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德黑兰》仅仅是一部好莱坞大片?它其实是一次美伊谍战

前言

上文《 》,在对伊朗的历史进程分析中,我们就介绍过:

……


由于巴列维过于亲美,甚至签下了独厚美国的不平等条约。


再加上推动现代化、世俗化的白色改革,最终引发了伊斯兰宗教派的不满。


在1979年爆发了震惊世界的伊朗伊斯兰大革命……


《逃离德黑兰》仅仅是一部好莱坞大片?它其实是一次美伊谍战

辉煌千年的波斯帝国,为何以“伊朗”的名字重登世界舞台?


三十多年过去了。

2012年,一部以这一场革命为历史背景、以当年“伊朗人质危机”中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的,美国惊悚政治剧情片横空出世。

这就是后来获奖无数的美国电影《Argo》,国内译作《逃离德黑兰》。

这部好莱坞大片一举夺得了2013年的金球奖英国电影学院奖以及奥斯卡金像奖等权威奖项所颁发的“最佳影片奖”。


《逃离德黑兰》仅仅是一部好莱坞大片?它其实是一次美伊谍战

2012年公映的《Argo》


《逃离德黑兰》在电影中。。。

1979年11月4日的德黑兰,美国大使馆遭受攻击。52名美国外交官被绑为人质,六名使馆人员趁乱逃脱,并藏身在加拿大大使的官邸里。

为了把身处险境的六名外交官带回美国,中情局特工托尼·门德兹想出了一个瞒天过海的计策。

他请来了好莱坞的知名制片人和化妆师密切配合,打着要为科幻片Argo挑选外景地的旗号,来到了伊朗。他谎称那六名美国外交官是加拿大籍的好莱坞电影人。

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逃亡之旅,托尼·门德兹终于带领他们逃出生天,成功逃离德黑兰。


《逃离德黑兰》仅仅是一部好莱坞大片?它其实是一次美伊谍战

《逃离德黑兰》剧情简介


《逃离德黑兰》在历史中。。。

这部电影之所以引人入胜,是因为它源于一段真实的历史。

一位性情温和的老先生,在美国马里兰州过着平静的生活。而他,就是当年冒着生命危险,救出六名美国外交官的中情局特工门德兹。

门德兹因这一次拯救行动获得了中情局的最高荣誉奖章,直到九十年代,这次行动才被解密。

三十多年过去了,门德兹的英雄行动被好莱坞演而优则导的明星本·阿弗莱克,搬上了荧幕。

从此,默默无闻的门德兹一举成名。


《逃离德黑兰》仅仅是一部好莱坞大片?它其实是一次美伊谍战

中情局特工托尼·门德兹,《逃离德黑兰》历史中的主角


《逃离德黑兰》在现实中。。。

然而,这部在美国叫好又叫座的大片,在伊朗却得不到电影爱好者的赏识。

当年事件的亲历者,在美国大使馆被占领期间,曾任支持伊朗革命的学生发言人,艾伯太卡博士就认为《逃离德黑兰》并没有真实地展现历史:

  • 真实的撤离行动中,美国外交人员并没有遭受到如影片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紧迫和危险。
  • 6名外交人员在登机口并未遭遇检查人员的严格审查,也就是不存在像影片描述的那样,存在真实身份即将曝光的危险。
  • 6名外交人员并未一直隐藏在加拿大官员泰勒的家里,而是几天后便分散到了泰勒和另一位加拿大官员的住宅中。


《逃离德黑兰》仅仅是一部好莱坞大片?它其实是一次美伊谍战

在美国叫好又叫座的《逃离德黑兰》,在伊朗却备受质疑


艾伯太卡后来在伊朗改革派总统哈塔米执政期间,出任伊朗的首位女性副总统。现在她任德黑兰市议会的议员。

总结

从技术层面讲,《逃离德黑兰》体现了美国电影工业的大制作。

整部片子的拍摄基调和现场感营造得相当出色,情节推进十分紧凑,让观众一直置身于遭受到软禁和挟持的紧张氛围中,是一部典型的好莱坞大片。

但就剧情而已,电影故事的讲述实质上是平铺直叙的。

它之所以能在各大影展和奖项中大放异彩,更多体现的是西方评委对自身价值观的取向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