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相遇》有感

没有花前月下,也少桃李芬芳,鲲鹏迎风展翼,情怀万里回荡

故事背景:建国之初,由于历史原因,新中国国防积贫积弱。虽然取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但在西方国家眼中,新中国并没有尖端的威慑力量,如核武器等。因此在世界级的大国中的话语权基本没有。1958年6月,毛主席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就指出:“原子弹,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我们就搞一点,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的功夫是完全可能的。”于是在前苏联的援助下,新中国于1958年成功建成了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研究工作轰轰烈烈全面展开。

1959年6月,苏联单方面终止合同,随后撤走专家。新中国的核武器研发陷入了困难。这时毛主席毅然决定,自己动手,从头摸起。准备用八年的时间造出原子弹。中央把该项工程定名为“596工程”。下定决心要造出中国的“争气弹”。

该电影以此为时代背景,主要描述了1964年共和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故事。电影并没有向人们展现波澜壮阔的爆炸场景;也没有书写荡气回肠的感情经历。她的主体部分主要发生在一辆普通的公共汽车上,这是男女主人公相识后经常一起乘坐的汽车。导演巧妙地通过他们几段平凡的对话,勾勒出了男女主人公从相知到相恋的情节。特别是当从事我国高度机密(原子弹研制)的科研工作男主人公高远(张译饰)意外失踪后,女主人公方敏(任素汐饰)在苦寻无果后,一有机会就会乘坐这辆车,潜意识的期待再次的见面,也为后来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因此,当她在同一辆公交车上与已经受到核辐射的恋人再次相遇后,才有女主方敏的质问,“三年了,怎么也没有个信。哪怕门里塞张条呢。”随后又说“我知道他是有原因的,他还会像上次一样突然出现。”。这一段话充分表现出了明明知道是对方但还不能相认的痛苦(涉及到项目的保密)。又表达出了方敏朴素、纯洁的一种情感。

本部故事对人物情感细节的刻画非常到位。原子弹实验现场指挥员(张嘉译饰)在询问高远姓名无果时,感慨的说:“我连他叫什么都不知道。”随着情节发展,当原子弹成功爆炸的好消息传来,深受核辐射、病入膏肓的高远把试验成功的号外紧紧抓住的动作就好像是抓住了他生命的全部,而方敏指着号外隔空询问后那一种释然的微笑。都是本片的亮点。故事描述了那时代人们对事情的执着,有对祖国强大憧憬的执着;有对自己从事事业的执着;有对爱情、对生活的执着;所有这些都刻画的入木三分。但个人认为本片所希望表达的中心思想是奉献。对国家、对民族的奉献。如今,55年过去了,现在的人们可能仅仅记得当初领导此项工程的几个科学家:邓稼先、王淦昌、郭永怀等,但其实背后还有成千上万的奋斗在第一线科研工作者,如片中的高远和他的同事们一样,他们默默斩断了和亲人们的联系,扎根大漠无私的奉献,就是为了迎来我们现如今安定、幸福的今天。“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未完,待续,敬请欣赏

下一季,观,《夺冠》有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