨立意願十分堅定,而且十分驍勇善戰。但畢竟是一個面積狹小,人口僅百萬的小民族。面對維護統一同樣堅定,且繼承前蘇聯強大軍事力量的俄羅斯,在普京以車臣人治理車臣,大棒加胡蘿蔔的政策下,還是被強勢留在了俄羅斯的懷抱。

不過車臣今天的平靜表面,和小卡德羅夫對普京的崇拜和追隨有莫大關係。一旦普京不再擔任俄羅斯總統,未來的車臣問題走向,可能又會反覆。

(參考資料:《車臣始末》《車臣之鑑》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