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调出去的员工被评为优秀员工,是不是很可笑?

月下海棠笑春风


怎么就不能换个角度考虑一下?其实能够被借调或者抽调出去的人(除开通过特定关系借调出去的),在单位应该也是比较优秀的,他被抽调或者借调出去以后就是代表单位在外面的形象,如果说他被评为优秀,也可以视为本单位在外面是受到了认可,这是好事儿,为什么不能评为优秀?


东门杀猪匠


刚刚由借调转为正式调走,现在又成了借用,来感慨一下!

借调,其实很难受!意味着或活儿在新单位干,钱在老单位拿,你说别扭不别扭。

至于评优,就别想了。不过我去的是上级单位,真惹毛我了,我就拍他们呗!

但尽管如此,我还是不想走,拖了两年,被新单位押着调走了。

然后跨部门借用,你说难受不难受,关系所在部门负责考核,但是不能到岗干活,干活的部门考核不到。

好多人说,因为你太优秀了!呵呵呵,冷暖自知吧!

咋说呢,类似租房子住的感觉,还不能由着自己换房子。


松间照2018


不可笑,一点不可笑,我觉得你的提问才可笑,凭什么你就认为借调出去的人员低你一等啊,相反我认为能够借调出去,至少证明人家能力是被认可的,我当年就是借调出去,而且评了优秀等次的。

小编当年是被上级组织部门借调一年,组织部门本来就比较忙,当年具体负责人事档案的三龄两历一身份的核查,每天梳理档案,记录问题、研究政策,拟定解决建议,后期还到各地派出所、学校、社区居委会、村委进行档案信息的核实。加班加点是常态,有一段时间一个多月没有回家。

那个时候,不太忙的时候每周五晚上,赶晚上六点多的末班高铁回家,到家一般快九点了,孩子都睡着了,静静看着孩子恬静的脸庞,感觉很内疚,也很难过,不知道自己值不值得。

每周日下午就要坐高铁赶回借调单位去,孩子一般都是抱着不撒手,哭着成泪人,当时感觉人生真的很困难,每次整个旅程都是悲伤的。

最后年终要考核了,借调单位的领导看我这么辛苦,说等我给你开个证明材料,另外我打个电话给你家负责的领导,年底考核一定要评为优秀,就这样我就借调期间优秀了。


其实,现在考核有明确规定啊,借调期间如果超过半年的,应该在借调单位进行考核,占用借调单位的优秀等次指标。可是现在大多数地方借调都是不正规的,根本就没有正式办理借调手续,只是过来干活而已。

所以,借调期间能够评为优秀很正常,因为他们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和辛苦。


公务员日常笔记


借调人员也是为单位做出了很大贡献的,凭什么不能评为优秀!

01.借调人员也可以评先评优!

我有个朋友是基层乡镇公务员,被借调到省直单位跟班学习了一年,返回单位的时候,省直部门专门给县组织部门发函,建议在年度考核中给他定为优秀等次。结果当这个朋友拿着函回到原单位的时候,原单位却不认可,感觉你一个在外借调人员没有给本单位出什么力,年底再给你评个优秀会怕人们有意见,所以给他定了称职等次。

但是这个朋友很憋屈,他感觉自己又不是主动借调出去的,是上级部门给县里发函,然后县里才选派自己出去借调的,既然省里边已经专门提出了建议,为什么就不能给自己定优秀呢。然后他找有关领导和市、县进行了沟通,最终单位给他定为了优秀等次。

02.借调人员要区别对待。

借调人员到底该不该评先评优,我们要区别看待。因为很多借调人员虽然没有给本单位干活,但他是代表本单位去给上级部门帮助工作了,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借调人员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借调人员本身为了解决自己离家远等实际困难,主动寻找上级部门进行借调。另一种情况是上级部门为了工作开展,主动向基层部门借调人员,这两种情况的性质完全不同。

如果是借调人员自己愿意借调出去,并且自己找机会去借调的话,那肯定不能对他评先评优,因为借调出去对他来说已经占了很大的便宜,再给他评先评优对本单位的人们真的很不公平。但是对于那些经过组织程序借调的人员,他们放弃了本单位的很多待遇,带着任务去借调,代表着单位的形象去借调,是非常辛苦的,给这些人评先评优是能说得过去的。

03.借调人员很不容易,我们要多给他们一些关照。

更重要的是,借调人员真的很不容易,他们在借调单位一干就是好几年,原单位的很多待遇不能享受,职务提拔也没有他们的份儿。而对新单位来说,他们永远只是一个临时工,永远只有干活的份而没有说话的权利。所以说借调人员真是个尴尬的存在,因为他的工资人事关系归原单位管理,他就不得不听从原单位的安排,而同时他又在新单位干活,于是又不得不听从借调单位的命令,确实两头为难。

总之,借调人员能不能评先评优应该区别对待,毕竟对于很多借调人员来说,他们是代表单位的面子去借调的。

欢迎关注中省直遴选,有问题欢迎随时交流。


中省直遴选


如果是正常的借调估计谁也不会这样问,举个身边的例子,煤矿一线有个关系户,借调到矿上,他的工作就是矿领导开会的时候拍照片,基本天天没事干,挣得工资是井下一线的,我们部门每年的先进生产者,优秀党员都有他,我估计楼主说的是这类人。


吴n


对你你说的安全事故不做评判,但是对于借调这个事,因为我也是借调的,所以看着你这样的问法确实很难过,而现状也是借调出去有很多难处,评级两边都不会考虑借调员工,一边因人事关系不在,一边就可能是你的想法,又没在单位做贡献,但试问,我们在其他单位难道就不是服务了嘛,特别是借调到上级单位的,考核的时候也是因为有借调人员所以会给被借调单位加分的,难道这些就不是贡献了吗,难道借调人员就活该被两边嫌弃吗?反正我经历之后,我不愿长期借调,特别是现在对借调很奇怪的一种看法


努力追寻12


不知道那些回答问题问题的人是什么心态,站着说话不要疼吗?

可以明确的告诉你,借点出去的人被评选为本单位的优秀,十分的不合理,原因如下:

1、一个职工为什么被借调,大家心里都清楚。要么是不愿意受基层单位的苦,要么就是想走关系,调到更好的部门,本质上来说,无论是什么原因,该职工肯定是对本单位毫无归属感。

2、被借调,意味着他对本单位的工作毫无贡献,同时,还必须有其他同事承担他的工作任务。不知道那些劝说别人心态平和的人,是出于何种心理,如果别的人被借调走,为了自己的前程奔走,你在承担他的工作任务,评选优秀的时候,在评选借调人员,不知道你还有没有这么好的心态。

3、或许有人说借调走了,可以帮单位,我只能有这种想法的人太幼稚。被借调走的,帮也只是帮助领导,属于私人感情,不要扯大旗,从来没听说因为哪个借调人员的帮助,整个单位在年终考核被评为一等奖。

4、最后,就我个人的经历看,借调人员在本单位被评优秀的概率其实很低的,一般好一点的,二等奖,不好的,都是三等奖(有的单位有规定,凡是借调的都是三等奖),这才是常态。

哎!把借调评为优秀,还说的这么高大上,不知道你们都是什么思想,国家也是三令五申的。


贫困山区的亮光


我的看法是不可笑。

本人曾经被借调过,对此有一定的体会,或者有一定的发言权吧。下面,我具体说说我的看法。

正确认识借调行为

人员借调指的是在不改变劳动关系的情况下,员工被安排从一个用人单位到另外一个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的情形,多见于国家机关、大型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为解决编制不足,从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借用人员的情况下。

除上述主体外,一些大型的民营企业集团内部,在同一控制人下的私营企业之间,也经常出现借调行为。

借调,发生在借调单位缺人,而被借调的人用得上的时候。

借调不是被借调人的个人行为,而是两个单位或者部门之间的组织行为,是特殊的用人形式。

借调不是“发配”。借调,不是惩罚,不是将不合格人员推给其他单位。否则,与借调的用人目的相悖。

不能因为借调行为而影响被借调人的业绩考核,评级评优。

正确看待被借调人员

一般情况下,没用的人,很难被借调,即使被借调了,不久也会因为不能实现借调目的而被借调单位退回;有用、能用、把用的人,才被借调。

借调本身,就是对被借调人能力的肯定

借调人员是受组织委派,去借调单位帮助、支持工作的,不是去旅游度假的。相反,被借调人员,由熟悉的地方到陌生环境工作,“孤立无援”,工作难度比原来要大;要接受借调单位的管理,不是人家的人,但要干人家的事,身份和处境是有点特别的,心理是有压力的;既要干好借调单位的事,还要维系与被借调单位的关系,获得两方的好评,既要实干也要情商。

做一个合格的被借调人员,不容易。

正确评价被借调人员的工作

借调人员的人事关系在被借调单位。因此,被借调单位有负责被借调人员考核评价的义务。

借调单位是用人单位,对被借调人员在借调期间的德能勤绩最熟悉,有实事求是向被借调单位提供被借调人考评材料的义务。

借调单位的评价意见,一般是可信的。从有利于工作的角度来说,借调单位没有帮助被借调人弄虚作假的理由。很简单,被借调人表现不好,借调单位就不能实现借调目的。此时,借调单位不是帮被借调人弄虚作假,而是要启动退人程序了。

对被借调人借调期间的工作予以公正评价,是借和被借单位的共同义务。千万不可出现两家都管反而没人管的现象。借调人员不能成为无人关心的“弃儿”。可以说,借用人员在借用期间的付出更多,切不可让这段时间成为“空白”。

正确对待借调人员被评为优秀员工之事

借调人员和其他人员一样,也在工作,不可另眼相看,更不应被歧视。

被借调人身份,不应成为评优的影响因素。

如果借调单位提供了被借调人足以评优的材料,被借调单位经过核实、比较、平衡,认为可以评为优秀的,可以据实作出公正评价。这不仅不可笑,而且是对优秀员工高度负责的正确做法,值得肯定。

相反,被借调单位如果因为被借调人没有在本单位工作,以不了解情况为由而不履行考评责任,而借调单位因为被借调人不是本单位人,不在考评范围也不理这笔账,就会让被借调人成为无人过问的“流浪者”,这对被借调人是不公平的。试问,如此对待被借调人,如此导向,今后还有谁愿意被借调呢?即使被借调了,怎么让其安心踏实工作呢?要我说,出现这种情况,才是可笑的。是借和被借单位不负责任可笑,是不善待被借调员工这种做法可笑。

【总结】借调,是用人方式的一种。被借调,是组织的一种工作安排。被借调人不应该被歧视。给予被借调人公正评价,是借和被借单位的义务。给被借调人如实评优,不可笑,是正常的考评行为。


红枫诗笺


一般来说,借调出去的人员是不可以评为优秀员工的,但是也有特殊情况。

1.上级部门急需工作人员,领导安排你去的。

如果是上级部门人手紧缺,需要从下级部门借调工作人员来完成任务,这种情况下,单位的主要领导安排你去,实际上你是带着责任和任务去的,也是为了完成上级交给本单位的使命而去的,这种情况下一般可以评为优秀员工。

朋友所在的乡镇政府,有一个公务员D就是被上级部门借调去的。他在组织办工作,市委组织部向县委组织部借调一名工作人员,县委组织部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于是把D推荐给了市委组织部,借调了3个月,回来之后原单位当年给了他一个县政府嘉奖,而且还提拔成为部门负责人。

2.与原单位主要领导关系好,领导就是想任性的照顾他。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被借调走的这个人与原单位主要领导的关系比较好,各方面对他都比较照顾,而且借调也是原单位主要领导推荐去的,这种情况得到优秀员工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这就是那句话所说的,领导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领导说你不行,你行也不行,这完全看主要领导的主观意图,但是你又没有办法去改变。

3.被借调的一般都是什么人?

通过观察身边被借调的人可以发现,要么是这个人很有能力,业务能力很强,比如说写材料写的比较好,这种情况很容易被上级部门借调走。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关系,特别是与上级部门的主要领导关系比较好,有可能就会把这个人从下面的乡镇借调到市直部门或者市直机关,慢慢的再把编制关系全部调过去。

总之,借调是机关事业单位常有的一种特殊情况,是上级部门为解决人手不够的问题常用的方法,但是涉及到原单位的评优树先的问题,也是各具特色,根据情况而有所不同。

欢迎从评论区发表你的观点。

作者:体制内公开课,用工匠精神专注分享体制内生存底层套路。


体制内公开课


借调出去的员工被评为优秀,并不算什么罕见的事情,我一很好的朋友携项目组从A公司外派到B公司做技术支持,属于签署A公司合同但常驻B公司,定期会回到A公司做工作述职报告。

去年年底,作为项目负责人,在本公司年会上被评为“先进个人”,获得了丰厚的奖金,从众多员工中脱颖而出,据说是给B公司解决了一项技术难题,光荣的完成了工作任务,因此B公司选择和A公司继续达成战略合作,给A公司带来巨大的收益。类似这样的员工,被评为优秀也理所应当。

不要否定别人的成就

借调出去的员工,也属于你们的同事,只是工作场所不同。

你自己踏踏实实,可是你无法看到他的工作状态,别人同样和你一样工作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或许别人付出更多的艰辛你不得而知,并且工作突出,业绩显著,做到了无可挑剔。

借调出去的员工,如果得到服务的单位领导认可和赞许,本身足够优秀,再有他们给你们领导的提议,评为优秀是自认而然的,也顺应了合作单位领导的意愿。

注重安全,领导做法可以理解

企业生产注重安全,无可厚非,安全责任大于天,发生了安全事故,不管是肇事方,还是受损方,同为公司员工都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

我之前作为实习生和老员工一起出工学习,结果施工发生了质量事故,按理说,我仅仅是学习,不做任何决策方面的事情,责任不在于我。结果公司通报批评了一行人员,所有人员记大过处分,对我之后的发展影响颇大,我也无处说理去。

这属于不可控的因素,只能尽量减小此类事件发生的概率,比如说你可以把车停放在安全区域内,别的车碰不到的地方,离不熟的师傅远一点,尽量避免磕碰剐蹭。

领导这样的处理方式可以达到以儆效尤的目的,安全无小事,每一名员工都要牢记于心。

对领导表示认同,放平心态

可能你认为的客观原因错失了这一次优秀员工的评选,心中不悦,也可以理解,及时做出调整,放平心态。

不把情绪带到工作当中,积极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业务能力,争取成为竞选优秀员工有利的对手。

认真对待工作,好的表现领导会看在眼里,敷衍了事最终糊弄的是自己,加油!

我是雅奕,请关注我,欢迎评论补充,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