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台:消費扶貧,5000斤“貧困大蔥”不再“發愁”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工作隊上門來收購,價格比我們自己去賣還要高!解決了俺的大難題,否則俺這幾畝地大蔥就要爛在地裡,連本帶利要虧好幾萬塊錢……”3月14日,淮南市鳳臺縣古店鄉北王集村47歲的脫貧戶童永躍看著裝車起運的一捆捆大蔥,一臉喜悅地說。

在淮南市林業局幹部幫扶貧困戶責任清單中,記者看到,童永躍赫然列在第一位。童永躍愛人雙目失明,孩在職教中心上學,多年來,家中耕地少、勞動力不足,日子過得越來越難。精準扶貧後,在貧困戶低保、重殘補助、雨露計劃、合作社帶動分紅等扶貧政策和項目的精準幫扶下,2019年童永躍由村裡的典型貧困戶變成了脫貧戶。脫貧後的童永躍不等不靠,趁熱打鐵,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利用家裡的幾畝耕地,搞起了特色種植,種植了五畝無公害大蔥。原指望靠這幾畝地大蔥實現大增收、大翻身,沒想到遇到了新冠肺炎疫情,鄉村集市不開集,城裡超市進不去,大蔥遲遲銷售不出去,眼看就要爛在了地裡,童永躍一籌莫展。

“為了種植這批大蔥,俺家裡所有的積蓄都投了進去,還問親戚借了不少錢,花了很大的本錢,沒想到遇到了疫情。”童永躍心有餘悸地說。

“這批大蔥如果爛在了地裡,可以說童永躍血本無歸,直接就返貧了。我們工作隊壓力也很大。”古店鄉北王集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淮南市林業局駐村工作隊隊長王希幫對記者說。為此,工作隊一邊積極幫助童永躍聯繫大蔥銷路,一邊向淮南市林業局彙報童永躍的特殊情況,淮南市林業局便第一時間動員全局幹部職工每人購買10斤,以高於市場價每斤0.5元的價格一次性購買了2000斤。當日,還安排5名幹部職工趕赴北王集村,協同工作隊幫助起蔥、搬運。

“消費扶貧帶來的不僅是貧困群眾賣出農產品後的收穫與開心,也是職工買到綠色農產品後的滿意與放心,貧困群眾與幫扶單位真正達到“兩情相悅”,從而使精準扶貧更精準。下一步,我們還將繼續想辦法,為童永躍解決剩餘大蔥的銷路問題。”淮南市林業局局長魯金傑告訴記者。

徐豔友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張安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