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中特殊的34所自劃線院校:憑什麼這34所985可以自主劃線?

眾所周知,國內的考研存在一個比較明顯的等級差距。最頂尖的是39所985高校,其次是211,再者是普通高校。當然現在又有了雙一流的說法。對於考研來說,就有那麼幾所特殊的院校:那就是34所自劃線院校。

所謂自劃線院校,也就是考研的分數線由學校自己劃定,不需要和國家線保持一致。因此這也是給這34所院校的“特權 ”。

下圖是北京大學2019年的自劃分數線

考研中特殊的34所自劃線院校:憑什麼這34所985可以自主劃線?

可以看出,作為中國top2級別的高校,北京大學的自劃線是非常高的。

那麼,國家為什麼會給這34所院校開綠燈呢?

原來,在最初設計這樣的政策時,是為了突出高校研究生選拔過程中“確保質量,突出特色”的原則,改變“一刀切”式的分數線劃定模式。這樣可以兼顧國家基本要求與高校個性化選拔的雙重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研究生選拔的有效性和貼合性。


於是,全國範圍內綜合水平比較高的學校就這樣被賦予了探索研究生招生的重任。這34所院校分別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開大學 、天津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 、東北大學、吉林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復旦大學 、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 、東南大學、浙江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廈門大學 、山東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湖南大學、中南大學 、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重慶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蘭州大學 。

考研中特殊的34所自劃線院校:憑什麼這34所985可以自主劃線?

從表面上看,考研自劃線的高校有了更大的自主選擇權,這有利於這部分高校探索更多樣式的招考形式,但是遺憾的是,目前來看,其改革的效果不甚理想。

如果從招生單位數量佔比來看,34所自劃線院校只佔到了很少的一部分。但是從2003年試點開展以來,這34所高校卻在數目上沒有出現任何變化。令人深思的是,這其中部分院校的生源還比不上一些普通的211院校。

這也因此帶來了一個問題:一些研究生培養質量較高、生源充足、招生規模迅速增長的招生單位沒有機會進入自劃線的隊伍。如果長久固化下去,對其他高校也是一種隱性的不公平,也不符合教育公平和教育發展的理念。

考研中特殊的34所自劃線院校:憑什麼這34所985可以自主劃線?


你認為自劃線院校應該形成淘汰制嗎?

隨手關注,考研上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