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是絕對靜止”,說法正確嗎,為什麼?

1681861


不正確。無論是說這句話的人

還是聽這句話的人

或是解釋這句話的人,

心都在動了,而樹就動了。

其實世界沒有絕對的靜止。

當你感知了世界,一切都在動。

就算是死亡,也沒有絕對的靜止。

所有能看到、聽到、感覺到的東西,

就沒有靜止的。無論是物動還是心動。

哪怕是在一個虛無的世界,

我們的思想還是在動。

就因為萬物是動象,

只有空是色,沒有色是空。

因為沒有真正的空,所以沒有真正的靜止。

萬物不平等,因果無循環。

我們所有的認知,只為一切都在動……




科易閣主


是的,樹是絕對靜止的。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空是心,色是物。如果心空,則無色。

本來什麼都沒有,也就沒有什麼了

人是空的,心就是靜的,心是靜的,於是萬物都是靜的。這是一種境界。

人是沒的,是無,既然人是無,心更是無,心是無,也就沒有萬物,就更不單單是靜止的了。

物動我動,物靜我靜

說物質都是矛盾的,又是相互聯繫的。物我相忘,物我相連,這樣的狀態下。物就是我,我就是物。我觀樹不動,樹看我亦不動,如此,我不動,樹不動,便都是靜止的。

樹欲靜而風不止

樹不願意動,而風一直動,身不由心的動,是靜還是動?

樹不靜,風一直動,身心歡唱,是動還是靜?

樹不動,風也不動,身心俱靜,是靜還是動?

坐地日行八萬裡

如果人不動,心也不動,風也不動,樹動不動?

這些都不動,坐地日行八萬裡卻一直在動

如果都沒有,是不是也就不動。

我也不知道我說的是什麼玩意。但是我相信樹是絕對禁止的。阿彌陀瘋!



瘋哥哥l


樹是絕對靜止的,這句話我認為是不對的,我的觀點如下。


從相對角度看

其實判斷事物是不是靜止的,我們一定要選擇一個參照物。因為這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的,這棵樹靜不靜止其實也是相對而言的。

比如當我們從一棵樹的面前走過,我們選擇以自身為參照物,那麼我們相對於自己就是靜止的。但是如果我們自己是相對靜止的,那麼樹就是運動的。

從這一點就可以判斷出數是絕對靜止的,這句話是錯誤的。

從樹自身角度

上面我們從相對的角度來判斷數是不是靜止的。但是即使不從相對的角度來判斷,樹也不是絕對靜止的。

因為一棵大樹,它是一個生命,即使我們看到他站在那裡不動,他也是以一個很緩慢的速度,在吸收土地裡的養分在紮根,在生長,甚至在衰老。可能他的樹葉再慢慢的抽芽。只是這一切我們都看不到吧。

不能因為我們人類的肉眼看不到這些變化,就認為這些變化不存在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從這一點我們也可以看出樹是絕對靜止,這句話是錯誤的。


以上便是我關於樹是否是絕對禁止的這一問題的觀點,如果您感興趣的話,不妨點個贊


雪泥菌


樹是相對靜止的,不是絕對靜止的。

樹的靜止狀態是相對的,我們看一下分析。

第一,

一棵小樹,它似乎沒有什麼變化,但是,小樹在慢慢成長。一顆大樹,表面上也沒有什麼變化,實際上在逐漸衰老。許多樹木春夏時節枝葉茂盛,到了冬天凋謝了。一年四季循環往復,樹木的自身就有一個變化。

第二,

俗話說,樹欲靜而風不止!

樹沒有動,風來了,把它吹動了。一顆樹,沒有長成材時,可以自然成長,一旦成材,往往被砍伐,一顆大樹倒下,變成許多小樹苗或者栽種的新樹。這實際上也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整體過程。

第三,

一片草地上,長著樹,似乎沒有變化,至少一天內、在外部看來似乎沒有變化,是這樣嗎?是絕對的嗎?

不是!

一會草地上、樹下,可能來幾隻小鳥,一會可能來幾隻小樣,一會經過的小狗把它們都嚇跑了……

實際上,也是一直在變化!

樹欲靜而風不止!觀察自然萬物的變化和運行道理,可以告訴人們許多生活的道理!


聿劍培訓師


我身上結滿了果實, 可裡面長的全都是慾望, 每一天, 每一年.悄然生長的夜晚, 讓我沉重又茫然. 這是一位歌手寫下的詞.歌名叫:樹

從這裡你讀到了什麼呢?你看到的是樹的形,而沒看到的是樹的欲.所以呢?這裡就有兩種力,形而上學習的彰顯力和藏精而起亟的生命力.也可以從道家所說的那樣”生之本,在於陰陽”.為什麼說陰陽呢?因為它們是對立也是統一的。說這個的意思就是說你覺得樹是絕對靜止的,你的認識是以什麼為依據的。你認識只是認識到了樹的最平常性,一般性。但是認識事物只認識到一般性是不夠的,是片面的,是帶有強烈的主觀性的。那麼就是人們常能聽到的太唯心了,唯心的東西沒有說一定是錯,但是唯心的東西多半是虛幻的,是不真實的,是一廂情願的,就好比說你暗戀一個人,你總覺得她對你也有意思,但是呢?受了單相思的煎熬,到頭來一場夢而已,苦了自己也錯過了良緣。

說來說去就是說你說什麼是什麼樣子的時候,首先要從認識開始,認識事物的外在的本質也要認識事物的內部的規律。就樹而言:它是立在那裡了,沒有外力是沒有動,但是不動並不代表它沒有生長。它生長了你能說它是絕對靜止嗎?佛家還講“一念三千”三千什麼?三千種世間,三千種境界,三千種頓悟。說這個意思就是說要多識多思多觀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知道事物的發展過程,以及發展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各種矛盾。有些矛盾的發展只是你沒注意到或是忽略了,比如你十年前看到一個小孩子很乖,十年後你看到它依然會覺得他是一個乖孩子,為什麼?因為你的認知出現了停滯,也因為他給你的第一映像已經在你的認知裡固化,所以你就會忽略了或無意識的認為這發展過程裡沒有什麼變化。

所以認識事物一定有客觀存在性,就是認識到它的存在,也要認識到它存在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更要認識到它的存在於你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也就是說要懂得思辨,要搞清楚對象的一切方面和全部的聯繫,也要搞清楚你與對象之間的聯繫,這都會關係到你對對象認知程度。

結論就是你所認知的只是你所已認知到的,就比如我所說的也只是我所能已思到的。


小溪V渡海


變化是永遠不變的變化!

從形上看,是一棵樹,無風樹欲靜。從道的本質是能量上看,能量是一直變化的,包含周圍空氣、陽光,都是不斷運動的能量。

投過現象看本質,相對是絕對的,絕對也是相對的。辯證唯物主義的核心是選擇參照物。

“樹是絕對靜止的”,猶如“看山是山”的第一層境界,當悟到“看山不是山”到“看山還是山”的時候 ,樹是靜止的,樹也不是靜止的。這樣的樹,才是有意思的書。



Bluemoonhill


樹是絕對靜止的這種說法是錯誤的。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事物都處於運動當中,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當我們說樹是靜止的時候,那是因為它不會動,我們肉眼看不見它明顯地運動,也就是說它的位置是固定的,所以認為它是靜止的。

為什麼說樹是處於運動當中的呢?一是從樹本身的發育來說,樹每時每刻也在成長,在經歷著外界的影響,春天抽出嫩芽,夏天枝繁葉茂,秋天落葉紛紛,冬天枝丫光禿,週而復始。還有起風的時候隨風搖擺等等,這些都是樹的運動。二是從參照物的角度來說,你經過一棵樹的時候,你往前,樹往後,樹離你越來越遠,對於前進的你來說樹就是運動的;再比如,地球每時每刻都在轉動,那對於地球來說樹也是運動的。

綜上所述,無論是從生理角度還是哲學角度,樹都不可能是絕對靜止的,因為它無時無刻不處於運動當中,自然也沒有絕對靜止這一說法。



磨碟沙的貓


你看到樹不動,就認為他靜止嗎?

你看到天空萬里無雲,就認為地球靜止嗎?

你自己不動,就認為自己靜止嗎?

人類的思想似乎在退步,不注意觀察就妄下結論。

靜止是相對的,這樣的哲學問題我都寫過八百遍了。有些人自作聰明,亂寫亂說。


天璇極道


肯定不正確呀。靜止是相對的,運動是絕對的,這是初中的思政哲學課上就教的。

一顆樹在不受外力的作用時,在我們的肉眼看來,確實是靜止的,但是樹自身的細胞生長消亡是在不停進行的,而且樹是長在地球上,而地球是在不停的自轉公轉,樹肯定是隨著地球在動的。太陽系、銀河系、整個宇宙都在運動。所以,一定要用運動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玉川木子


不正確。動不動取決於自心。心動它就動,心滅樹歸於寂。

此心是人人俱有的真心實性,非自悟不能見到。此真心實性是物質的本源,精神的緣起,樹生是本源以相顯現,樹滅盡能量守恆,迴歸本源。我們的思維心也是本源以相示現,與本源同出而異名,所以樹的絕對靜止只存在於心的涅槃態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