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旅游业疫情结束后是否会报复性增长?

明媒体


疫情过后,因经济增速放缓,旅游业应该会有所增长,但不是强势反弹。






仗义必直言


增长是会有的,但是不会是报复性增长或与旅游页无关


2003年的非典时期,使当年旅游增长率直接比2002年下降了13%,当年携程梁建章也曾说过:“对于旅游业来说,传染性疾病是极大的风险。没想到,那场SARS差点让整个行业停止运转。”


而此次的新冠疫情,对旅游行业,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中国旅游研究院综合有过数据测算:2019年春节假期,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4.15亿人次,同比增长7.6%;实现旅游收入5139亿元,同比增长8.2%。


而疫情爆发前,按照2019年增幅推算,预计2020年春节期间,全国旅游总接待人数将达4.5亿,占全国总人口近32%的旅游人次。


而因为一场疫情,这些都成为了各个OTA需要紧急处理的退票订单。一向繁荣的市场,在肺炎的阴霾下,都成了泡沫。


这时候网上有些声音说道:“当年非典过去,全国旅游增长速度高达24% ,这次新冠疫情过去后,就是旅游业触底反弹报复性增长的时候了!”


那在疫情结束后,旅游业到底会不会报复性的来一波增长呢?我认为,疫情完全过去以后,增长是会有的,但是不会是报复性增长或与旅游业无关。


原因有二:


1、时间:

虽说今人们收入高了,生活的质量也高了,可是自由支配的时间却少了,大家选择出行的时间,依然是各种小长假大长假,平时还是日常加班,日常通勤极少可能会出现,因为很久没有出去玩,而请假辞职突然出行的可能。


同时,大家都知道许多城市旅游都是是有季节性的,一个旺季过去了,有些景色与表演可能就没了,得等下年。所以即便是对于有强烈出行需求的人来说,更要等待合适的时间,眼前最近的假期是五一,但是我和身边的好多人了解了一下,在被疫情支配了几个月后,大家还是不敢轻举妄动,都没有出行计划。


2、经济:

在疫情的停工停业期间,大多数企业、个人都是“只花钱不挣钱”的状态,而旅游,尤其是那些长途旅游,却不是像出门吃一顿饭一样,花几十几百就能满足的需求。而且,对于普通人来说,疫情后,是从最基础的衣食住行需求开始恢复,然后才会逐步走向旅游这些满足精神享受的需求。


所以,以“非典”时期为参考,行业所以回暖是必然,但不足以说明旅游业会出现报复性增长。


优游大湾区


疫情过后,旅游业恢复持谨慎乐观态度

(一)国民经济发展夯实了旅游消费的物质基础

按照全球休闲与旅游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一个国家当人均GDP达到3000-5000美元,就将进入休闲消费、旅游消费的爆发性增长期。2019年国民经济数据出炉,我国GDP总量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人均GDP达10276美元。

根据《中国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2018》显示, 2018年国内居民出游力指数达到17.8%,旅游消费大众化已成为趋势。城市出游力指数是指该城市居民旅游消费支出占该城市居民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家庭消费支出中,发展和享受型消费支出比例,已经大大超过了生存型消费支出的比例,我国消费结构从总体上已经从生存型向发展和享受型过渡,这为旅游消费的快速增长创造了条件。

(二)即使处于经济衰退期,旅游消费依旧是增长趋势

美国1981-1982年连续17个月经济衰退,失业率达10.8%,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5%,但美国 1979-1984年国内旅游消费年均增长 9.1%,旅游产业提供的就业机会1974-1984年均增长32.0% 。法国在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两次经济危机,居民出游率仍保持增长。

从我国国内情况看,我国自2008年下半年起受到美国金融风暴的影响,经济下滑,各项经济指标都在下降,但全年国内旅游消费8749亿元 ,比上年增长12.6%。2009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1.09亿人次,比上年春节黄金周增长24.7%;实现旅游收入509.3亿元,增长23.1%。

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能在美感陶醉中获得精神愉悦,在广闻博见中得到充实自我的精神满足,在移情寄情中得到释放情感的欲望。让人们得到精神上的减压,调整好状态,重拾信心,养精蓄锐投入下一步的工作。旅游消费能产生精神的愉悦,具备心理安慰作用。

因此,即使在经济危机下,人们需要保持对生活和工作的热爱,需要保持信心,对旅游这种精神产品的需求不仅不会降低,而且还会提高。

以下有几点建议(个人意见可忽略)

(一)更加注重本地游客,充分挖掘国内市场

疫情过后,势必很大地影响境外来客人数。所以,我们应更加注重国内市场,刺激国内需求。另一方面,如前所述,国内旅游市场需求容量庞大,而且增长潜力日增。

疫情过后,人们会更加重视健康,将旅游活动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里,在寒假,在暑假,在节假日,在带薪假期,甚至在周末,越来越多的人寄情于山水,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所以,我们应更加充分地挖掘国内旅游市场、以国内游客作为我们的主要服务对象,更加注重本地游客的需求。

(二)注重培育农村居民的旅游消费 ,深挖旅游下沉市场

(三)降低门票价格,发挥门票价格的牵引作用

这里就不多说了


大b


以个人肤浅水平认为:旅游业报复性消费短时间以内基本无望出现,实施报复性消费需具备两个核心要素:消费能力与消费信心。随着疫情全球化,估计超过50%的消费者基本没有报复性消费的欲望与能力。

1、首先从消费能力来看。最近几年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影响,特别是中小微、个体工商的生存空间减弱,赢利空间有限。 非体制内的老百姓在住房按揭、子女教育、养老医疗方面捉襟见肘,待业者众,收入减少甚至负债,压力可见一斑。寻常百姓除保障基本生活开支之外, 现金储蓄力不强,消费能力必然降低,说得直白点,就是腰包里的盘缠不够了,谈何去旅游“报复”。

2、再次从消费信心来看。我觉得需取决于国家今后的“三驾马车”运行情况及鼓励中小微、实体工商,提升就业、民生、三农等。只有企业收益,就业增加,民众收入、收益渠道增多,物价稳定,负担减轻,旅游消费信心自然就会有了。

当然随着疫情的逐步结束,各种利好的旅游政策出台,以及各行各业的恢复、回暖,假以时日,有条件、有余钱的民众肯定会去往青山绿水中畅游。





故裏拾光


这一次疫情的风暴席卷全球,中国政府危难时刻倾尽全力,医护人员和全民共同努力,疫情将要结束了,压抑了很久的心情终于得到放松,真想好好庆祝一番!

庆祝的方式之一便是外出,有多久没有自由自在的放飞自己了,而且现在春天已来,万物萌发,百花盛开,禁足已久的人们纷纷从自家的牢笼中走出来,出外旅游,观赏美景,来个大解放!

这现象暂时会爆发!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家门。

春节到现在,普通民众基本在家休养了整整二个多月,应是历史以来假期最长的一次。吃穿用度,生活开支,耗费无数财力。百废待兴,复工复产,也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而旅游报复性增长,需要财力人力物力的支撑,个人认为,旅游业会持续增长,民众也会选择理性消费,理性旅游,而非所谓的报复性消费,所以旅游业也很难报复性增长!

希望明天越来越美好,你我越来越快乐!






我是老米


1:咋报复啊,不得上班吗

2:那得有钱才能报复

3:你把假都耍完了哪里来的假去旅游

4:我肯定先报复餐饮业

5:我觉得并不会,大部分人还是要忙于处理工作的,我更相信秋季旅游可能会有可观的增长

6:不会吧,第一没有钱,第二疫情过后看到人群也不太敢去吧

7:年假都扣没了还欠假呢上哪报复去

8:假期要还的,都预支到明年的假期了

9:不会 这个是蝴蝶效应。大家现在都是只消费生活必需品。

10:已经找到了呆在家的乐趣

11:口袋没钱了,还到哪去游玩!赚钱要紧

12:不会,虽然疫情过去,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至少在过去半年左右会考虑旅游

13:疫情导致很多人生意亏损或者直接失业 损失比较多 病毒好了后 别人都忙着赚钱呢 哪有那么多人旅游 只有暑假期间 有钱有闲的学生可能会出去

14:不会,第一假都被扣完了,没有假期用了。第二,收入骤降,谁还有闲心去旅游

15:先把我的机票钱退我再说




Ccao1994


我个人认为,是不会的

①.因为经过这个疫情,有一部分人群会动用积蓄来维持生活,还有之前是月光族,或者手头不太富裕的人群,更是雪上加霜,紧巴巴的度过,又何谈花钱出去旅游

②.之前是小康生活或者更加富裕的人群,经过一个多月的没有经济来源,是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影响他们的就会是时间或者机会

因为一个多月企业或者工厂没有运作,肯定会为了维持工厂的正常运作而把之前一个月少赚的钱再补回来,所以放假的机会和时间都会缩减,因为一个月的停歇,全国各地都需要时间来弥补漏洞

③.学生人群也是旅游景区的一部分来源,现在的学生都是在家进行网络授课,开学以后会进行周末补课和缩短假期来学习知识,怎么可能有时间去旅游

一部分人群因为金钱,一部分人群因为时间,所以不可能会出现报复性增长,只可能是维持原有量或者下降





任家老李头


这次疫情也让人们看透了很多,明白了很多。更多的人都会感悟到生命的无常、都会珍惜当下,珍惜活着的每一天,善待自己,让自己的人生不再有遗憾。所以疫情过后很多人都会给自己一个理由,带着家人,带着心爱的人去游历大江南北。

同样各地政府为了旅游企业的复苏,都会陆续推出很多的优惠政策,包括减免高速过路费,减免景区门票等来刺激旅游市场,因而也会带动旅游市场逐步的活跃。

由于长时间的“宅”家生活,每个人都使出了浑身的解数,做美食的,搞精搞怪的,总之能想到的,该做的都折腾得差不多了,多数人都处在万般无奈的焦虑和压抑状态中,所以疫情一旦结束,“憋坏”的人们都会将原本被遏制的情绪和各种需求迸发出来。压抑已久的“报复性消费”的强度是可想而知的。

因此旅游行业在疫情结束后二至三个月将会然会迎来爆发性的增长,但这种增长是有渐进过程的。从疫情的角度考虑,我认为湖北以外的其他疫情不严重的省份会以省内游为主,这个阶段旅游市场不会太热,相对是自驾游会多一些,跟团的会很少,毕竟人们在疫情刚结束后还是会减少与人接触,会有一段时期的观望期和心理适应期。


一个分享者


旅游行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性,它反映的是经济发展水平,满足的是广发人民群众的享受方式,由于疫情的封锁,所有人都被关在了家里,早已经厌烦了居家隔离的现状,早就想出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兰看看美丽的风景,所以,随着疫情的结束,后续的旅游业会有一个大的爆发式增长,不过,疫情以后的旅游业也会发生改变。第一:出行方式的改变,家庭自主式出游居多,自驾游盛行,跟团出游率减少,一个家庭或者几个朋友约起一起出去玩,大家熟悉减少病毒的影响。第二:景区选择更加偏向小众景点,大景点人多不安全,小景点人少安全又好玩,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第三:政府会加强对景区和旅行社的管控,避免大规模的感染,降低风险。希望疫情早日结束,让广大游客放心安全出游!


明月爱李白


增长是会有的,但是不会是报复性增长或与旅游页无关

2003年的非典时期,使当年旅游增长率直接比2002年下降了13%,当年携程梁建章也曾说过:“对于旅游业来说,传染性疾病是极大的风险。没想到,那场SARS差点让整个行业停止运转。”

而此次的新冠疫情,对旅游行业,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中国旅游研究院综合有过数据测算:2019年春节假期,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4.15亿人次,同比增长7.6%;实现旅游收入5139亿元,同比增长8.2%。

而疫情爆发前,按照2019年增幅推算,预计2020年春节期间,全国旅游总接待人数将达4.5亿,占全国总人口近32%的旅游人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