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成功為三名危重患者進行氣管切開

龍頭新聞訊(徐旭 記者 霍營)在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保障重型和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氧合指標,是重症醫生治療患者的關鍵。哈醫大一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費東生,哈醫大二院重症醫學科A區主任葉明,先後為救治中心的三名危重症氣管插管患者實施了氣管切開手術。

三名危重症患者臨床表現為呼吸衰竭、喪失氣道保護能力。2月19日,2月25日,費東生副主任為兩名患者行氣管切開術。2月25日,葉明主任為另一名患者操作。氣管切開相對於氣管插管,更方便醫護人員對患者的排痰、氧合等目標進行管理。目前,兩名患者病情已轉為輕型,脫離呼吸機自主呼吸。

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成功为三名危重患者进行气管切开

“對於呼吸道傳染病人,做氣道開放的手術,和其他有創操作相比它的風險性比普通病人要高很多。”葉明介紹,在氣管切開的過程中,病人是自主呼吸的,可能會有嗆咳反射,從氣道里噴出的痰液、血液會很快形成氣溶膠,噴濺到醫護人員的身上、臉上和手套上,造成播散,這時醫護人員的防護特別重要。

哈醫大一院為了在氣管切開等有創操作時保護醫護人員,在三級防護的基礎上,醫護人員增戴面屏、加穿手術服和手套等防護品,安排熟練的醫生進行操作。

“儘管氣管切開是一個簡單的小手術,但術前於凱江院長會組織專家詳細討論,制定方案,所以我們對操作很有把握。”

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成功为三名危重患者进行气管切开

費東生指出,為新冠肺炎患者氣管切開存在兩個困難,一個是需要在護目鏡外戴上面屏,視野會受限制,另一個是操作者還要保證身邊的助手不受汙染。針對這些問題,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組組長、哈醫大一院院長於凱江組織重症醫學科等多學科專家進行會診,充分討論操作方案,制定了加強防護和術中為患者深度鎮靜加松肌的安全措施。三名患者氣管切開過程順利平穩,未出現任何噴濺的情況。

“不怕感染是不可能的,但救治病人可能是醫生的一個本能吧。”葉明主任說,作為醫生,治療時,想的都是怎麼治療的效果最好,感染什麼的就想不起來了。

“防止傳染最好的辦法就是相信科學。科學的防護,注意休息和營養,增強免疫力,就一定不會有問題。”費東生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