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次别跪了---评《百鸟朝凤》


(一)

制片人一下跪,让原本销声匿迹的一部电影起死回生。我也是无意中在微博上看到下跪的一幕,作为70年代的人 ,对导演吴天明还是有一定印象,具体他的哪部电影看过没有不太记得了,但年轻时候经常在影视报刊上看到过他,应该是他们那一代导演的领军人物,还提携过张艺谋陈凯歌。原本艺术电影相对比较小众,票房失败也是常有的,说不定真有酒香也怕巷子深。

带着这种期望,我决定看一下这部被冷落的“好电影”,其实我挺怀旧的。

下次别跪了---评《百鸟朝凤》


(二)

“民间艺术的兴衰史”,基本就总结了这部电影。一个老艺人,呕心沥血的坚守民间艺术的传承,抵御外来文化的冲击。这酒不够香,还透着一股腐朽味道。类似的故事演绎过很多,似乎是很感人。但拍摄手法平庸,故事平庸,演员平庸,一部让人昏昏欲睡的电影,难怪没票房。市场是检验作品最好的渠道,这句话多少有些道理,《疯狂的石头》《大圣归来》都是初上映默默无闻,最后票房口碑双丰收,不是所有人都只会看爆米花电影,好的电影总是能引起人的共鸣。

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是立意就是消极和落后的,如果说老艺人至死都没明白输在哪里,在现代文明中侵染过的吴天明导演应该知道。就像当年国人用大刀长矛捍卫腐朽的政权抵御洋枪洋炮,认为他们败在了洋人的妖术下。然而事实是自己落后了,落后了就要挨打,就会被历史的车轮淘汰。

下次别跪了---评《百鸟朝凤》


(三)

中国民间艺术有过辉煌,但那是在闭关锁国的政策下,代代相传,最大的弊病是不思进取,总认为老祖宗的东西是最好的,就像电影里老艺人拿出几百年前师祖的师祖传下来的唢呐,那虔诚状态,就像拿出了本门的传家宝。唢呐这种民间乐器,原本技术含量不够高,即使有点独门绝迹,还代代单穿,这样照成的后果是一代不如一代,徒弟很难超越师傅,最终成了老祖宗是绝顶高手,几百年前的人成了最厉害的,你说徒子徒孙们还有啥前途。即使是不同乐器不同门派的师傅与师傅之间也是相互猜忌,互相保留,不深入交流不取长补短。师傅对徒弟不一视同仁,如果能广开门第,倾囊相授,学的人多了,必然会有碰撞和交流,也能产生进步。

别人说不进则退,这是一代一代的退步,几百年什么都没变,唢呐还是那个唢呐。另一方面,西方乐器是代代创新,质的飞跃,从乐器材质到技巧都在不停的演变。

下次别跪了---评《百鸟朝凤》


(四)

你拉着板车艰难的前行,别人已经开着汽车呼啸而过,你只知道死也要追上汽车,却不明白你永远也追不上,看着原来坐你板车的人纷纷上了汽车,你还破口大骂,你们这些忘恩负义的东西,以前求我上我的板车,现在喜新厌旧见异思迁,你们愧对老祖宗。

老祖宗的东西值得珍惜,因为那是历史的见证,我们需要了解事物的源头和发展过程,以免造成文化的断裂。但不是一味死守,以死抗争,这样的牺牲毫无意义。

不反省自身的问题,反而责怪人心不古,无人赏识,这才是老艺人的悲哀,也是导演的悲哀。

下次别跪了---评《百鸟朝凤》


(五)

但我跳出旁观者清的立场,回到老艺人的环境中,却发现,这一切都是注定的。因为老艺人成长的环境,接受的教育,他的意识,他的思想体系只能有这种反应,他的思想已经被他师傅所奴役了,一代一代的奴役着,师傅传下来的就是最好的,他的血液里已经没有改进和提升这种概念了,他们封闭的学习,就像电影里说的,唢呐已经融进了他的血液,这世上除了唢呐已经没有美妙的乐器了,这个时候,他已经是拿着唢呐的行尸走肉了,怎么可能有“二心”。

这是我们几千年的思想体系出了问题,还是国人原本就是自私的保守的不思进取(看看现在的影视剧,整天没事就穿越回古代,似乎古代才是天堂,浑然不觉得 ,跟古代人相比,现代的生活才是天堂中的天堂),我觉得是思想体系出了问题,它禁锢了人的思维,限制了人的发展。

而创造这些思想体系的圣人们,无疑是罪魁祸首。

下次别跪了---评《百鸟朝凤》


其实电影的结尾我没看就出来了,我在想,下跪也许能暂时挽救这类电影,但第一次下跪可以,大家带着怀旧和同情的心理进去捧场。但第二次第三次还能行吗?

跪下去没用,只能站起来,面对现实,自我改变,取长补短,自己才能最终拯救自己。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