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千古名篇,《滕王閣序》與《岳陽樓記》,到底誰能更勝一籌?

引子

曹丕在《典論》中說過:“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將文章的地位上升到治理國家的高度來。意即文章是經見國家的社稷,是不朽的大事,以此來警戒世人要用心寫文章。以此看來,世人的確是將寫好文章發揮到極致。

在滾滾的歷史長河中,無數優秀文章也是不斷孕育而生。談到這些文章中的姣姣者,必然離不開為世人歎服的兩大千古名篇,唐代王勃的《滕王閣序》與宋代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作為同樣是讚美樓閣的美文,究竟誰更勝一籌呢?要想分個伯仲,一定得先分析作者以及名作的創作背景。

01

王勃,儒學士出生,自小天賦異稟,在《舊唐書》中記載他六歲時便會寫文章,文筆通順流暢,享有“神童”稱譽。與楊炯、駱賓王、盧照齡並稱為“唐初四傑”。王勃是唐朝一顆短暫的明星,天妒英才,未到而立便溘然長逝。在他短短一生中,共留下詩作80餘篇,文章90多篇。曾因撰寫《乾元殿頌》而博得唐高宗稱讚,連連誇讚他“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

同為千古名篇,《滕王閣序》與《岳陽樓記》,到底誰能更勝一籌?

王勃畫像

滕王閣與岳陽樓同為江南三大名樓。公元675年,閻伯嶼重新修葺滕王閣,並在重陽之時,宴請各大名士前來題詞。這閻伯嶼在此之前便著有文章,想在宴會上讓自己女婿用以一舉成名。正巧王勃探親途中經過此地,聽聞這熱鬧便也不請自來的題詞。王勃不愧才華橫溢,一氣呵成便寫下這舉世聞名的《滕王閣序》,在場的人無不被其文采震驚,由此名聲更是傳遍四海。

同為千古名篇,《滕王閣序》與《岳陽樓記》,到底誰能更勝一籌?

滕王閣序

02

而相反,范仲淹就是循規蹈矩的讀書人,靠著自己努力成為北宋著名文學家。他沒有王勃良好的家世,年幼時喪父,母親改嫁。憑藉自己寒窗苦讀多年,經歷科舉考試的重重難關才得以為官多年。他不僅寫的一手好文章,還會戍邊打仗,可謂是文韜武略,樣樣精通。寫《岳陽樓記》時,他是受到盛情邀請的,與王勃的不請而到有所差別。王勃與范仲淹相比,一個是自小到大的天才,一個是腳踏實地的大家。論天賦,王勃拔得頭籌,論業績,范仲淹更勝一籌。

同為千古名篇,《滕王閣序》與《岳陽樓記》,到底誰能更勝一籌?

滕王閣

<code>兩篇佳作皆為千古名篇,那便從文筆、格局、影響力方面進行比較。《滕王閣序》屬於駢體文,辭藻華麗,音韻節奏把控良好。王勃這篇駢體文堪稱空前絕後,通篇如行雲流水般通暢。採用一氣呵成的寫法,從滕王閣周圍的美景開始,再到宴會的盛大場面“千里逢迎,高朋滿座”,最後再抒發自己“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報國無門的惆悵滿懷之意。字裡行間是渾然天成,他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更是千古一絕,令古今世人無不稱奇。/<code>

在這篇文章中,王勃大量引經據點,全篇八百字,然而卻用到三十多個典故,用的典故也是流暢自然,毫無違和感。如“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講的便是曹操父子的鄴水一遊,曹植七步成詩。“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是司馬相如的《大人賦》被漢武帝讚賞後,便有凌雲之志。在王勃的詞裡行間中,處處透露著他博學多識,涉獵極廣。而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則遜色不少,辭藻平淡,句式不整,缺乏音韻美,雖抒情言理條理清晰,但文筆欠佳,涉獵不及王勃廣。因此王勃的《滕王閣序》便在文筆上略勝一籌。

同為千古名篇,《滕王閣序》與《岳陽樓記》,到底誰能更勝一籌?

范仲淹畫像

總結

但在格局上,范仲淹又高王勃一籌。王勃在《滕王閣序》中抒發自己仕途坎坷,壯志難酬的鬱悶,格局小,將自己的不幸無限放大。而反觀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字裡行間滿是國計民生,這種情懷便是王勃所欠缺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體現他整個人境界開闊,格局大。《滕王閣序》中王勃只論自己的苦楚,而《岳陽樓記》心繫天下百姓,於是在格局上,范仲淹更具優勢。

  • 最後是對後世的影響,王勃在寫下《滕王閣序》之後沒過多久就與世長辭,古來物以稀為貴,於是他的這篇著作更是顯得彌足珍貴。而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之所以流傳千古,是其文中蘊含的哲理與處事之道。歐陽修稱他“公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他兩的著作高下之分看似眾說紛紜,實則平分春秋,難分伯仲,二者皆有自己獨特的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