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正艳鱼菜正肥 蓬莱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乡村带来新活力

樱花正艳鱼菜正肥 蓬莱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乡村带来新活力

樱花正艳

胶东在线3月15日讯(记者 王向荣 通讯员 吴延朋)这几天,蓬莱市刘家沟镇三赵村的樱桃迎来了关键授粉期,宏鹏种植专业合作社果蔬大棚内,满树枝繁叶茂,有的樱花正艳,有的已经坐果。

记者注意到,每棵树上都有几张小卡片,不仅详细标注了品种,还有各个枝条的开花和授粉时间。“我们的大棚,温度、湿度依靠智能系统进行调节,但是授粉和管理,多半还要依靠人工,这个小卡片,主要标注授粉时间。”三赵村党支部书记赵登宏介绍,他们村党支部领办的宏鹏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9年4月份,村内130户有325人带资入社,入社率达到85.5%。结合村子特点,合作社在原有盛产期樱桃树的基础上建设一座占地五亩的高质量冬暖大棚,今年这季儿,是暖棚樱桃第一次开花结果。

合作社在建设阶段,合作社主要成员到大连学习先进的大棚管理经验,通过提前提高大棚内温度来保障樱桃提前开花结果,提前上市。大棚管理员王俊芝,虽然岁数不大,却是个管理樱桃的“老把式”,春节前夕,她再次赶赴大连葫芦岛,参加大棚樱桃培训班,回来后,比对着老师授课时候讲的,一点点消化、琢磨,“技术上不用担心,近的有咱镇农技部门和市农业农村局果树站的专家,随时为我们提供技术支持,远的还有我们的授课老师,随时在线解答我们的疑问。现在,大棚樱桃一天一个样儿,我们当下的工作,就是在党支部的领导和组织下,精益求精地做好各个环节的管理,最大限度地保证果子的质量和品质。”王俊芝说。

那边樱花竞放,这边鱼菜正肥。刘家沟镇渔菜园种植中心一派繁忙景象,市农广校优秀学员孙晓梅正在收获“鱼菜共生”的芹菜。

2016年以来,孙晓梅在刘家沟村投资100多万元,建成2500多平方米的大棚,探索鱼菜共生规模化生产模式。将养鱼产生的粪便通过微生物进行分解,转化为蔬菜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通过水循环系统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生态种养模式。蔬菜刚走进市场,凭借着高品质、高营养、无农药、无化肥、绿色健康备受市民青睐。虽然售价比市场上同类产品略高,但是却供不应求,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一颗颗鲜红的草莓被嫩绿的叶子衬托得格外鲜亮,在大辛店镇木兰沟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草莓大棚里,几名戴着口罩的工人正在熟练地采摘,一派繁忙景象。

“今年春节,由于疫情我们合作社一直‘闭门谢客’,为了让大家能吃上放心的草莓,在经过严格测温、登记、消毒等环节后,工人才可以进入大棚进行采摘。你看,这是咱合作社老客户订的30桶草莓,工人们正在采摘,一会儿就给客户送过去。”合作社负责人黄传连说。草莓大棚栽种的主要是甜宝、白雪公主等品种,因为第一年种植草莓,没有太多的经验,种植和销售方式都在摸索当中,现在由于特殊时期,销售主要依靠网络平台和微信朋友圈等。合作社种植的草莓都是自然熟、不打药,口感、色泽十分好,特别受消费者喜爱。

大辛店镇大杨家村的蘑菇大棚内,烟台市派驻村第一书记吕海涛正和村两委成员一起,整理大棚内的蘑菇菌包,对成熟的蘑菇进行采摘。疫情防控期间,村庄出产的蘑菇并没有急着售卖,而是送给镇政府食堂和一线防疫人员,贫困户吃上了免费的蘑菇,老百姓也吃上了低价菇。随着疫情的缓和以及天气转暖,大杨家村两委更加注重大棚的管理,每天都会根据天气变化,不定时的做好大棚的卷帘升温、通风、喷水等工作,让这些“扶贫菇”在更舒适的环境中生长,以更好的品质出售给消费者。“前段时间我们大棚所剩的近100斤白玉蘑菇已经全部被蓬莱巨涛采购完毕。而且蓬莱巨涛要跟我们村合作社建立长期的供货协议。”驻村第一书记吕海涛高兴地告诉记者。

从去年11月中旬大棚蘑菇开始产出、销售至今,大杨家村已经收获了2万元的效益。吕海涛介绍,接下来,村庄还积极探索线上销售途径,目前已经与几家电商平台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我们现在这个是试验棚,蘑菇的产量,菌包数量有限,确实存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一步我们打算积极争取资金政策,再扩大一下生产规模,争取能为集体和老百姓创造更多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