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經常去山裡撿,現在已經不多見了,城裡人50一斤都不嫌貴


去山裡,春夏季可以撿蘑菇,秋季撿樹上掉下的野果,冬季雖沒什麼野果野生菌,但是可以撿拾枯枝和松針回家當柴火燒。總之,一年四季都能在山裡找到趣味,農村的孩子沒有不喜歡大山的。

小時候經常去山裡撿,現在已經不多見了,城裡人50一斤都不嫌貴

苦櫧、甜櫧是比較多的兩種野果,這兩種果實小小的,長得有些類似板栗,不過只有甜櫧能生吃,苦櫧是不能生吃的。小孩子們都更喜歡甜櫧,因為甜櫧還可以炒熟了吃,味道比板栗還好,只是現在已經不多見了。

甜櫧是什麼?大家可能都聽說過苦櫧豆腐,卻很少有人知道甜櫧。甜櫧和苦櫧都屬於殼鬥科的植物,但二者卻屬於不同的種,在數量上來說,苦櫧比甜櫧要多很多,如今甜櫧的野生林已經比較少見了,有些地方將那些生長了幾百年的甜櫧樹當成保護植物,說明這種樹的數量確實不多了。

小時候經常去山裡撿,現在已經不多見了,城裡人50一斤都不嫌貴

甜櫧在每年的霜降之後逐漸成熟,它和板栗一樣,果實外面也包裹著一層刺球,等到刺球裂開了,裡面的果實就會掉落下來。但它的果實比板栗小很多,畢竟是純野生的,果實小也正常。尋找果實的時候要瞧仔細了,一粒粒小小的果實隱藏在落葉下、灌木叢裡,著實不好找。

甜櫧雖說可以生吃,但大家一般都不會生吃,一來比較浪費,二來生吃的話它或多或少還帶有一絲澀味,最好還是像板栗一樣,用刀劃個小口,炒熟或者蒸熟吃。當然,炒熟了味道是最好的,又香又甜,裡面的澱粉含量高,還兼有一絲粉糯的口感,比炒板栗還好吃,所以民間還把甜櫧稱作茅絲慄、絲慄、甜錐等。

小時候經常去山裡撿,現在已經不多見了,城裡人50一斤都不嫌貴

甜櫧屬於真正的野生堅果,有著天然的山野味道,經炒熟後,它裡面的那一絲澀味也消失不見,真正屬於純天然綠色美食。小時候就喜歡去山裡撿甜櫧,可惜甜櫧的數量遠不及苦櫧,撿回來一揹簍的堅果,苦櫧佔了大半,沒辦法,誰讓苦櫧樹的數量多呢!

苦櫧又不能直接吃,那味道又麻又澀,最好的做法就是做成豆腐,也是很麻煩的一件事,又要曬又要泡又要磨漿,但做好後味道很不錯。現在國內很多山區都有苦櫧豆腐這一道特色美食,甜櫧倒是像消失了一樣,已經很久沒聽人提起這個名字了。

小時候經常去山裡撿,現在已經不多見了,城裡人50一斤都不嫌貴

其實甜櫧也可以做豆腐,還可以磨成粉了做甜糕,以前在嶺南一帶有人用甜櫧粉做一種獨特的蒸糕,據說十分美味。不管是甜櫧還是苦櫧,如今都是野生資源,沒有人把它們深加工開發,這一美味以後有可能會逐漸消失。

以前把甜櫧當作零食吃,現在人們不缺零食,這種小小的野果也沒有太大的開發價值,只有山區的山民們每到季節去山裡撿一些。再加上森林資源比以前少,甜櫧樹也不多了,這種野果以後也很難吃到了。

讀者朋友們,你們家鄉有甜櫧這種資源嗎?你們以前吃過甜櫧嗎?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我是老王,關注老王,關注最新三農資訊,還能瞭解農村小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