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餐饮“自救”:食品半成品销售火了


疫情下的餐饮“自救”:食品半成品销售火了

往日里,餐饮业都是让我们坐在窗明几净、熙熙攘攘的厅堂里,享受一道道烹制好的美味佳肴,然而,一场疫情改变了我们“下馆子”的形态——因为,我们都宅在家中出不去了。于是,精明的商家们发明了新的营业模式:卖“半成品”。

疫情下的餐饮“自救”:食品半成品销售火了


销售半成品最有名的,首先要数连锁餐饮业巨擘——海底捞。海底捞在2月底即在其各大官方平台,上线了“开饭了”系列方便菜肴,包括辣子鸡丁、宫保虾球、酸菜鱼等十余种半成品,该系列菜品目前仅限北京地区购买。海底捞方面表示,后续随着供应链各环节的复工复产,其他城市也将陆续上线。

疫情下的餐饮“自救”:食品半成品销售火了

消费者积极在家做饭促使了半成品销售的火爆,除了海底捞之外,各大餐饮企业也在纷纷销售半成品,眉州东坡早早地开启了线下菜站,销售额从几百元,到现在最高日营收能够达到70000多元。

镜鉴海外,我国食品半成品经销仍然处于发展早期。麦星投资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家庭户均消费半成品菜市场规模,大概只达到日本2004年家庭户均消费的5%。

据分析人士指出,如果不是疫情因素,食品半成品经营经销不会提前火爆,因为从消费者终端(C端)调查显示,家庭蔬菜购买仍然是以毛菜为主,短期内也不会考虑购买半成品菜。

与此同时,分析师认为,食品半成品更具消费潜力的商业终端(B端)。

中国烹饪协会的数据显示,餐饮企业2020 Q1成本中人工占比达到59%,构成主要成本负担。一家200-300平米的火锅店需要8位后厨人员,其中2-3人负责切配、处理菜品,使用净菜可以有效地降低这部分的人力成本。

对于供应链企业而言,通过承接大量的B端订单,进行规模化采购,也能大幅降低其食材成本,进而提高了餐饮企业的议价空间。

疫情下的餐饮“自救”:食品半成品销售火了

除此之外,净菜对于B端企业还有更大的价值。小女当家创始人罗红勇此前参加亿欧活动时就表示,“我认为用净菜省的成本,对我们来说甚至是无价的。一是有效避免了食品安全问题,二是降低了餐饮业的管理成本,三是提升了客户体验。这些成本虽然都是隐形的,但却是餐饮企业的核心问题”。

疫情下的餐饮“自救”:食品半成品销售火了

正基于此,近年来这个领域也出现了颇多优秀企业。

最初蜀海仅为海底捞提供食材采购、净菜加工等供应链服务,后来逐渐向其他餐饮企业开放,如今已成为年销售额几十亿元的大型企业。2014年成立的美菜短短几年内估值已超过70亿美金。

目前,中国餐饮连锁化率不足1%,抗风险能力差的中小企业占主体,此次疫情必将淘汰一大批中小餐饮门店,提升餐饮连锁化程度,而下游的集中也将进一步推动上游供应链企业的发展。


疫情下的餐饮“自救”:食品半成品销售火了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餐饮业连锁化程度的进一步提升,各餐饮企业在特色菜品之外为顾客提供更好的增值服务也势在必行。比如拥有15年商业制冷设备生产经验的广绅电器于2020年推出的万客达智能全自动冰淇淋售卖机就是适合之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