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力挺中醫,從一則感冒就可知道其效果

三國裡有個橋段,話說張飛與孔明在吹牛,張先生牛皮吹得沒邊,說他天不怕、地不怕,世上就沒他害怕的東西。結果孔先生在掌中寫了一個字,張先生一看,嚇得不敢喘大氣了。是什麼字讓張先生如此害怕?原來是一個“病”字。按《三國演義》描述,張飛應該是那種不喜歡賴活著的人,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戰事一來翻身上馬,提上丈八蛇矛衝將出去,刀光劍影、熱血飛濺,大戰幾百回合,那才是痛快。你說讓他惹個頭疼腦熱的外感病,左也不適,右也不適,他能痛快?

外感病在古代稱為傷寒,東漢氣候冬天應該比現在冬天冷,夏天比現在的夏天涼。冷涼加上吃不飽穿不暖就易傷寒,得了傷寒也比較麻煩,東漢末年橫空出世了一位大醫張仲景先生,他的《傷寒雜病論》至今被中醫奉為治病準繩的經典。東漢時期的傷寒與明清時期出現的溫病(含流行性感冒)還是有些區別,東漢的傷寒是身體受寒導致一系列反應,如體壯的發熱,體弱的畏寒,加頭痛、頭重、無力、身疼、出汗或不出汗等,而少見後來被證實為病毒、細菌作祟後有流鼻涕眼淚、噴嚏連連,咽喉紅、腫痛等一系列卡他性症狀。“卡他”是拉丁文翻譯過來的,是液體不斷向下滴流的意思。東漢時期治傷寒張仲景多用桂枝湯和麻黃湯,都是散寒解表;而到明清時期多用清熱解毒的方劑,還催生了一個學派,出了溫病學四大家。

中醫火神派說,自溫病學四大家以來,中醫界治療外感不論寒熱均以清熱解毒藥物。所以,曾經一段時間中成藥治療外感病清一色清熱解毒,多是金銀花、連翹、黃芩、石膏等這些唱主角,桔梗、杏仁、陳皮、甘草等這些為配角。

前段時間,末伏發威氣溫超高,出大汗時,上了大巴車對著空調吹了一陣,感覺痛快。回家後,不經意間感覺咽喉剌了一下,覺得喝點水潤潤就沒事(寒溼已入侵)。可在第二天早起,感冒爆發,咽喉不適(無明顯紅腫),噴嚏連連,鼻涕不斷,眼睛流起了眼淚,前額疼痛起來……病毒性感冒無疑。現代藥理理論研究,清熱解毒的藥物對病毒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循著這個思路連服幾劑熱炎靈,無法阻擋病毒的複製。

得走中醫路線,到藥房問有荊防敗毒散嗎?白大褂說有!可一看,造得有些粗糙,自己再到藥架上仔細尋,發現某知名藥廠生產的一種針對風寒外感的中成藥,大喜,趕緊買回去服用,藥都快吃完了,毫無半點改善。中醫之殤在於中藥,這個以前我討論過很多,在此不多表述。

後問藥房櫃檯可不可以我自己開方配一付中藥,煎一劑中藥,她便有些質疑、不解,支支吾吾,也不說可以或不可以。她對我不熟悉,許是怕我配了違規了的方劑。可,我自從到某中醫藥機構見識了那種一藥一包裝,上面標明產地、劑量、生產日期等信息的中藥之後(事實證明那些藥效的確不錯),對藥房藥櫃裡盛著那種大路貨心存疑慮了。可那種精裝良藥和中藥超微粉只在醫療機構裡需醫生開方才有。

所用中成藥無效,感冒的病情繼續推進,一天要用半包抽紙擤鼻涕,眼睛不敢盯電腦和手機屏幕,一看就淚流滿面,不知情的還以為我為了什麼事傷心落淚。這也怪不得張飛看到“病”字嚇得大氣不敢出,他受不起這折磨。

提督大人輕描淡寫的說,感冒嘛!幾天就好。小張說,她感冒喉嚨稍稍不舒服兩天便自愈。真是個體有差異,不得不說基因的重要性。我家族的人對於感冒,多無抵抗力。

對於感冒,大多數人都有共識,一個星期左右自然會好,遵循這一規律,調養著不加重,忍受幾天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罪,再費掉幾包抽紙,便無大礙。

我原本也是這麼想著,一年一次,套路太熟悉不過,按套路走完就好了。可週六下午,我躺在沙發上,鼻涕像水一樣流,頭昏腦重,眉稜骨還陣陣痛,眼睛只能閉著,一睜開就留眼淚。想,一個堂堂中醫愛好者,難道真的要去吃幾顆感康、泰諾來解決問題,然後因其中所含撲爾敏的副作用,昏睡一兩天?心有不甘,想起堂妹說某診所有中藥超微粉,遂起身聯繫,擬了“荊防敗毒散”,重用荊芥、防風,加了連翹,原方獨活換白芷、茯苓換辛夷。藥到後,趕忙燒水衝好,服用一半。

不到半小時,覺得身上陣陣微熱,有粘汗出來,鼻涕斷流,眉稜骨不再陣痛,眼淚也不怎麼流了。到晚間,除了還有些咳嗽外,大部分令人煩躁不堪的卡他症狀沒了。

誰說中醫是治慢病的?張仲景、華佗都是中醫救急的聖手,近代的張錫純,當代的李可在救急方面都有很高的建樹。我體驗的“荊防敗毒散”不過是針對感冒小小的卡他症狀,不足為奇。李可的破格救心湯才是大膽略,大手筆。

西醫學證實感冒是病毒感染,治療最有效的手段是抑制病毒,可目前沒有有效的抗病毒藥物。而中醫則認為萬事萬物不離陰陽,寒了辛溫散寒、熱了清熱解毒,虛了補、實了洩、堵了疏、淤了化,陽亢了下引、陽虛了添薪……,只要辯證準確了,辦法和措施有多種。可辯證中一毫一釐的把握就很難了。熟背經典,臨床應用,除了剝絲抽繭,還要能靈敏地探尋到人體陰陽五行運轉中那一閃即過的異樣,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荊防敗毒散”是明朝方,雖然不是出自《傷寒論》,但其辯證思想是一脈相承。我的感冒近十幾年來都是鼻涕眼淚流這一個套路,以前也到藥房用“荊防敗毒散”配方,效用不大。也許是我熬藥水平不行,也許是別的原因。也不能為了一次感冒專門跑到某醫療機構去開一回精裝良藥啊。最後想說中醫辯證很關鍵,中藥是基石。精裝良藥和超微粉有效,可都貴啊。

純屬個見,畢竟我僅是個中醫愛好者,門外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