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把劉邦寫成小混混,把項羽寫成了大英雄,漢武帝為何不生氣

司馬遷在《史記》中如此評價劉邦,“好酒及色也!”,說白了,就是“罵”劉邦乃酒色之徒。而司馬遷卻對劉邦的老對手項羽不吝讚美之詞,項羽殘暴不失溫情,像一個任性又單純的大男孩,而劉邦則像一個猥瑣陰暗的老男人。

要知道,司馬遷是漢朝人,他所處的時代是漢武帝時代,劉邦是漢武帝的曾祖父,漢武帝怎能忍受司馬遷如此“埋汰”祖上啊?置皇家威嚴於何地啊?

要回答這個問題,咱們先來看看司馬遷如何“埋汰”劉邦的。

司馬遷把劉邦寫成小混混,把項羽寫成了大英雄,漢武帝為何不生氣


司馬遷

司馬遷筆下的劉邦

司馬遷筆下的劉邦,好逸惡勞,好酒無度,好色成性,堪稱古代版的老流氓,他乾的那些齷齪事,簡直了!現在咱們來列舉一下吧!

一是,吃狗肉不給錢

。沛縣有個有名的小吃叫樊噲狗肉,是樊噲使用了獨家秘方製作的,香氣撲鼻,入口即化。每次,劉邦都去樊噲家吃狗肉,但劉邦身無分文,每次都是賒賬,樊噲見到劉邦就躲,但躲又躲不掉,惹又惹不起,因為劉邦是個泗水亭亭長,好歹是個官。

二是,與寡婦生孩子

。劉邦這樣的破落戶,是討不到老婆的,沒有哪個女人肯嫁給一個沒錢沒房一身缺點的男人的,所以劉邦到了四十歲的時候,還是沒有討到老婆。

後來,鄰村有個美豔的曹寡婦,很是寂寞,劉邦隔三差五地去幫曹寡婦挑個水,砍個柴,做個飯啥的,非常勤快,曹寡婦覺得劉邦不錯,便委身於他,一年之後生了一個大胖小子,取名劉肥。

三是,踹孩子下馬。

彭城之戰,項羽以三萬大軍,擊敗了劉邦五十萬大軍,劉邦玩命地往西逃竄,眼看楚軍將至,劉邦嫌馬車跑的太慢,就把兒女踹下了馬車。

車伕夏侯嬰不忍心,就把孩子拽了上來,結果劉邦又把孩子踹了下去,夏侯嬰又把他們救了上來,一而再,再而三,關鍵時刻,寧願保自己的命,也不顧孩子的命,這樣不負責任的男人,他的後代又出現一個,劉備。

四是,隔空喊話。

彭城之戰後,劉太公和呂雉成了俘虜,劉邦和項羽隔著鴻溝對峙,項羽架起了一隻大鍋,下面燒起了柴火,不一會兒,水咕嚕嚕地開了。項羽命人把劉太公帶了過來,對著劉邦大喊:“劉三,你再不投降,我就把你爹煮了!”

劉邦哈哈一笑:“大哥,咱們是結拜兄弟,這不是我爹,是咱爹,你煮吧,記得給我留點湯水!”項羽氣急敗壞,但他顧及名聲,只得放了劉太公和呂雉。

五是,不尊重知識分子。

劉邦看不上寒酸的儒生,所以經常戲弄他們,最出格的一次,他看到一個儒生戴著一頂奇怪的帽子,劉邦就把帽子拿了下來,往裡面撒尿,完了之後,才把帽子還給他,此後,儒生見劉邦就提前把帽子藏了起來。

司馬遷把劉邦寫成小混混,把項羽寫成了大英雄,漢武帝為何不生氣


劉邦

漢武帝怎麼看

司馬遷是漢朝的史官,史官的職責是如實地記錄歷史,司馬遷如此廢寢忘食、孜孜不倦地還原歷史,把劉邦塑造成了自私自利、一無是處的小混混,漢武帝難道不知情嗎?

怎麼可能!帝王最在意的是後世的評價,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歷史可以把黑的寫成白的,把白的寫成黑的,是黑是白全靠史官一隻筆,漢武帝豈能不知這個道理。

1、或許有人說,漢武帝成天忙於四處征戰,無暇拜讀《史記》。

不是的。漢武帝精力充沛,他是個工作狂,漢武帝繼位初期,面向天下廣招賢才。東方朔寫了三十萬字的自薦信,胡言亂語,亂吹一氣。漢武帝愣是津津有味地看完了,整整花了一個月時間。所以漢武帝斷然沒有理由不看《史記》的,他就算不看漢朝以前的歷史,但漢朝歷史總該看看吧!

2、或許有人說,漢武帝求真務實,倡導言論自由,不搞虛頭巴腦的一套。

不是的!當年司馬遷只是替李廣的孫子李凌求個情,說了一句公道話,就惹得漢武帝雷霆震怒,並將司馬遷處以宮刑。在西漢,宮刑是比死刑更為殘忍的刑罰,一般人寧肯死也不願遭此奇恥大辱,然而,司馬遷卻選擇了宮刑,他如此選擇不是為了苟且偷生,而是為了寫《史記》。

3、還有人會問,劉邦真的幹了這麼多齷齪事嗎?

應該是的!劉邦好逸惡勞,流氓習氣重,這些都是有可能的,與曹寡婦生了兒子劉肥,踹孩子下車,往儒生帽子裡面尿尿應該都是真的,但把開國皇帝寫的如此齷齪的,恐怕只有司馬遷一個了!

除了劉邦,東漢開國皇帝劉秀、隋朝開國皇帝楊堅、唐朝開國皇帝李淵、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等等,哪一個不是堂堂正正的君子啊,只有劉邦是個吊兒郎當小混混。

司馬遷把劉邦寫成小混混,把項羽寫成了大英雄,漢武帝為何不生氣


4、或許有人問,司馬遷都受到了宮刑之辱了,為何還敢把劉邦寫成小混混?不怕殺頭嗎?

看了以上幾點,大家應該明白了,司馬遷就算再借給他十個膽子,他也不敢隨意發揮的,他之所以這麼寫,都是漢武帝默許的,或者說,是漢武帝定下了調子,讓司馬遷這麼寫的。

司馬遷當然也想盡量還原真實歷史,但他必須在漢武帝制定條條框框下寫,他只能在儘量不違反“原則”之下,最大限度地還原歷史,哪怕他有一點點出格,輕則重新寫,重則直接燒燬,讓他的心血付之一炬。

漢武帝為何這麼幹

漢武帝讓司馬遷把劉邦寫成了一個渾身缺點,四十還娶不到老婆的老男人,其實大有深意的,咱們回到當時的歷史背景來看:

秦朝末年,烽煙四起,戰亂不斷,先是陳勝吳廣起義,特別是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如晴天霹靂一般震驚了整個華夏。

接著,群雄四起,天下大亂,之前被秦國吞併的七國紛紛宣佈獨立,楚國貴族項羽和項伯找到了放牛的楚懷王,打著他的旗號起義,沛縣泗水亭長劉邦也跟著起義了。

秦國滅亡之後,楚漢戰爭爆發,四年之後,劉邦擊敗了項羽,奪取了整個天下,建立了大一統的王朝,但此時天下人心不負,大家還想著回到秦國之前,七國並存的時代。

後來,劉邦借用呂后之手,一一除掉了這些手握重兵的異性藩王,並把兒子們封到了七國的地盤,這樣帝國才正常運轉起來。

之後,經歷了文景之治,漢朝經濟迅速發展,人口不斷增長,有了經濟實力,漢武帝開始征討四方,開疆破土。漢武帝是個好大喜功的人,特別在意世人的評價,特別是歷史的評價,於是他讓司馬遷寫《史記》。

如何寫開國皇帝劉邦呢?

古代講究個“皇權天授”,皇帝是龍的兒子,真龍天子,但劉邦出身貧寒,他爹是劉太公,不是龍,於是漢武帝就讓司馬遷虛構了一個故事:

這天,劉邦媽媽在河邊休息,突然陰雲密佈,雷聲大作,劉太公擔心媳婦出事,趕忙去河邊尋找,剛到河邊,突然看到一條黑龍盤在媳婦下身。

劉太公不敢過去,遠遠地瞅著,大約十分鐘之後,龍騰空而去,媳婦居然毫髮無損,劉太公把媳婦帶回了家裡,不久之後,媳婦懷孕生下了劉邦。

漢武帝為了證明劉邦是龍子,不惜玷汙祖奶奶的名節,真的是拼了!

司馬遷把劉邦寫成小混混,把項羽寫成了大英雄,漢武帝為何不生氣


接著,漢武帝為了繼續證明劉邦是真命天子,開始全力吐槽劉邦了,什麼與曹寡婦勾搭生子,什麼踹兒子下馬,什麼往儒生帽裡尿尿,諸如此類,反正,品行上劉邦一無是處,渾身都是槽點。

而與劉邦相比,項羽高大英俊威猛,出身高貴,重情重義,愛情專一,有血有肉,是個高高在上的大英雄,可這又怎麼樣呢!最後還不是被小混混劉邦打敗了,此乃天意啊!

劉邦是真命天子,就算他再無恥下流,再胡作非為,但天命所歸,他還是當了皇帝,而項羽當不了。諸如,陳勝吳廣起兵最早,但沒有天命,失敗了;韓信用兵如神,但沒有天命,死於非命;張良絕世之才,但沒有天命,只能給劉邦打工。

漢武帝是想告訴天下百姓,人要信命,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劉邦得了天下是天命使然,不是他努力的結果,他是躺贏的。所以,各位父老鄉親,大家各回各家,各安其命,老老實實地替老劉家,不要有任何非分之想。

因為命是爭不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