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論中提到的唯一的中國人王茂蔭,陳啟修首次全卷翻譯

卡爾.馬克思,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第一國際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 無產階級的精神領袖,當代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學家、經濟學家、革命理論家、社會學家、社會學三巨頭之一、千年第一思想家。主要著作有《資本論》 、《共產黨宣言》。

資本論中提到的唯一的中國人王茂蔭,陳啟修首次全卷翻譯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到了過680多人,其中唯一的中國人就是王茂蔭。他的名字沒出現在《資本論》正文中,是記載在附註中。

一、資本論中怎麼記載王茂蔭的

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第一篇第三章論述貨幣和商品流通時,有一附註:"清朝戶部右侍郎王茂蔭(Wan—Mao—In)向天子上了一個奏摺,主張暗將官票寶鈔改為可兌現的鈔票。在1854年4月的大臣審議報告中,他受到嚴厲申斥。他是否因此受到答刑,不得而知。審議報告最後說:'臣等詳閱所奏……所論專利商而不便於國'"

資本論中提到的唯一的中國人王茂蔭,陳啟修首次全卷翻譯

馬克思附註中提到王茂蔭,反映出兩點意思:

1.在發行紙幣和紙幣的兌現上,認為王茂蔭的主張是很有見地的,與自己的觀點是一致的;

2.對王茂蔭因提出改革貨幣的正確主張而受到清政府的申飭表示了同情。

由於王茂蔭是馬克思《資本論》中提到的唯一的中國人,故而引起眾人的注目。

當然這是我們現在看到的譯文,當時對“王茂蔭”三個字的翻譯也是一波三折。

二、王茂蔭其人其事

王茂蔭(1798年-1865年), 字椿年,號子懷,安徽省徽州府歙縣人杞梓里人。清朝貨幣理論家、財政學家。王茂蔭是唯一一個被《資本論》提到的中國人。

資本論中提到的唯一的中國人王茂蔭,陳啟修首次全卷翻譯

道光十二年(1832年),王茂蔭中進士,不久授予戶部主事,升員外郎。道光二十八年(1840年)守父喪,撰寫《歙邑利弊各事宜》。

咸豐元年(1851年),補授陝西道監察御史,升任御史,為解決財政危機向皇帝上奏《條議鈔法折》,但被駁回。

王茂蔭上書《條議鈔法折》,建議發行可兌現銀鈔,提出“極鈔之數,以一千萬兩為限”。紙幣要能流通順利,必須注意和防止無限制發行紙幣而造成通貨膨脹這一弊端,以便“無累於民”而“有益於國”,被議駁。

咸豐四年(1853年)王茂蔭任戶部右侍郎兼管錢法堂事務,又連上三折,反對“鑄大錢”。

上《論行大錢折》,嚴加批駁,指出:“官能定錢之值,而不能限物之值。錢當千,民不敢以為百;物值百,民不能以為千”、“若奸人以四兩之銅鑄兩大錢,即抵交一兩官銀,其虧國將有不可勝計者”鑄大錢必然使得物價上漲。同年3月咸豐準添鑄了“當百,當五百,當千”的大錢,結果在流通中造成極大混亂,加之上述發行的不兌現的“寶鈔”,使通貨膨脹愈演愈烈。

咸豐四年(1854年),針對清政府發行不兌現的紙幣官票、寶鈔嚴重貶值,市場極其混亂的情況,三上《再議鈔法折》,這實際上是他關於改革幣制、緩和危機的第二方案。

這個方案中提了四條補救措施,集中到一點,即堅持主張將不兌現的官票、寶鈔改為可兌現的鈔票,反對鑄造當百和當千等項大錢的主張,試圖用兌現的辦法來剎住繼續增發不兌現紙幣的勢頭,制止通貨膨脹,以挽回紙幣的信用。

結果觸怒咸豐皇帝,“王茂蔭由戶部司員,只知以專利商賈之詞,率行瀆奏,竟置國事於不問,殊屬不知大體。復自請嚴議,以謝天下,尤屬膽大。如是欺罔,豈能逃朕洞鑑耶?”

咸豐八年(1858年)七月,王茂蔭因病回鄉修養,不久王茂蔭病癒,繼續主政財政改革。

資本論中提到的唯一的中國人王茂蔭,陳啟修首次全卷翻譯

同治四年(1865年),恰逢繼母逝世,返回家中守孝,不久,王茂蔭病逝家中,享年67歲。

王茂蔭上述貨幣思想主張,是在西方的貨幣理論和制度還沒有流入到中國之前提出的。因此,他的貨幣思想主張被認為是在繼承中國傳統貨幣思想的基礎上,根據他個人對當時中國的狀況的分析、體會而獨立形成的。

三、馬克思怎麼知道王茂蔭的

王茂蔭上奏《條議鈔法折》《論行大錢折》《再議鈔法折》等奏摺,被當時俄國駐北京佈道團的巴拉第收錄在1857年出版的《帝俄駐北京佈道團人員論著集刊》裡。

1858年,德國人卡爾·阿伯爾和弗·阿·梅克倫堡,將巴拉第的《帝俄駐北京佈道團人員論著集刊》翻譯成德文出版,並更名為《帝俄駐北京公使館關於中國的著述》。

馬克思正是看了這本書,注意到了王茂蔭及其貨幣觀點,並把這些寫進了《資本論》。這就是馬克思的《資本論》第一卷第一篇中編號為83的附註裡出現“王茂蔭”三個字的原因。

四、王茂蔭姓名的翻譯由來

陳啟修之前的1899年,蔡爾康曾經提到過《資本論》。1906年,朱執信也介紹過《資本論》。1920年費天覺還部分翻譯過《資本論》。他們都沒有注意到“王茂蔭”這個名字。

陳啟修是第一個全卷翻譯《資本論》的人。直到1930年陳啟修翻譯《資本論》全卷時,才遇到“王茂蔭”這個難題。

資本論中提到的唯一的中國人王茂蔭,陳啟修首次全卷翻譯

馬克思原文中的“Wan—Mao—In”,被陳啟修譯成了“萬卯寅”,當時日本高素之的日文譯本將其翻譯成了“王猛殷”或“王孟尹”。陳啟修對“萬卯寅”也不滿意,便在下面寫了一條說明:“我曾經託友人到清史館查此人的原名,現在還無結果,這裡姑譯為"萬卯寅",等將來查明時再改正罷。”

資本論中提到的唯一的中國人王茂蔭,陳啟修首次全卷翻譯

陳啟修(1886.10.03—1960.09.09),四川中江人。1917年畢業於日本東京帝國大學。


1936年,郭沫若讀到了陳啟修翻譯的《資本論》,並在清代編年史《東華續錄》中發現了這樣一段記載:

“戶部右侍郎王茂蔭奏:鈔法未善,酌擬章程四條。並以兵民怨恨,自請嚴議。得旨:王茂蔭身任卿貳,顧專為商人指使,且有不便於國而利於商者,亦周慮而附於條規內,何漠不關心國事,至如此乎?並自請嚴議,以謝天下。”

於是,郭沫若認定“萬卯寅”應該是“王茂蔭”。從此“王茂蔭”才真正出現在《資本論》裡。

王茂蔭的思想主張集中體現在他的貨幣改革方案和貨幣理論上,被學術界評價為“我國封建社會貨幣理論的最高成就”,尤其他的敢於堅持觀點、遇事敢言、持正不阿、關心國計民生的精神是值得稱頌的。

資本論中提到的唯一的中國人王茂蔭,陳啟修首次全卷翻譯

時人和後人對其評價很高。

同治皇帝:廉靜寡營,遇事敢言,忠愛出於至性。

祁寯藻:諫草逾萬言,每讀焚餘心事,光明照青史;交情獲三益,最傷別後手書,感惻念蒼生。

曾國藩:七旬耆宿,九列名卿,誰知屋漏操修,尚同寒士;四海直聲,卅年儉德,足令朝廷悲悼,何況吾曹。

吳柳山:一代名臣,經濟勳猷襄大業;千秋禋祀,歷年奏牘詔諸昆。

吳大廷:拳拳以格君為心,幾乎程朱正心誠意之遺風焉!

《清史稿》:京師用不足,大錢鈔票,法立弊滋。王茂蔭屢進讜言,均中利害,清直為一時之最,宋晉亦其次也。

《王侍郎奏議》:王茂蔭直聲清節,上自公卿,下至工賈隸圉,嘖嘖皆贊其賢,先生孑然一身,清儉樸約,非如世之嬌激以沽名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