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做不到知足常樂和隨遇而安怎麼辦?

cainiaopro


有時候我們可能混淆了態度和目標的區別,從而導致模糊了我們真正應該追求的是什麼。目標是我們的想要實現的東西,而態度僅僅只是方法之一,條條大路通羅馬,一定有一個什麼特定的態度可以實現你的目標嗎?

知足常樂、隨遇而安等等,看似是你想要追求的一種心態,其實背後是人遭遇困境時的自我勉勵,渴望當下的快樂以及對未來能夠獲得真正幸福的希冀。但就是因為這樣,你容易忘記你的目的,甚至有時候變成了自我欺騙。

同“既來之、則安之”一樣的,這都是一種面臨困境是的良好心態,並不是什麼壞東西。可如果做不到,又怎麼樣呢?我就是咽不下這口氣,我就是憤憤不平,我就是徹夜難眠又怎麼樣呢?“百二十秦關終屬楚,三千越甲可吞吳”霸氣嗎?“臥薪嚐膽”雪恥嗎?難道這些都是知足常樂隨遇而安的英雄?

與其糾結做不到知足常樂的迂迴,倒不如選擇“會當擊水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的率真豪邁。

所以完全不必糾結自己是否有知足常樂的心境,相比於前者的忍耐,筆者更喜歡絕地反擊、置死地而後生的決心。巍巍青年,社會很大一部分活力的來源,更應激揚文字、指點江山了。

最後分享一句話與大家共勉“多才自昔誇熊封,男兒努力,蔚為萬夫雄。”





力力話很多


讓我們先看看為什麼當今很對人十分強調“知足常樂”的重要。包括我自己在內,也極度希望可以認真享受當下的快樂,不再焦慮。

以及為什麼,這種願望又如此不易辦到。總會在渴望中形成一種模稜兩可的阻礙。


你好提問者,

當問出“做不到...怎麼辦?”時,也看出了大部分人的人性中,對完全放鬆享受當下的一種願景。


生活中常態化的現象:

很多人常常在取得一點成就,一點收穫的當下,嘴上說著:“不錯不錯,有這些我就滿足啦,人要懂得知足常樂啊。”

緊接著,便在心裡暗暗與自己較勁:“為什麼我沒再多爭取一下,要是能再...就好了啊,我下次一定要再...”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產生呢?

是源於快節奏的社會給我們帶來的焦慮感,這種焦慮感在於,害怕自己的暫時停滯,會使我們被社會甩下,並深深知道,停下就會倒退。因此,來不及喘息,便企圖奔向更高的山。


但是凡事都有兩面性,既然找到了不能安心的享受這一刻的“知足常樂”的原因,那就看看能做些什麼改變,來讓我們能夠在這一刻安心的享受這種人生智慧。


如何讓我們能真正在心態上享受此刻的“知足常樂”?

  • 首先,知足常樂不是一種行動,而是一種心態。而這種心態是必備的。

因為,如果人一直馬不停蹄的向前奔,毫無潤滑與轉折,只會讓身心愈發疲憊,反而導致事事不及預期。

那這時候,這種樂觀的心態便會告訴我們:

“真棒,我竟然開始成功了,相比過去的自己我又升級了一步。這可並不是大多人能做到的呀。”

而這種自我鼓勵,反而會更加激勵我們,“十分放鬆”做出下一步的計劃。

而不再是覺得:“這點成功不過如此啊。”


  • 接著就是更關鍵的一步,認真思考一個問題,“如果我停下來了,到底會不會覺得煩躁?”


如果能承受,就隨意而安好了;如果不能,就行動起來。

焦慮感是人生常態,而行動又是打破焦慮感最有利的手段。

或許沒有多久,曾經的成就感就漸漸消失了。之後就需要再一次的強心劑。用小小的行動去一步一步的完成你的期望。


所以當理清楚了每一層之間的關係和本質的原因,我們才會理解自己的內心。

不論隨遇而安也好,繼續努力也罷。我們都是在自然的感受當下的“快樂”與“激情”,而不是強迫著內心深處該如何做出反應。


讓我們一起做到:

停下來不再感到自責與焦慮。

向前努力也不是為了逃脫停下來的風險,而是真正享受前進的過程。



房子外的留聲機


誰都想與世無爭閒庭信步,但沒有雨傘,只能奔跑。有人傾盡所有才能活著,生活捉襟見肘怎麼鬆懈。耗盡青春年華人到中年才能與你平起平坐。或許為了生存,或許是為了尊嚴,或許是為了公平競爭……苟且偷生還來不及呢,試問,殘缺不全怎麼歌舞昇平?滿目蒼痍怎麼風和日麗?

傷的深了,痛夠了人便越發銳利敏感。生活沒有那麼容易,焦頭爛額,肉血模糊,某天會發現心如死灰,心硬如鐵。

那夜無心睡眠,室外沒有大雨磅礴。很不安怎麼去優雅。內心的渴望,沒有安全感。一邊在尋找,一邊在遺失。倉促無助,蒼白無力。

是你嗎?沒完沒了的無奈,感慨。告訴我今夜你沒有哭。即使哭著累了困了散了忘了!

我們拼儘可能,依然無動於衷。撼動,不了。感動黯然淚下。

成年的世界最不值錢的是眼淚,淚如缺堤,也要仰視著天空,假裝漫不經心

大道理誰都懂,但我做不到寵辱不驚,痛不在身不知痛,只要經歷過生活慘痛的歲月,我被生活所傷,做不到不以物喜,置身度外的旁觀者。

誰不曾想改變命運,命由我不由天

可是啊,病痛啊,時間啊,家庭啊,金錢啊,

無力改變的挫敗感

至親渴望的懇切眼睛

都迫使自己不斷強大,不斷成長,不斷買命

那些啊,事業啊,能力啊,資源啊,營生啊

扛在肩,衝向前,患難與共,生死相依

於是穿起盔甲,衛兵亮劍,築起長城

不斷進取,讓自己有能力捍衛想保護的人,擔當

你我都不是故事裡的角色,卻活成故事的樣本


聆空意牘


知足常樂和隨遇而安需要有兩個方面的條件。一是主觀方面,要有良好的心態,寬廣的胸懷,開闊的眼界。凡事拿的起放的下,不會在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上斤斤計較,以誠待人,不追求那些不切實際的慾望等;二是經濟上要有一定的基礎,不至於為五斗米折腰。做到“達則兼濟天下,貧則獨善其身“,搞好與各方面的關係,包括與家人的關係。如此就基本可以做到知足常樂及隨遇而安也。


用戶53445800182


那是你太貪了,一個人不要拿一個生活標準去追求,否則你會一輩子都難受。你升科長了該知足了,別忘了沒提起的人不一定比你差多少,做為普通人,有個差不多的妻子就行了,別老看美女想入非非,鬧的家庭不合,錢夠花就行了,別老想買專機,過大街鳴鑼開道,當然,你有機會走的更高,也是好事,不是拿錢買來的或靠關係的提升,儘管往上走。賺錢機會來了只要是乾淨的也別不要。把生活放在一個合理的層面上心裡就舒服了。注意我不是鼓勵你不求上進。


洋流8209


“隨遇而安”和“知足常樂”,這是二個人們非常熟悉而且經常使用的概念。兩個概念的涵義相差無幾,它們告訴人們同一種處世哲學和生活態度,要求人們在任何的環境中都能樂天知命,安於現狀,與世無爭,悠然自得,沒有更高的要求,感到滿足。

因此,有一些長者經常以教訓的口吻指責一些對這也不滿、那也不滿的小輩說:“何必對自己過不去呢?何必經常自尋煩惱呢?看我,生活得多自在。知足者,常樂也。”

在現實生活中,也的確有不少人經常用“隨遇而安”和“知足常樂”作為自己與世無爭的座右銘,希望自己安安穩穩,希望他人不要前來打擾,平平寧寧地走完一生。問問他們為什麼這樣,得到的回答是:“何必呢?不爭,也不錯,生活得蠻不錯。”



魅文字


如果做不到知足常樂和隨遇而安,下面幾點建議也許對你有所幫助:

一 認識到位:

我們要明白生活的意義,生活的本質不是為了索取,而是為了奉獻社會,只有這樣我們才會知足。同時,科學已經證明,人的心情會影響到人的身體健康,知足常樂會讓人的心情愉快,精神抖擻,提高生活質量。

二 清心寡慾:

慾望是永遠也無法滿足的,正所謂慾壑難填。我們沒有吸菸的慾望,就不會為別人沒有給自己敬菸而煩惱,我們沒有當官的慾望,就不會卑躬屈膝去討好上級,我們沒有強大的物慾,就不會為一些小利斤斤計較。人只有知足,並從強烈的慾望中走出來,才能快樂。

三 看淡權利:

權利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能夠造福人類,用不好會招來牢獄之災,我們不要迷戀權利,不要滿腦子就想著當官。其實,不必太過勉強自己,要順其自然,能做些什麼事情就做些什麼事情,大可不必去爭權奪利。無論官多大,無論利大多,都是過眼浮去。

四 容易滿足:

我們要降低要求,無論何時都要對生活充滿滿足感。有一個小小的家,可以為我們遮風擋雨,家中有賢惠的妻子,與我們相親相愛,有孝敬的子女,讓我們心情舒暢,平平安安,和和氣氣,這樣平凡且普通的日子我們就該知足了。

五 不重金錢:

錢永遠也沒有個夠,其實錢太多了也沒有用,有許多貪官家中有幾十個億,但是他們還是不知足,仍然孜孜不倦地搞權錢交易,用權力為自己及家人謀求鉅額財產,結果觸犯了刑律,失去了人身自由,甚至弄得家破人亡。

六 要愛自己:

人要學會愛自己,只要自己覺得舒服就行了,完全沒有必要和別人去比較,因為我們選擇的參照物不同,所以比較的結果也會不大相同,很容易心理失衡。所以我們要熱愛自己的生活,雖然吃著粗茶淡飯,穿著普通的衣服,但只要我們知足就會感到無比的幸福。





徐夢建


目前做不到知足常樂,說明自己還有更高的追求。但是,自己可有追求更高目標的能力?

或許你會說“不去做,怎麼知道有否能力呢”。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難道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了?

舉一個不恰當的比喻,若自己身高只有1.65米,就一直幻想著當NBA明星,自身條件差距太大,不切實際地不滿足只會把自己想的很掙扎,很苦,很亂,徒添煩惱。

但又有些事情,也許在取得一定成績之後,只要我們再稍微努力一下,便可以取得更高的成績,那你何樂而不為呢?比如說你考試取得了班上的第二名,但事實上只要自己再更努力一點,便可以取得第一名,這時候的不知足常樂顯然是一直積極的上進。

所以說,面對知足常樂和隨遇而安,我們還是要靜下心來思考一下自己,過個有智慧的人生。





巴黎姐姐美文頻道


我認為知足常樂與隨遇而安是老年人應遵循的準則。這兩句成語應該說是比較消極的人生態度。人的一生要經歷幾個階段,那就是少年,青年,壯年和老年。各個階段都有不同的人生追求,少年時代要努力學習,儲備知識。青年人剛步入社會,要確立志向,融入社會。中年人是開創和壯/大一生事業,意氣風發,積極進取的階段。壯年則事業基本定型,一生奮鬥,譬如金色的秋天,碩果累累,掛滿枝頭,正是收穫之時。而老年人以是人生遲暮,應收殮心志,如寒冬雪地般純淨,總結一生的智慧,傳給後人。真正能作到隨遇而安知足常樂的狀態。青壯年猶如上升的太陽,一生事業正在創立,好比登山,正在爬坡,離巔峰尚遠,只能奮勇向前,怎麼能隨遇而安?如果青壯年知足常樂隨遇而安,那就是浪費生命,將一事無成。


青松散人a


有些事情做不到是常情,比如知足常樂和隨遇而安,所以做到才顯得彌足珍貴,而且知足常樂和隨遇而安也只是一種狀態,既然是狀態,那肯定時隱時現,達到了需得仔細品味,保持;做不到也無需唏噓長嘆,保持好的心境即可。

閒來讀一首蘇軾的定風波,飲一杯薑絲溫黃酒[贊]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