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起家,却开启泱泱八百载的大周王朝

《论语》: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红尘观史记》系列第20篇

我们常说的上古时代一般起源于三皇五帝,但更多只是传闻甚至是神话——当然,哪怕是神话也不会无缘自起的,真要下功夫追本溯源也都会找到先民们生活时代的蛛丝马迹。

比如人首蛇身的伏羲(羲皇),女娲(娲皇),神农氏(炎帝)都可能和早期某些部落的蛇图腾崇拜有关,再比如燧人氏也意味着人类开始掌握火源,而且据余秋雨老师的考察,江西那边有一些少数民族有极大的可能是上古战神九黎族族长蚩尤的后裔,这也间接证明轩辕黄帝和蚩尤在涿鹿平原的那场旷世大战并非杜撰,而是史实。

《史记.五帝本纪》: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当然了,什么蚩尤和自己麾下的兄弟们都是铜头铁臂身高三米的巨人,吃铜丸,嚼铁弹这种描述可千万别当真,完全就是后世的艺术加工了,以那个时代的生产力水平和营养水准有人能长得比姚明还高?反正我是不信的,更何况不是一个还是一群。

农耕起家,却开启泱泱八百载的大周王朝

但是接下来的夏商周三朝——尤其是后面两朝,随着考古学的不断推进和甲骨文,金文的解读水准越来越完善,已经逐渐揭开了朦胧的面纱,换句话说,这两朝的许多史实我们都有据可查,而且随着年代的往后推移而越发清晰。

所以后世关于商朝和周朝的研究文献也是越来越多,尤其是周朝,它的国祚长达八百载(准确的说是791年,不过四舍五入肯定好听点),乃是中国历朝历代之最长——后世哪个朝代能够达到它的一半就已经激动的热泪盈眶,五体投地的拜天拜地拜老祖宗保佑了。

更不要说周朝还曾经出现过“百家争鸣”的盛况,当时知识爆发,文化开明,各家各派都有自己的见解主张,并在互相竞争甚至诘难中发展的更加完善——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纵横家等的思想就算在现在都有很多人研究,更不要说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孔子和后世两千多年被作为官方思想的儒教了。

无独有偶,就算放眼整个世界,公元前五世纪左右也都被认为是“智慧之源”,被称为西方哲学之父的古希腊大思想家苏格拉底,佛教的创始人古印度净饭王子乔达摩悉达多(也就是释迦摩尼佛

)都在这个时代,而且中东的两河流域,希伯来人也开始一边艰苦跋涉,一边创造了基督教。

而幸亏周朝准备了足够丰富的物质基础和宽松的文化氛围,这才让我们中国也有幸加入这个时代,并为其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单从这个角度来说,周朝就可以说是我们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难怪乎孔夫子动不动就摇头晃脑的赞叹周朝“郁郁乎文哉”,并以毕生之力想要恢复初期文王武王时期的礼仪规矩了。


农耕起家,却开启泱泱八百载的大周王朝


不过我们大部分人提到周朝,可能第一印象就是“武王伐纣”,甚至还有《封神演义》里面提到的以姜子牙为首的诸多神仙妖怪,截教阐教斗的天昏地暗不亦乐乎,连西方净土的佛教也都参合了进来。

但其实可能不少朋友并不知道,在周武王伐纣之前,周朝的先祖们已经为此准备了长达一千多年,激发只是适时地出现,完成了最耀眼的一击而已,就和继承了秦国先祖基业的秦始皇嬴政一样。

当然了,周武王和秦始皇的功绩我们绝不能否认,但是周朝先祖们打下的基础我们更应该多多关注,毕竟文王武王在后世的地位已经足够高,形象也够闪亮了,那些幕后英雄们也该多多到幕前亮亮相才是。

这一篇我们主要来介绍其中有代表意义的三位——周朝始祖弃(后稷),真正让周成为诸侯的古公亶父,以及几乎为武王准备好一切的周文王。

其余的人其实红尘君也很想介绍,但我们上面也说过了,那个时代属于夏商两朝甚至上古五帝,实在是缺乏足够的史料支持。

先祖弃,百谷之王,农耕起家

周朝的先祖名字叫弃,没错,就是丢弃的那个“弃”,因为他真的是一个弃儿。


农耕起家,却开启泱泱八百载的大周王朝

其实弃和五帝之中第四位的尧帝和商朝的先祖契都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为何如此怪异呢?因为除了尧帝以外,弃和契都是“感天而生”,帝喾很可能只是他们名义上的父亲而已,究其原因很可能和当时还处于“母系氏族”时代有关,绝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只知其母,未知其父

,所以后代发达了之后才杜撰出这么一位天神父亲。

不过和契的母亲简狄吞蛋而孕不同,弃的来历更为传奇,有一天他的母亲姜嫄只是荒野散步的时候看到一个巨人的脚印,然后觉得好玩踩了一下,结果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她竟然怀孕了,然后诞下一子就是弃。

也许姜嫄对于这个来历不明的孩子也有点慌张,也可能是害怕老公帝喾生气就把弃给扔了,但是动物看到弃都自动躲开不踩,甚至还有鸟类用翅膀来庇护他,姜嫄看到后觉得很奇怪,认为这大概是天意,就又把他收留下来了,起名叫“弃”。

《史记.周本纪》: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適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

而这也可能就是帝喾为何没有传位给“弃”的原因,按道理姜嫄才是他的“元妃”,也就是正妻和王后,尧帝的母亲庆都其实只是次妃(小老婆),这要放在后世血亲继承制度已经严格化的封建王朝几乎是不可能的——嫡子尚在,又无大过,庶子都一边凉快去。

农耕起家,却开启泱泱八百载的大周王朝

而弃天生就对农业感兴趣,喜欢在田里干活,种植麻,黍,稷,麦等五谷,后来尧帝索性就让他做了稷官(农事之官),以邰为国,并将邰加封给弃,所以弃也被称为“后稷”。

而尧帝驾崩之后到了舜帝,他对于人才的管理更加细化,按照特长来分派百官的职责,他看到后稷确实对于农业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就让他继续担任稷官,带领百姓按时播种五谷,这也就是周朝的雏形——起源于农耕。

《史记.周本纪》: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穀。”封弃於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

当然,那个时候还不能叫做周,只能是诸多部落中的一个,但好歹有了封地和雏形——毕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日后的周王朝不管多强大,也是从这个小部落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古公亶父,迁周于岐,实始翦商

后稷的子孙们就继承了他的志向,老老实实的在土里刨食,研究怎么样种庄稼,然后一代代的在古老的大地上筚路蓝缕,刀耕火种的生活着,一直到了古公亶父这一代。

农耕起家,却开启泱泱八百载的大周王朝

古公亶父,也被称为古公,是后稷的第十二代孙,同时又是周文王的祖父,他所处的时代已经是商朝,和后稷时期还处于松散平等的部落氏族联盟的情况已经大不相同了,有了中央集中的奴隶制商王朝这个老大。

而古公在周朝历代首领中的地位很高,主要是因为他有两大贡献——迁周于岐,实始翦商。

《诗经·閟宫》: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

迁周于岐

当时西北戎狄(其实东夷南蛮西戎北狄都是中原人对周围游牧民族的统称,而且大部分情况下不含褒义)经常侵犯他们,让他们不堪其扰,而到了这一代更加严重,必须要讨论一个根本性的对策来解决不可了。

农耕起家,却开启泱泱八百载的大周王朝

许多族人都纷纷写请战书——领导,敌人都把咱们逼到这份儿上了,咱们和他们拼了吧,你放心吧,八年抗战已经到第七年了,他们蹦跶不了多久了。

古公就诚恳的说道,兄弟们,不行啊,你们父母把你们交给我,是让我带你们共同富裕而不是和别人争斗的,再说打仗就会有伤亡,你们不管是谁有所损失我都于心不忍哪,这些戎狄来攻打我们图的无非就是人口和土地,大家如果信得过我的话就跟我一起走吧,咱们把土地留给他们就是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大伙儿人在,天下大得很,难道还找不到我们可以耕种的土地吗?

众人一听都很感动,觉得古公实在是一位爱民如子的好首领,然后他们就悄悄的搬走了,把原来的土地都留给了那些游牧民族们——那些彪悍的可汗狼主单于们来了以后都哭了,我们又不会种庄稼,你们留给我们这么多土地种子和农具干什么,我们要的是干活儿的人啊。

《史记.周本纪》:古公亶父复脩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财物,予之。已复攻,欲得地与民。民皆怒,欲战。古公曰:“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所为攻战,以吾地与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於岐下。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於岐下。

然后古公带着广大的人民群众跋山涉水来到了“岐”这里,觉得这里土壤肥沃风水又好就留下了,这也是为何周朝早期也被称为“西岐”的原因。

实始翦商

来到新的大本营之后,古公一改过去和戎狄混居时候他们的那些比较落后的风俗,带领着建筑城邑房屋,设立官吏,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把民众分成邑落定居下来,由一个比较落后的氏族部落而建立秩序,成为一个诸侯国,并最终得到了老大商王朝的首肯。

《史记.周本纪》:及他旁国闻古公仁,亦多归之。於是古公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作五官有司。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所以后世对古公都是一片赞颂,觉得他仁义无双,堪比后世不忍心百姓们被曹操兵马所迫害而带着他们千里逃亡的大耳朵刘皇叔。

农耕起家,却开启泱泱八百载的大周王朝

其实这个事情我们要一分为二的来看,所谓的“仁德”指的是拥有足够的实力却不愿欺负别人,而且尽可能采取和平的方式来面对外来的侵袭,而作为农耕为主的周部落,面对那些好武善战的游牧民族其实是处于绝对的下风的。

这就像是后世我们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在面对周围的游牧民族大部分时间也都采取防御和亲甚至纳贡等方式一样,就算是秦皇汉武那些以武略著称的君主也不例外,一边打也要一边笼络的,不然又何必修筑万里长城?

因此古公在判断出己方武力完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主动进行战略性撤离“长征”西岐,乃是非常明智的决定,但非要拔高到“不忍心对戎狄下手”的道德高度那就有点不客观了——打不过就是打不过,可以说惹不起躲得起,但非要说老子可怜你,怕下手太重把你打死打残有伤天和之类的话就自欺欺人了,脱离实际情况而过多的文过饰非,这也是儒教文化的一大缺陷。

农耕起家,却开启泱泱八百载的大周王朝

这里再多说一句,春秋时期一度也称王称霸的吴国的先祖吴太伯,其实就是古公的长子,所以吴国虽然地处偏远地区(指的是古代,现在江浙沪长三角不要太繁华),但却是姬姓,和周王朝是一个老祖宗。

周文王

接下来我们再来介绍一下周文王,这也是孔子最佩服的人之一,后世儒家也奉为圣人。

农耕起家,却开启泱泱八百载的大周王朝

和上面两位上古部落首领不同,关于周文王大家都不陌生,甚至连三国时期的一代枭雄曹操都以他为偶像——“若天命在吾,吾当为周文王矣。”

周文王的功绩很多,尤其还身兼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化达人,养生家(活了九十七岁,光儿子都有十八个)等多重身份,专门写几篇论文都不够介绍的,所以我们这里只谈他对周王朝最重要的三件贡献——也就是为周武王伐纣所做的三大准备。

①招揽人才

《天下无贼》里面葛优葛大爷演的黑道大哥黎叔曾经说过一句名言——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这话太对了,其实放在公元前十一世纪也不例外。

农耕起家,却开启泱泱八百载的大周王朝

那个时候其实都更看重血缘和同族关系,很少从外面招揽人才,但是姬昌却大胆的打破了这个樊笼,他吸收了不少外面的优秀人才(伯夷,叔齐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等),这里面又以太公望(就是姜子牙)最重要,他甚至把他当做师傅来尊敬和对待,言听计从。

《史记.齐太公世家》:於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於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適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

周文王死后,这些人才继续为周武王效力,让西岐继续强势发展。

②扩展疆土

在古代土地是非常重要的——有土斯有财,所以当时的战争都以侵城掠地为主,钱财反而倒是其次,而姬昌虽然没有伐纣,但已经为武王打好了基础。

《史记.周本纪》:明年,伐犬戎。明年,伐密须。明年,败耆国。

在他管理西周期间,东征西伐,为国家占领了大量的领地和人民,再加上牧民有方,周围部落很快都吸收了进来,其实当时西周所占领的土地已经达到天下将近三分之二,所以也被称为“西伯侯”,这个伯就相当于“方伯”,等于是诸侯之长,后世的如齐桓公晋文公等雄主的称伯也就是这个意思。

③政治宣传

除了人才和土地以外,周文王还在政治上做好了准备。

他先是因为周朝的过于强势的表现而遭到了老大商纣王的忌惮,把他给囚禁起来,等于是做了“政治牢”,获得了其余诸侯的同情和惋惜,这在政治上其实是大大的加分,许多国家的领袖都曾经坐过前朝的政治牢。

《史记.周本纪》:”帝纣乃囚西伯於羑里。闳夭之徒患之。乃求有莘氏美女,骊戎之文马,有熊九驷,他奇怪物,因殷嬖臣费仲而献之纣。纣大说,曰:“此一物足以释西伯,况其多乎!”乃赦西伯,赐之弓矢斧钺,使西伯得征伐。曰:“谮西伯者,崇侯虎也。”西伯乃献洛西之地,以请纣去砲格之刑。纣许之。

后来手下人怕纣王撕票,闳夭等人就想办法投其所好送了纣王许多宝物和美女把姬昌给“赎”回来了(这里也能看出人才多的重要性,大家能够集思广益),但是周文王不顾自己安危,还恳请纣王废除让天下百姓都又恨又怕的“炮烙之刑”,政治头脑很差的纣王竟然同意了,而且还是“大悦”,同时还顺便把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小弟崇侯虎给出卖了,这脑回路和西楚霸王项羽有的一拼,大概是个人武力值太高的副作用。

这样周文王等于是好好的造了一次势,做足了宣传,从此西周仁义的名声远扬,又为天下人做了很多贡献,已经是大家心目中的“天子”了——诸侯闻之,曰“西伯盖受命之君”。

红尘说

以上就是周武王之前的周朝三位先祖们的介绍,简单总结的话就是先祖后稷(弃)创建了这个部落,古公亶父把它正式发展到诸侯国(西岐)的高度,而周文王姬昌则是几乎替儿子武王做好了一切准备——万事俱备,只等伐纣了。

农耕起家,却开启泱泱八百载的大周王朝

其实从始祖弃到周文王姬昌一共有多达十五位的首领,只是我们在上面也多次提到,那个时代的生产力水平还很低,文明也不够发达,再加上当时的“周”也还只是众多部落中的普通一支,所以只有最优秀贡献最大的几位首领的事迹才会被口口相传继承下来,这就像是上古那么多部落首领大家却只知道“三皇五帝”这八位一样。

但是无论贡献大小,他们也都为周朝乃至我们整个华夏文明奉献了自己的力量,就像是我们几千年无数代的难以计数的寻常百姓们一样,都应该被我们感谢和尊重,在历史中英雄固然重要,但也绝不能忘了他们脚下的这些默默无闻奉献自己的基石们。

此外,周朝是以农耕起家,而我们中国又是全世界农耕文明的最典型的代表,后世几千年都是以农业为主,从某种程度来说比起畜牧业起家的大秦帝国,周朝和我国后世的文化更加一脉相承,虽然秦朝才是第一个扫六合吞天下的“大一统”王朝,而秦始皇也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知名度和影响力最高的皇帝,但是官方高层和人民大众,有时候本来就是两个不同的维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