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戰術大師,又是出色老師:林彪講戰術,大老粗也能聽懂

1947年1月11日,毛主席致電林、高、彭,指出:

(一)最近北滿東滿開始打勝仗甚慰。包圍其塔木一點引起九臺吉林德惠三處之敵無計劃的增援,均被我殲滅或擊潰。這一點經驗指出,圍城打援是殲滅敵人重要方法之一。利用結冰時期有計劃地發動進攻,普遍尋找敵之薄弱據點,採用圍城打援方法,大量殲敵,轉變敵我形勢,甚為必要。

(二)南滿4縱20天之敵後作戰經驗亦指明,只有採取勇敢進攻方針,才是勝敵之道。他們還要勇敢一點,要敢於進攻一營兩營駐守之敵而殲滅之,並且每次均一定要準備打援兵。

(三)關內幾個主要戰場,我軍開始取得主動,並日益發展成為大殲滅戰。蔣的主要力量(薛嶽80個旅,顧祝同30個旅,胡宗南24個旅,共計134個旅)大批被殲滅”。此種情況下,蔣“不可能向東北增兵,只要你們能用一切方法將杜聿明現有力量(5個軍15個師及技術兵種、保安部隊等)加以溺,例如平均每月殲敵一個師(相當於關內之旅)以上,一年內殲敵12個師以上,就可使自己轉入有利地位。如此打兩三年(因敵被殲後又可補充),就可從根本上轉變敵我形勢,並建立鞏固根據地”。

既是戰術大師,又是出色老師:林彪講戰術,大老粗也能聽懂

這一指示,既肯定了民主聯軍在南、北滿兩個主要方向作戰所取得的勝利,又明確規定了民主聯軍今後作戰任務與作戰方法。

返回松花江以北後,北滿民主聯軍各部隊一面忙著休整,一面忙著作戰鬥總結。一下江南的幾次戰鬥,只有張麻子溝伏擊戰打得乾脆利落。焦家嶺、其塔木戰鬥都暴露出不少問題。

6縱16師對焦家嶺戰鬥認真進行檢討和反思。仗雖打勝了,但傷亡卻比敵人還多,最主要的失誤就是情況不明而倉促投入戰鬥,各級指揮員未進行地形和敵情的實地偵察,在戰鬥形成僵局時沒有及時調整戰術,仍然固執地繼續攻下去;火力組織也不適當,47團把50多挺機槍都集中在一個狹小陣地上,無法發揮多層火力網的威力;衝鋒部隊沒有按照“三三制”隊形,而是成連成排地密集進攻,招致重大傷亡。這些反映出部分指揮員不講戰術,蠻幹和連隊戰鬥動作不熟練的缺陷。

既是戰術大師,又是出色老師:林彪講戰術,大老粗也能聽懂

對16師的反思,林彪回覆說:“你們進行作戰檢討,甚好。以後打仗需特別注意敵情與地形的嚴格偵察,對於已佔領陣地與村莊之敵,切勿急於攻擊。應進行很好的準備與偵察以後再攻擊,嚴格實行一點兩面戰術,集中力主的兵力火力在敵人主要弱點上,進行突破”。

對16師在焦家嶺戰鬥中連續7次衝鋒所表現出的勇敢和不怕犧牲的精神,林彪給予高度評價:“你們檢討焦家嶺戰鬥經驗,教育部隊時,除指出今後應注意偵察,注意集中兵力在敵弱點上,注意運用三三制戰術等項外,望對於此次作戰中戰鬥員的英勇犧牲精神與冰天雪地的苦戰精神,指揮員的決心旺盛的精神,須加以讚揚和發揚。這是16師的優良傳統,也是戰鬥勝利的根本條件”。

林彪把16師的戰鬥總結和他的回覆電報轉發給北滿各部隊,要他們參照進行總結。

1縱檢討其塔木戰鬥3天才結束的原因,主要是輕敵。認為我軍兵力比敵人多9倍,但部署時僅以8團主攻。8團又把2個營分成兩個方向,每個方向只有1個連進攻。這就不能對敵軍形成優勢。在戰鬥中不講戰術,一個副連長下令:“都給我衝”,對一個地堡連衝5次。在敵人的交叉火力下,逼迫戰士用刺刀撬開地堡射擊孔往裡鑽,結果戰士傷亡,攻擊也沒成功。有的不會組織火力,把重機槍架在突擊隊的身後,自己打自己。有的不準備通訊器材,戰鬥中接不通電話,指揮受到嚴重影響。事先規定的聯絡信號,打起仗來就忘了用,致使指揮脫節,部隊聯繫不上而陷於混亂。

既是戰術大師,又是出色老師:林彪講戰術,大老粗也能聽懂

2月11日,民主聯軍總部在雙城召開北滿部隊師以上幹部會議。林彪在會上指出:“從戰術上說,注意攻擊準備,不要進行沒有準備的進攻。而攻擊準備中最重要的是瞭解情況,即是瞭解敵情與地形。軍事上最重要的是主動被動問題,而決定這點的除力量外是知己知彼。指揮員必須養成看地形的作風,否則一切都是空的。一切一點兩面戰術,猛打猛衝猛追戰術都不能用。因為一點放在哪兒呢?從哪兩面進攻呢?如何猛打猛衝猛追呢?不弄清地形是無法使用這些戰術的。如果沒準備好,就不打。

不要害怕由於準備所產生的新的困難,即敵兵力增加與敵退走。弄不清情況就打,倒不如不打好。不管怎樣,必須弄清情況再打。這是鐵則,這是勝利的秘訣”,“過去我們打慣了弱的敵人,造成了我們不去了解情況的作風。今天敵人變了,你腦子不變,就會犯錯誤。總之,對弱的敵人,不講技術,是不會暴露自己弱點的;但對強的敵人不霽技術,就會著著實實暴露出毛病來。16師及18師焦家嶺戰鬥亦可證明這點。16師是頭等部隊,一個師打了兩天,傷亡很大,只佔領了一間房子。就是情況未弄清楚,未很好準備。而18師是由於事先有了充分準備,集中了40幾個擲彈筒,僅以30餘人的傷亡,將制高點的另一間房子佔領了。所以有準備與無準備的進攻,是根本不相同的。所以碰到敵人,不要朦朦瞳瞳的就打,先用火力將敵牽制住,使他變成被動姿態,查明敵情地形後再去進攻。如敵已固守陣地與村莊,即進行有系統的進攻。戰術條文很多,但今天現實生活中,必須強調弄清情況這一條。我為它起了個名,叫做不打莽撞仗”。

既是戰術大師,又是出色老師:林彪講戰術,大老粗也能聽懂

說到這裡,林彪話鋒一轉,又談到了硬拼仗:“當我們佈置好了,準備好了,火力配備好了,包抄到了,攻擊開始了,這時就照原計劃硬幹下去。一切戰術中最重要的戰術是死打!堅決的犧牲才能換得更少的犧牲。16師這點是最好的,連打7次衝鋒,這是光榮的。就是打不下來,也是鍛鍊了隊伍。這樣可以使敵人在精神上支持不了,不要以為第一次衝不開,第二次第三次也衝不開。其實我們每一次衝鋒下,敵人的內部都在起變化,一次比一次地削弱。在戰術動作上,必須有這種蠻幹的精神。何況今天比前不同了,打了以後就有補充。必須拼命打,打破七次衝鋒的紀錄,除非上邊有命令不打。上面不理智的情況較少的,要你們打,你們只管拼命打,一定能打好,至多亦不會產生很困難的問題的。去年提出的拼命仗,就是指這種經過準備以後的死打”。

林彪最後總結說:“總的作戰方針就是:不打莽撞仗,要打硬拼仗。第一階段上不要莽撞,第二階段上就要硬拼。這是這次開會總的精神”。

應該說,林彪不僅是戰術大師,而且是個出色的老師。在給基本沒經過系統軍事理論教育的部下們講課時,能將複雜的道理講得如此深入淺出,讓連字都識得不多的大老粗們都能聽得明白,的確是個常人難以企及的本事。東北我軍戰鬥力能在兩年時間裡發生脫胎換骨的變化,和他這項本事是分不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