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新冠肺炎诊疗专家组组长李晓辉——诊疗一线“主心骨”运筹帷幄抗疫情


通州区新冠肺炎诊疗专家组组长李晓辉——诊疗一线“主心骨”运筹帷幄抗疫情


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奋战在一线的,不仅有厚重防护服包裹下的白衣天使,还有帮助患者闯过生死劫的专家团队。他们以精湛的医术运筹帷幄,24小时随时研判病情,他们对每个病人的情况都烂熟于心,是一线医务工作人员的定心丸,是保证诊疗流程安全顺畅的幕后英雄。

他叫李晓辉,通州区新冠肺炎诊疗专家组组长,潞河医院副院长、牛堡屯院区负责人。这场战役打响伊始,久经沙场的他临危受命,出任专家组组长。这是一支精兵强将集结成的队伍,组内专家来自感染、呼吸、检验影像、重症医学、院感等领域。李晓辉本人是潞河医院呼吸领域的专家,2003年曾在非典一线病房奋战数月,多次参与国家十三五课题及区级科研课题,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出色的科研能力。

“召必回,战必胜。”面对严峻的疫情,李晓辉深感责任重大。从接到任务第一天起,专家组每位成员在正常轮岗值班之外,实际上都处于24小时待命的工作状态。李晓辉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参与疑难病例会诊、疑似患者研判、指导临床医护人员开展防治工作、协调科室医护人员支援,参加新冠肺炎诊疗培训,更新完善诊疗方案……只要电话响起,他就立马起身,常常是前一个电话还没结束,下一个电话提示音已“嘟嘟”响起。最忙的时候,凌晨两点之前,手机一直响个不停。终于能躺下来了也睡不着,一个个CT影像图、报告对比图在眼前回放,转送病人的情况怎么样,明天是否要对几个病人启动复查?起身看看微信群里有没有新消息,这才放心合上眼。

早上7点,他从家开车出发。先去潞河医院,再去牛堡屯院区,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远程会诊不是不行,但他坚持每天都去一线。“近点才放心。还有一个考虑,万一某个病人的情况就是比较特殊呢,远程怎么解决?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我们专家组要做好随时进入隔离病房的准备。”

作为隔离病房的主心骨,一次次会诊研判,一次次现场指导,一份份治疗方案,都需要李晓辉亲自把关,他承担的压力不言而喻。但他始终外松内紧,如同定海神针一般,带领着隔离病房医护团队有条不紊地开展诊疗工作。凭着过硬的专业技术和管理经验,他带领专家组,在牛堡屯院区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救治管理办法。作为西医治疗组的组长,积极与中医专家组协商会诊,提出对于普通患者应采取中西医结合的疗法。在他的带领下,牛堡屯院区运行平稳,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受到业内专家的肯定。

李晓辉最高兴的时候,是治愈患者出院的那一刻。在通州已治愈患者中,有两名在18岁到55岁之间,出院时他们欣然签署了自愿捐赠血浆的同意书,这让李晓辉非常感动。“他们经历生死一劫,感受到了来自党和国家的关爱,尽自己所能也给予社会回馈,这给了我们医务工作者更大的动力。”

李晓辉的爱人是教师,儿子是华西医科大学在读博士,春节前回来了一趟,也没见着父亲几面。“现在医院和实验室都需要你,赶紧回去吧!”他“狠心”把儿子赶回了学校。

2003年非典疫情来袭时,李晓辉也是冲锋在一线。那时他还是一名30多岁的年轻医生。把妻子和年幼的孩子送走,他毫不犹豫地进了隔离病房。几个月的奋战,他亲历了同事的倒下、病毒的肆虐,最终坚持到了战胜非典的那一刻。

“新冠肺炎疫情虽然凶猛,但只要做好科学防护,其实也不必恐慌。”李晓辉告诉记者,在历经非典疫情的考验之后,我国公共卫生领域传染病防控方面已取得长足进步。

“现在已经有半数以上的患者陆续出院。只有每一位患者病情稳定,最终都平安出院,我们才能真正安心。”李晓辉说,“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全力以赴,直至最后的胜利。”

通州融媒体中心记者:陈施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