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领导北洋海军,积极修建大沽船坞,为何想到了德国人德璀琳

服务大清的外国洋员中,德国人德璀琳是一个表面上恭顺的人,但由于获得李鸿章的信任,越来越多地插手他的顶头上司英国人赫德试图操弄于股掌之中的军火买卖以及北洋海军的创办。

为创办北洋海军,清廷从1875年开始向外国购舰以及福州船政局聘请洋员仿制洋船,到1880年,北洋海军已经拥有25艘各类型的船舰,北洋海防已经初具规模。在北洋海军的筹建中,李鸿章不只是把目光集中在旅顺建港的层面上来。

李鸿章领导北洋海军,积极修建大沽船坞,为何想到了德国人德璀琳

德国什切青船厂生产的铁甲舰


在旅顺建造炮台、船坞等一体化军港的同时,李鸿章也在着力加强大沽口炮台的防御力量,积极修补、修筑大沽口南北两岸炮台,至1884年,大沽南岸共设大小炮台40余座,北岸设有大炮台2座、平台6座,又命丁汝昌调派“镇东”“镇西”“镇北”“镇中”等炮艇与炮台形成互为声援之势。李鸿章又考虑到随着船舰的日益增多,天津大沽口也应该在修筑炮台的基础上,增修大型船坞,方便船舰就近修理。

早在1880年,李鸿章准备向德国购买铁甲舰之时,他就曾经向朝廷说明此事,现在北洋海军船舰逐渐增多,损坏或出现故障市场要到福建、上海等地修理,路途远,而且往返耗费耗时,“设遇有事之秋,尤难克期猝办,实恐贻误军需。前因总税务司赫德有饬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酌修土坞,为冬藏灯船之议,遂饬前任津海关道郑藻如、候补道许钤身会同德璀琳在大沽海口选购民地,建造船坞一所。”[1]


李鸿章的奏请得到光绪帝的批准,于大沽海口选购民地110亩,建起一座船坞,命名为“北洋水师大沽船坞”,因为地址位于大沽海神庙,因而也称为“海神庙船坞”。大沽船坞自当年夏天开始兴建到当年底大致建成了起轮机厂房、马力房、抽水房、码头、起重架、绘图楼、办公房、库房、木厂、模具厂、铸铁厂、熟铁厂、熟铜厂、锅炉厂等等相配套的设施。到1886年,大沽船坞已经建设成为能够在同一时间内装配和修理六艘船舰的工厂,不仅可以修船,也具备造船的功能,这标志着大沽船坞已经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近代化船舶修造基地。

李鸿章领导北洋海军,积极修建大沽船坞,为何想到了德国人德璀琳

大沽船坞遗址


从1882年到1890年,大沽船坞共建造鱼雷艇、挖泥船18艘、造河驳船145艘,修理大小船舰70余艘等等。此外,大沽船坞还承接了修理大沽海口各防营需电炮械及电灯,承造炮台炮洞等海防防御工程。1886年,近代中国第一艘潜水艇在这里试制成功,开创了中国制造潜艇的先河。但遗憾的是,这艘试验成功的潜艇没有正式使用或继续研究,既没有留下资料也没有留下名称,建成后很快便销声匿迹了。

1890年后,大沽船坞除了继续修、造舰船外,还开始生产枪炮。1892年在船坞院内设立修炮厂并兼造水雷,大沽口水域布置的水雷大部分由该炮厂生产的。义和团事件发生后,八国联军侵入大沽口,大沽船坞被俄军侵占,正在船坞中维修的四艘鱼雷艇也被列强掠走,船坞也遭到极大破坏。后经清廷多次交涉,俄国才于1902年将船坞归还中国。辛亥革命后,大沽船坞划归北洋政府海军部管理,改名为“海军部大沽造船所”。

李鸿章领导北洋海军,积极修建大沽船坞,为何想到了德国人德璀琳

明信片上的天津戈登堂,由德璀琳倡议建造


正如李鸿章所言,大沽船坞的建设关系到北洋海防军务,是当务之急的事情,因此李鸿章在获得清廷与海关财政支持外,特意邀请德璀琳参与其事。从地址的勘选到船坞的建设,“凡鸠工庀材饬由德璀琳核实经理,并于新关帮办中分派熟悉工务者,帮同筹画,概不另领薪俸”。工程的修建,所需要的工程材料与建造费用,都是经德璀琳核算后,由李鸿章转报天津海防支应局核发。工程的施工中,德璀琳不辞劳累,常常亲临一线,很让李鸿章赞赏。大沽船坞告成后,大大便利了北洋海军,“嗣后来往来各兵轮,无论事机缓急,工程大小,总可随时立应,殊于水师根本有裨。”[2]李鸿章查验后,特意奏请朝廷赏给德璀琳头等宝星,以示奖励。1882年,清廷授予德璀琳双龙三等第一宝星。这一工程的建成,李鸿章对德璀琳更是信任有加。


参考文献:


[1]王家俭:《旅顺港建港始末》,《中国近代海军史论集》,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版,第114—117页。

[2]王家俭:《旅顺港建港始末》,《中国近代海军史论集》,第114—117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