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次別跪了---評《百鳥朝鳳》


(一)

製片人一下跪,讓原本銷聲匿跡的一部電影起死回生。我也是無意中在微博上看到下跪的一幕,作為70年代的人 ,對導演吳天明還是有一定印象,具體他的哪部電影看過沒有不太記得了,但年輕時候經常在影視報刊上看到過他,應該是他們那一代導演的領軍人物,還提攜過張藝謀陳凱歌。原本藝術電影相對比較小眾,票房失敗也是常有的,說不定真有酒香也怕巷子深。

帶著這種期望,我決定看一下這部被冷落的“好電影”,其實我挺懷舊的。

下次別跪了---評《百鳥朝鳳》


(二)

“民間藝術的興衰史”,基本就總結了這部電影。一個老藝人,嘔心瀝血的堅守民間藝術的傳承,抵禦外來文化的衝擊。這酒不夠香,還透著一股腐朽味道。類似的故事演繹過很多,似乎是很感人。但拍攝手法平庸,故事平庸,演員平庸,一部讓人昏昏欲睡的電影,難怪沒票房。市場是檢驗作品最好的渠道,這句話多少有些道理,《瘋狂的石頭》《大聖歸來》都是初上映默默無聞,最後票房口碑雙豐收,不是所有人都只會看爆米花電影,好的電影總是能引起人的共鳴。

這部電影最大的問題是立意就是消極和落後的,如果說老藝人至死都沒明白輸在哪裡,在現代文明中侵染過的吳天明導演應該知道。就像當年國人用大刀長矛捍衛腐朽的政權抵禦洋槍洋炮,認為他們敗在了洋人的妖術下。然而事實是自己落後了,落後了就要捱打,就會被歷史的車輪淘汰。

下次別跪了---評《百鳥朝鳳》


(三)

中國民間藝術有過輝煌,但那是在閉關鎖國的政策下,代代相傳,最大的弊病是不思進取,總認為老祖宗的東西是最好的,就像電影里老藝人拿出幾百年前師祖的師祖傳下來的嗩吶,那虔誠狀態,就像拿出了本門的傳家寶。嗩吶這種民間樂器,原本技術含量不夠高,即使有點獨門絕跡,還代代單穿,這樣照成的後果是一代不如一代,徒弟很難超越師傅,最終成了老祖宗是絕頂高手,幾百年前的人成了最厲害的,你說徒子徒孫們還有啥前途。即使是不同樂器不同門派的師傅與師傅之間也是相互猜忌,互相保留,不深入交流不取長補短。師傅對徒弟不一視同仁,如果能廣開門第,傾囊相授,學的人多了,必然會有碰撞和交流,也能產生進步。

別人說不進則退,這是一代一代的退步,幾百年什麼都沒變,嗩吶還是那個嗩吶。另一方面,西方樂器是代代創新,質的飛躍,從樂器材質到技巧都在不停的演變。

下次別跪了---評《百鳥朝鳳》


(四)

你拉著板車艱難的前行,別人已經開著汽車呼嘯而過,你只知道死也要追上汽車,卻不明白你永遠也追不上,看著原來坐你板車的人紛紛上了汽車,你還破口大罵,你們這些忘恩負義的東西,以前求我上我的板車,現在喜新厭舊見異思遷,你們愧對老祖宗。

老祖宗的東西值得珍惜,因為那是歷史的見證,我們需要了解事物的源頭和發展過程,以免造成文化的斷裂。但不是一味死守,以死抗爭,這樣的犧牲毫無意義。

不反省自身的問題,反而責怪人心不古,無人賞識,這才是老藝人的悲哀,也是導演的悲哀。

下次別跪了---評《百鳥朝鳳》


(五)

但我跳出旁觀者清的立場,回到老藝人的環境中,卻發現,這一切都是註定的。因為老藝人成長的環境,接受的教育,他的意識,他的思想體系只能有這種反應,他的思想已經被他師傅所奴役了,一代一代的奴役著,師傅傳下來的就是最好的,他的血液裡已經沒有改進和提升這種概念了,他們封閉的學習,就像電影裡說的,嗩吶已經融進了他的血液,這世上除了嗩吶已經沒有美妙的樂器了,這個時候,他已經是拿著嗩吶的行屍走肉了,怎麼可能有“二心”。

這是我們幾千年的思想體系出了問題,還是國人原本就是自私的保守的不思進取(看看現在的影視劇,整天沒事就穿越回古代,似乎古代才是天堂,渾然不覺得 ,跟古代人相比,現代的生活才是天堂中的天堂),我覺得是思想體系出了問題,它禁錮了人的思維,限制了人的發展。

而創造這些思想體系的聖人們,無疑是罪魁禍首。

下次別跪了---評《百鳥朝鳳》


其實電影的結尾我沒看就出來了,我在想,下跪也許能暫時挽救這類電影,但第一次下跪可以,大家帶著懷舊和同情的心理進去捧場。但第二次第三次還能行嗎?

跪下去沒用,只能站起來,面對現實,自我改變,取長補短,自己才能最終拯救自己。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