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浩明:A股迴歸基本面是好事

進入3月份以來,滬深股市一改前期單邊上漲的格局,出現了明顯的寬幅震盪走勢,同時交易重心開始回落,一些熱門股更是大幅度調整,而成交量也逐漸縮減。一句話,前段時間那種相當亢奮的態勢,時下已經退潮了。

打亂的節奏

今年1月份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國人正常的社會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也打亂了股市的運行節奏。

人們注意到,原本震盪上行的大盤,在1月中旬開始拐頭向下,在當月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更是出現了暴跌。2月份開市之前,社會上也有很大爭議,有人就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如此嚴重,開盤後股市必然暴跌,還是等一下好。然而,雖然股指在2月3日如期出現大跌,但當天卻是低開高走的,在次日慣性下跌以後就展開了猛烈的反彈行情。上證綜合指數在之後的一個月時間內,最大漲幅接近15%,並且在此間連續單日成交金額達到1萬億元以上,形成了價升量增的局面。

這種態勢,和同期歐美股市逐漸走弱的表現形成了很大的反差,以至有人認為A股將成為外資的“避風港”,滬深股市將吸引大量來自海外的資金,開啟新一輪牛市之旅。但是,實際情況卻是到了3月份,大盤的運行格局發生了變化,不再是天天帶量上行,而是出現了調整。作為具有一定強弱象徵意義的3000點,變成了一個拉鋸的戰場,而目前來看這個點位不但無法站穩,並且股指還有退守2800點的可能。

現實的壓力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變化呢?

簡單來說,2月份以來的股市大漲,其基本動力來自於流動性的充分,是因為市場上資金相對比較多,而且由於事實上的負利率,一時也找不到合適的投資方向,因而有相應數量進入股市。這過程中,不少是通過認購基金的方式進入市場的,而這些基金大多是行業ETF,所投資的品種比較集中,從而強化了行情的結構性特徵。不管怎麼說,這樣的行情,並沒有得到來自基本面的支持,最多也就是有一些題材而已。雖然具有一定的爆發力,卻難以長期維繫,一旦後續增量資金跟不上,或者是外部環境有了變化,就很容易走向反面。

現實情況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一季度無論是生產還是消費都沒有能夠正常進行,通脹明顯而經濟活動收縮,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已經出現了滯脹的跡象。無疑,這對上市公司的經營與業績都帶來極大的衝擊。此外,大量勞動力不能正常工作,勢必會導致其收入的下降,也進一步增添了各方面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股票市場怎麼可能出現牛市行情呢?憑藉做多的情緒,加上足夠的流動性,在一段時間內,股市出現上漲,部分修復暴跌行情,這並非不可能。但當這種修復基本完成,也就是當股市回到疫情爆發前的位置附近時,這種上漲自然也就要告一段落,從而回歸到基本面了。

迴歸基本面

現在更為麻煩的是,海外新冠肺炎疫情有蔓延之勢,多個國家和地區情況嚴重,對社會活動以及經濟的影響正廣泛顯現出來。

這種狀況下,國內很多產品,特別是高科技產品的產業鏈受到衝擊。另外,人們對於經濟衰退的擔憂,更是無情地抑制了風險意識,造成歐美股市的大跌和A股市場上北向資金的淨流出。面對這樣的雙重打擊,中國股市難道可以獨善其身麼?雖然也的確有人對此抱有期望,但幾天下來發現,雖然在某一天海外市場下跌,A股可以置之不理,但如果再來幾次,A股也就跟著跌了。而在本質上,這並不是跟著跌,而是在迴歸基本面。

應該看到,迴歸基本面是件好事,這既是擠掉泡沫,也是降低風險。隨著國內疫情進一步得到控制,中國經濟的全面恢復是完全可以預期的。中國經濟的韌性以及相關的政策儲備,還有結構調整的空間,都會支持A股再次企穩,進而走出理性的上漲行情。

(作者單位:申萬宏源(港股06806)證券)

本文源自證券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