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岁钟南山飙英文刷屏:他的父母,是这么培养他的


84岁钟南山飙英文刷屏:他的父母,是这么培养他的


这两天,抗疫英雄钟南山再次登上热搜,这一次是因为他说的一口流利英语。


84岁钟南山飙英文刷屏:他的父母,是这么培养他的


钟南山在与欧洲呼吸学会候任主席安妮塔·西蒙斯博士视频连线,介绍中国抗击疫情的成果和经验时,全程用英语交流,准确流利,再次圈粉无数。


评论里,满是网友对他的赞美:


“我以为你是王者,结果是荣耀王者。”


84岁钟南山飙英文刷屏:他的父母,是这么培养他的

还有人毫不掩饰对钟老的表白:“要文化有文化,有长相有长相,要身材有身材,还上进,积极,有担当,这就是男神。”


84岁钟南山飙英文刷屏:他的父母,是这么培养他的


今年84岁的钟南山,不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在生活中,又热衷健身。


“男神”一词,他当之无愧。


可男神不是凭空变成的,正如钟南山自己所说,他之所以有今天,是来自父亲对他的教育。


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他把妈妈给的午饭钱,当成零花钱去买东西吃了。老师把这件事告诉了他妈妈,晚上,妈妈又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父亲。


钟南山特别害怕,可父亲却只对他说了一句话:“南山,你想一想,像这样的事应该怎么办?”


没有打,没有骂,却让钟南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怀有内疚感去反省自己的错误,至今记忆犹新。


84岁钟南山飙英文刷屏:他的父母,是这么培养他的


虽然钟南山19岁,就考上了北京医学院医疗系,但受“文革”的影响,在毕业后,长达11年之久,钟南山都在做农活、校报编辑、锅炉工、工人,直到35岁才第一次披上了白大褂,当了一名医生,可他那时却有点消极。


他的父亲没有讲道理,也没有批评和责怪他。而是问了一句:“南山,你今年多大了?”


钟南山说:“35岁。”


84岁钟南山飙英文刷屏:他的父母,是这么培养他的


听完这个话,钟世藩叹了一口气,怅然地说:“哦,都35岁了,真可怕。”


只是这轻轻的一句感慨和一个叹息,却像是一个棒槌,把他敲醒了。他决定奋发图强。


钟南山43岁留学时,才开始正经地学习英语。


为了帮助钟南山提高英语水平,他父亲要求钟南山,用英语和家人进行通信。


第一次收到父亲回信的时候,钟南山觉得信件特别厚。拆开一看,有两份信,一封是父亲的回信,一封是他上一次的信,父亲用红笔,逐字逐句地修改了这封信。这让钟南山很感动。


他坚持用英文给父亲写信,钟南山一直写,父亲一直改。在父亲的帮助下,钟南山的英语提高的很高,信件上被批改的也越来越少。


优秀的钟南山,是父亲恰当的教育,才得以培养出来的。


不得不承认,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有时,真的是得拼爹。


84岁钟南山飙英文刷屏:他的父母,是这么培养他的


孩子在三岁之前,大多时间,都是由母亲在事无巨细地照顾。可是,在三岁之后,父亲应该及时地参与,因为在教育和引导孩子的方面,父亲有着母亲无法取代的作用。


英国著名学者哈伯特说:“一个好父亲胜过一百个校长。”


父亲影响着孩子性格的形成。


孩子在母亲那里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呵护,但是,在与父亲相处中,学会了独立、坚强、责任心。


最近,郭麒麟因《庆余年》而被观众所熟识,但他走红,却和他的好人缘有关系。他为人谦卑,懂礼貌,而这个和父亲郭德纲对他的教育分不开。


近来,郭麒麟参加了不少综艺节目。


在节目中,很多的小细节,都彰显了他的好性格:懂礼节,知道长幼有序;会主动帮 助别人。跟他在一起相处,如沐春风般,让人心生温暖。


84岁钟南山飙英文刷屏:他的父母,是这么培养他的


当然,这样的一个宝藏男孩,是和他父亲郭德纲的教育分不开的。


在《大叔小馆》的节目中,郭德纲坦言自己对儿子的教育是:“人讲礼义为先,树讲枝叶为源”,要懂得谦让。


在德云社,郭麒麟虽然是老板的爱子,可是,却不被允许有任何的“架子”。父亲对他在相声方面要求高,生活中管的也严,平时吃饭都先让着师兄。


郭麒麟满十八岁那一年,郭德纲还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有这么几句话:


要多下功夫,并且要保持一个好的心态,很多人不成功的原因主要是太尊重自己了!


在郭德纲看来,对儿子高标准,严要求,是在保护儿子,免得以后,残酷的世界,会替他去教育自己的儿子,事实证明,父亲的教育的确是让郭麒麟受益无穷。


弗洛姆《爱的艺术》中写道:“妈妈代表大自然,大地与海洋,是我们的故乡;爸爸则代表思想的世界:法律、秩序和纪律。”


父亲决定了孩子的人生格局。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我想不出还有比获得父亲的保护和爱更强烈的青少年需要。”


对于孩子来说,父亲像是一部百科全书,会带给他们外部世界的信息以及各种新鲜感。爸爸看问题的视觉和母亲完全不同,高度也不一样。


有研究表明,孩子在12岁之前,往往会把父亲当作自己的偶像,对父亲有一种崇拜之情,把他当成智慧和力量的象征,也会下意识地模仿父亲的行为。


在中国,杨绛被称为“先生”,不仅是因为她个人的文学成功,更是因为她有着一般人没有的格局。


从2001年起,杨绛把自己的稿费捐给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的奖学金。据统计,到2014年,杨绛已累计捐款一千多万元。


84岁钟南山飙英文刷屏:他的父母,是这么培养他的

而杨绛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格局,也是受父亲的影响。


虽然父亲为官,可是,他却从不会置办家产。在杭州定居,只置办了一处老宅,不仅破旧,院子还潮湿,随处可见鼻涕虫和蜘蛛。他这样清苦,是不希望孩子们成为家产的奴隶,让他们学会自立。


家里最多的就是书,父亲喜欢看书,杨绛也学着父亲看书。于是,才有了“三天不看书不好过,一个星期不看书白活了”的感觉。


德国哲学家E·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父亲是孩子的导师之一,他指给孩子通向世界的路。”


父亲是孩子成长最好的助跑器,有父亲陪伴和参与的孩子,才会赢在起跑线。


84岁钟南山飙英文刷屏:他的父母,是这么培养他的


父亲不仅仅是一个称谓,更是一份责任,指引着孩子向着正确的方向,成就更好的自己。


蔡元培先生在《中国人的修养》一书中说到:“决定孩子的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培养。”


而人格培养的关键因素,就是父亲的高质量陪伴,以及在生活中,父亲对孩子的认可。


这世上有一种富足,叫有父亲陪着玩。


梁启超的9个子女,每一个都有自己的成就。虽然梁启超很忙,可是,他却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陪伴自己的孩子,而且,给予每个孩子的爱都不同。


84岁钟南山飙英文刷屏:他的父母,是这么培养他的


因为常年在外,他只有选择写信这么一个方式和孩子们交流,他给孩子们写了多达四百多封信,而且,在每一封信里,都会逐个提到九个孩子,给他们起一个属于自己的昵称,给予不同的鼓励和指导。


孩子生病的时候,他会亲自去探望、护理。他会关心孩子穿什么衣服,对于女儿们衣服的花色,他也会给出自己的建议。


凡是孩子的事,在梁启超的眼里,就不是小事,他都特别地关注。


正是因为父亲的这一份关注,并没有让这个多子多女的家庭会觉得缺失父爱。


父亲的认可,是孩子成长最好的营养。


被父亲认可的孩子会更自信,而且,父亲和孩子的关系,也象征着他们以后在社会上为人处世的态度。


在中国,自古不缺少严父,他们不仅缺席孩子的成长,而且,不善于表达对孩子的爱,甚至,以打压孩子为教育方式。可最后,却养出了一个叛逆的孩子,甚至,孩子长大,要不是胆小怕事,要不就是会做出格的事。


奥巴马曾在父亲节致辞说,自己有一份有时倍感困难但却永远只有价值的工作——父亲。


世上教育孩子最低成本的投资,就是让父亲多参与孩子的生活,去插手孩子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