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经不起细究,社会经不起细看

导 读在信息爆炸时代,各类报道纷乱杂扰,如乱花渐欲迷人眼,优质内容也逐渐变得稀缺,标题党横行,毒鸡汤泛滥。然而阅读需要沉淀,更需要累积,信息就是金钱,我们每个人都有必要学会从各个渠道获取能为我们所用的信息,并将其转化为知识,提升个人认知能力,这里每天分享新鲜· 价值 · 深度资讯,助你成就智慧人生!关注微信公众平台《微价值库》
每天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收获,不一样的精彩


这个世界有三个最可怕的逻辑:


第一个可怕的逻辑:


这个世界对好人(英雄)的要求是非常严苛的,如果别人称你为好人(英雄),你必须做到完美无缺,大家会把所有的道德枷锁戴在你身上,哪天万一你要是有一丝一毫没有做到位,你所有的成绩都会前功尽弃,甚至被打成妖魔。


而这个世界对坏人的要求,却是十分宽容,有一句话叫:浪子回头金不换。那些做过很多坏事的人,无论之前的罪孽多么深重,如果有一天准备改邪归正了,地位会被大家捧的非常高。


好人的修行要历尽千险万阻,九九八十一难一样都不能少;而坏人的修行只需放下屠刀,只要一瞬间。


大众特别需要英雄,也需要圣人,他们喜欢通过臆想的方式给自己制造出英雄和领袖,把他们捧得高高在上,捧成神,供奉起来。


然而,大众不能接纳英雄有任何缺点,一旦英雄有一点点瑕疵,马上又会群起而攻之,马上又会把它打成妖魔。


因此那些传奇中的人物,要么被神化,要么被妖魔化,大众就是不愿意把他们当“人”看。


能让群体感到激动人心的都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人,而不是最真实的人,能让大家神往的,是最具传奇色彩的故事,而不是最真实的故事,大家宁可相信曲折的传奇,也不相信平淡的真实故事。


然而,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天生降下来的英雄,我们都是凡人,英雄也是凡人!


人性经不起细究,社会经不起细看


所以,大众总是宁可活在假象里,也不愿意活在现实里。


这也是一个非常残酷的事实:大众从来就没有渴求过真相,而是忠于自己的各种情绪、幻想和欲望。那些让大家感觉不爽的“真相”,大家会一直充耳不闻。那些能给大众产生美好幻想的谎言,却可以让大众狂热,这是一种盲从和偏执。所以他们宁可相信那些虚假的、丑陋的传闻,也不会去细究真相。


我忽然又想起了刘翔,这个唯一一个在直线跑道上真正超越黑人运动员,甚至创造了连白人都没做到的记录。


先来回顾一下他的生涯成绩:


人性经不起细究,社会经不起细看


刘翔共参加了48次世界大赛,36次冠军,6次亚军,3次的季军,然而有些人却只记得他退赛两次。


人性经不起细究,社会经不起细看


刘翔,一旦成了第一,身上就会被捆绑太多利益,背负的东西太大之后,就只能赢得起却输不起,

这种无形的压力迟早会将一个人压垮。

深入到了一个敏感话题:体制或者机制。

美国的宪法首先把官想象成恶人,然后再用法律限制他。

制度上设计好了,想作恶没那么容易。

而中国古代一直是君子治国。

“结果就把人都弄成了伪君子。”

因为在权利和诱惑面前,道德是容易崩塌的,这时候需要外部约束。

明清两代官员收红包是人人都知的潜规则。

当地有钱人逢年过节都得孝敬。为什么?

因为明清两代官员的俸禄极低。

连县太爷请的师爷,都不是朝廷发工资,而是县太爷自己掏腰包。

“它这个腐败是被逼出来的腐败。”

因为要“标榜它以德治国”。

“因为我们的官员都是君子啊!君子不爱财的,君子很廉洁的,君子要艰苦朴素。”


第二个可怕逻辑:


人性有很多阴暗的东西,也因此大众有很多愚蠢的一面。


比如大众有一个很愚蠢的特征,他们总喜欢把各种高高在上的人拉下马,踩在脚下,以此能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以及情绪上的宽慰,这种感觉甚至比取得成就还快活。


因此,每当有英雄或名人出现问题的时候,大众就会纷至沓来,不管三七二十一,一起朝他们投石,甚至要把他们打向地狱,才会觉的舒一口气。


其实,人性里有一种基本属性:总担心别人比自己活的好。绝大多数人痛苦,并不是因为自己平庸、贫穷而痛苦,而是看到有的人比自己成功,而感到无比痛苦。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对自尊的保护机制。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意识,但凡接触到外界那些出乎自己意料的优秀之后,他们会感到惊慌错乱,这时自我保护机制就会迅速启动,他们大脑里就会收集一切线索去证明别人的成功是侥幸的,如果自己要是有同样的客观条件,只会比他们更好。


就像上学的时候,我们热衷于讨论学习好的人都是书呆子,漂亮的姑娘往往没大脑;长大之后则变成了:同事升职了是因为会拍领导马屁,同学创业成功了因为家里给了巨额的资金支持。


很多人对社会上一切的事情,非要往最下三滥的地方想才安心。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的庸俗不是孤立的,并为自己的”“不成功”和“生活在底层”找到理由。


《可怕地错觉》里面一个概念:你看到的只是你想看到的。当你内心充满某种情绪时,内心就会被强烈的暗示。我们的大脑会让自己在现实中搜寻印证,然后再用这些似是而非的印证,来佐证自己的心理预期,最终形成一种‘真是如此’心理定势。


无论喜欢、愤怒、仇恨或者怀疑,我们都会不断寻找材料来强化自己的臆想,在偏执的情绪里,让压抑的情绪感得以宣泄。


再加上每个人内心都有对自尊的保护机制,很多人在潜意思里特别喜欢看到那些优秀的人栽倒,或者一旦发现优秀的人有机可趁,他们会马上聚集起来去批判,他们把自己的“羡慕嫉妒恨”转化成一种愤怒,平时想喊而不敢喊的话,想做而不敢做的事都会会发泄出来。

人性经不起细究,社会经不起细看


这就是第三个最可怕的逻辑。


社会经不起细看,人性经不起细究。


很多人真的很有意思:他们宁可花时间去证明别人的不幸,也不肯面对自己的不幸;他们宁可证明别人的平凡,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平凡。

这些总是活在对别人的嫉妒里,然后痛苦不堪,这也是在变相承认自己的无能。所以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这就是很多人的悲哀。


社会经不起细看,人性经不起细究。


优秀的人是什么状态呢?


首先,一个人的层次越高,发现高层次的人的频率就越高,一个优秀的人总是其它其它更优秀的人。


当优秀遇到优秀,是互相欣赏和学习,而且互相扶持和帮助。


未来的时代,只埋头拼命已经越来越没有用了,“广结善缘”比“埋头苦干”重要,“心态端正”比“顽强奋斗”重要!


温馨提示:此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平台【微价值库】关注更多精彩还可以获得价值礼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