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也經歷過“沉默的螺旋”,這是怎樣的一個過程?

“在我們習以為常的行為方式中,一千個裡面也沒有一個是我們自己開創的。”

在短暫的一天和有限的一生中,我們每個個體意識到多少他人的存在、記掛多大範圍的他人,並非真的由自己選擇決定,而是媒介運作的結果。基於集體意識和共同想象而形成內在聯繫的社會,也存在於媒介運作中。

你一定也經歷過“沉默的螺旋”,這是怎樣的一個過程?

每個人為何會做這些無意識選擇構建自己的認知和記憶,人類社會的集體意識和共同想象如何形成,個體和人類社會如何參與其中又如何受到影響,伊麗莎白•諾爾•諾依曼給我們提供了一種解釋:沉默的螺旋。這個理論將幫助我們更深刻的認識自己,認識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

本文將逐步深入這樣幾個問題:

1、我們生活在一個共同建構的虛擬世界中

2、“沉默的螺旋”形成“虛擬世界”的公眾意見

3、公眾意見形成的評價標準是根據是否流行,而不是正確性

4、公共意見迫使政府也必須尊重社會共識

5、“沉默的螺旋”在現代社會依然發揮效力,妥協是個體保護自己的必要方式


一、我們生活在受輿論影響的“虛擬世界”之中,這一世界由我們共同創造

1、個體太過渺小,世界太過龐大,我們別無選擇,只能通過媒介去儘可能多的認識世界

你一定也經歷過“沉默的螺旋”,這是怎樣的一個過程?

由於真實的環境總的來說過於龐大、過於複雜、過於變幻,想通過自己直接的觀察形成有關世界的圖景絕無可能,相比通過媒介所傳遞的信息,是多麼渺小的一部分。但我們必須在這個世界生活、做事,所以在面對這個世界之前,我們首先必須將周圍的環境重構為較為簡單的模式,最好的途徑就是藉助媒介。不得不承認,我們生活在由輿論建構的“虛擬世界”中,我們每個人選擇性地感知了其中的一部分

2、集體生活需要“時代精神”來凝聚,這是我們共同的價值觀,每一個人都必須遵守

人的社會性本質決定人不能獨自生存,也讓人類集體生活成為必然選擇。只要人們過著社會化的生活,公眾輿論就會一直存在於人類的精神生活裡。公眾輿論奠定了社會的風俗習慣和歷史發展,形成於生活中的衝突,維持並改變著人們的共同價值觀,是共同環境下全體人民的共同財產。

我們常常把這種共同的價值觀稱為“時代精神”,它具有強大的凝聚效力。

在我們選擇性感知輿論建構的“虛擬世界”時,關於“時代精神”是不可抗拒,必須接受的。我們贊同某一意見態度的基礎其實是他人(社會)的意見,那些所謂的“我們的態度”其實並不屬於我們,也不源於我們,只是他人(社會)意見態度的反射。

“時代精神”在輿論世界被稱為“公共意見”、“公眾輿論”,“沉默的螺旋”解釋的就是公共意見形成及廣泛傳播的過程,從中我們可以瞭解到個體是如何被捲入其中且不可抗拒的。

二、“沉默的螺旋”形成“虛擬世界”的公眾意見

美國學者哈伍德•切爾德斯在1965年將近50種定義收集到一起,公眾輿論的定義至今依然沒能達成一致。“沉默的螺旋”不是對公眾輿論的定義,它解釋的是是公眾意見形成及廣泛傳播的過程。

1、理論出發點

社會,而不僅僅是群體,會對偏離一致性的個體給予孤立和排除在外的威脅,另一方面,個體具有一種往往是沒有被意識到的,可能是隨遺傳基因攜帶的對被孤立的恐懼。

2、四條獨立假設

1)社會向有偏離的個體施加被孤立的威脅;

2)個體能不斷感覺到被孤立的恐懼;

3)出於對被孤立的恐懼,個體不斷努力估計意見氣候;

4)估計的結果影響了他們的行為,首先是在公眾場合下的行為,尤其是通過他們表現或隱藏自己觀點的方式,比如交談或沉默。

3、發生作用的過程

談論和沉默決定了意見氣候。意見雙方,一方大聲表明自己的觀點,另一方感到自己被孤立,“吞”下自己的觀點,保持沉默,這一現象不斷螺旋循環,直到優勢意見佔明顯主導地位,其他意見從公共圖景中完全消失,並且“緘口不言”。

這就是“沉默的螺旋”過程。

你一定也經歷過“沉默的螺旋”,這是怎樣的一個過程?

4、理論啟動動力

1)個體對被孤立的恐懼和對名望的熱愛

你一定也經歷過“沉默的螺旋”,這是怎樣的一個過程?

對被孤立的恐懼表現為一種驅動力,促使沉默的螺旋啟動。“與狼共舞”是一種幸福的境地,但當人們無法認同被廣泛傳播的意見,又無法說服自己人與亦云時,只能將“永遠沉默”作為自己的第二選擇。

社會性本質同時讓個體具有被接受的需求,表現為對名望的熱愛和勝利的渴望。西塞羅有一句名言:“世上沒有比正直、頌揚、尊重和名望很美好的事物了。”諾貝兒獲獎者特蕾莎嬤嬤有一句舉世聞名的話:“最糟糕的疾病不是麻風病或肺結核,而是人們感到不受人尊重、不被人喜愛、被人們所遺棄。”這種特點也讓人們喜歡和勝利者站在一起,所以當人們感受到另一方意見明顯佔上風時,一部分人可能改變自己的觀點,這就是“樂隊花車效應”。

2)社會凝聚需求要求個體必須保持一致,否則將被驅逐

社會要求其成員在那些不斷變化、隨著時間不斷調整的領域裡與其保持一致,拒絕這樣做所導致的偏差將會受到懲罰。在傳統、道德、規範、法律等穩固領域,人們如果不想被孤立、被懲罰,就必須公開表達或接納公共意見中的觀點和行為態度。

三、公眾意見代表正確意見嗎?

輿論是道德倫理的守護人。洛克將法律分為三種類型:首先是神授的法律,關乎責任與罪惡;其次是世俗社會的官方法律,關乎守法和違法;最後是判斷美德和罪惡的定則,是輿論和聲望的法律,關乎美名與惡名。盧梭將法律分為三種類型:公法、刑法、民法。在這三類之外還有第四種,是所有法律中最重要的,沒有刻在大理石或青銅器上,而是深埋在每個公民的心中,構成國家憲法的核心,這就是道德倫理、風俗習慣及占主導地位的公共意見。

道德評判通過充滿感情的刻板成見、標誌符號、幻象在社會起到引導作用,每個個體都熟知在什麼地方可以說,在什麼地方要保持沉默。公眾意見為了持續發揮作用,必須在一定時期形成穩固的刻板成見。所以公眾意見形成的評價標準是根據是否流行,而不是依據正確性。比如先鋒者,他們是提出未來價值觀的人,或許正確,但也必然會受到孤立,因為他們的觀點超前,還未流行,還沒有被時代普遍接受。

四、公共意見迫使政府也必須尊重社會共識

公共意見是一種整合性的社會力量,不僅迫使個人,也迫使政府必須尊重社會共識。

美國的開國元勳把大衛•休謨的名言“政府是建立在輿論基礎上的”作為基本信條。研究者發現,無論是最專制和最軍事化的統治,還是最自由和最受歡迎的統治,其政府都是建立在輿論的基礎之上。在盧梭看來,法律正是“對普遍意志經過認證後的宣佈”。

馬基雅弗利談到,君主必須避免那些可能使自己受到憎恨或輕視的行為,必須努力做到人們對他滿意。他並不真正需要具備人們所期待的所有美德,但絕對必要的是,要給人們留下這樣的印象,他具備這些品質。成功的政治家擁有一項非常值得重視的高超能力,那就是在沒有民意調查的基礎上,對公眾輿論的估計。黎塞留將君主的權力描述為有四支枝幹的樹木,分別代表軍隊、持續的收入、資金儲備和名望。而名望比前面三者都重要。僅僅憑藉名聲就比那些不受尊重的統治者能更有效地調動軍隊。

五、“沉默的螺旋”在現代社會依然發揮效力,妥協是個體保護自己的必要方式

1、只要人類還是選擇社會化生活方式,就必須依靠“時代精神”凝聚眾人,完成文化整合、規範整合、交流整合、功能整合。

2、當今社會越來越平等,平等意味著個體之間的相似性增強,對貴族階層、精英階層的盲目相信降低,不會輕信某個人或某個階級。但也正因為這樣的相似性,加之科技帶來的數據證明強大的說服力,人們對公眾意見可能會傾注幾乎無限的信任,在數據面前,你是否也有過“沉默的螺旋”經歷。

3、網絡越來越發達,也催生出網絡暴力現象,個體要學會保護自己,妥協也是應對輿論的必要方式,我們也必須學會忍受一些嘲笑和責怪。

你一定也經歷過“沉默的螺旋”,這是怎樣的一個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