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爸爸谈逆商:输得起的孩子将来更容易成功

一年一度的“马云乡村教师奖“颁奖典礼于1月6日-7日在海南三亚举行,重回课堂的他谈到了教育的本

质,希望乡村孩子具备“四商”,即情商、智商、爱商和逆商,而在这个商里面他又特别强调孩子需要有

逆商,因为这是真正决定了一个人人生高度的本质。

马爸爸说:“逆商,也就是一个应对挫败的能力,触底反弹的能力,真正决定了一个人最后的高度。知

道怎么赢的人,最后不一定会赢,而扛得住失败的人,才能笑到最后。


马云爸爸谈逆商:输得起的孩子将来更容易成功

我们全神贯注地关注着孩子成绩的好坏、输赢和成败,我们希望孩子一心追求卓越和成功,可是万一孩

子失败了呢,我们有没有为孩子提供战胜失意的武器?

如果没有,那就是把孩子往死路上逼!


马云爸爸谈逆商:输得起的孩子将来更容易成功

《最初的梦想》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男孩拉加夫出生在一个中产家庭。

他拥有着几乎所有中产小孩的标配:优秀的父母。帅气的父亲帕塔克,温和的母亲玛雅,两人毕业于印

度最好的理工学校,是社会精英。


马云爸爸谈逆商:输得起的孩子将来更容易成功

以及美好的童年。物质条件丰富,需求都会得到满足,父母牢记他每次生日,用心庆祝。

在富裕又有教养的中产家庭里,拉加夫毫无悬念地地成为了懂事乖巧、成绩也不赖的孩子。

然而,高考戳破了这个家庭虚幻的中产梦。

公布成绩的那天,拉加夫得知自己没有考上父母期待的那所大学时,对着朋友声泪俱下:

“我放弃了所有的东西,我每天18个小时的学习

结果还是没能考进”


马云爸爸谈逆商:输得起的孩子将来更容易成功


马云爸爸谈逆商:输得起的孩子将来更容易成功

妈妈是尖子生 爸爸也是

然而他们的孩子是个失败者

我接下来的人生都会被打上‘失败者’的标签”

“一切都结束了”,拉加夫从楼上纵身一跃。


马云爸爸谈逆商:输得起的孩子将来更容易成功

幸运的是,拉加夫没有因此丧命,但情况十分危急。

医生对帕塔克说,拉加夫毫无求生的意志。


为了唤醒儿子,告诉孩子一次失败并不能代表什么,帕塔克在病床前为拉加夫讲了自己大学时期作为“loser”(失败者)的故事。回忆线索就此展开。

帕塔克,大学入学第一天就被分进了H4宿舍,据说这里聚集着全校最差劲的学生。

这群“失败者联盟”简直就是实打实的“坏孩子”,他们吸烟喝酒、满嘴脏话,恶作剧,挑战规则与权威。

然而,失败者们并不想一辈子被当成失败者,他们想要在即将开始的体育联赛上夺冠,彻底撕掉失败者的标签。


电影讲述了失败者联盟为了在联赛上夺冠,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和手段,但是,“失败者联盟们”还是输了。但此时,他们已经不再是失败者了。


马云爸爸谈逆商:输得起的孩子将来更容易成功


马云爸爸谈逆商:输得起的孩子将来更容易成功


“失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尝试过了,我们尽力了。”帕塔克对躺在病床上的拉加夫说。

当我们克服了自己的欲望和惰性时,确实就不再是失败者了。而且,这种超越自己的、来自内在的满

足,远远大于外界的评判。

帕塔克讲完了“失败者们”的故事,他的回忆,最终唤起了儿子的求生欲。

拉加夫被推进了手术室。电影也迎来了皆大欢喜的结局。


马云爸爸谈逆商:输得起的孩子将来更容易成功

重读一年后,拉加夫考进了大学,此时哪所大学已经不重要了,他开始了新的生活。


马云爸爸谈逆商:输得起的孩子将来更容易成功

父亲帕塔克也幡然醒悟:

“一百万个孩子参加了这次考试

只有一万个孩子入选

剩下九十九万孩子

都手足无措”

被目标驱动着,像陀螺般靠着惯性旋转,我们似乎让孩子的人生只有了一种选择:好大学、好工作、好

收入、好生活,追求卓越和成功。

按照这个逻辑,成功的永远是少数,每一个阶段,都会淘汰掉多数人,剩下的孩子都将被贴上“失败

者”的标签,成为竞争中的牺牲品。

“儿子,考这么多分,你就能进这个学校

儿子,考到这个学校,你就会找到那份工作

但万一他失败了呢

我们从来没有为他提供战胜失意的武器”

人生从不是一锤定音,生命是用来敬畏的,而不是控制的。

童年是个训练场,孩子们在此犯错误、学习经验教训、形成应对技能和抗挫力、复原力之类的能力。让

孩子拥有那些基本经历,让他们苦恼、失败、倒霉,这不只是帮助他们学习和成长的好方法,是人生最

伟大的老师。

而关于孩子从小逆商的培养,有一个国家做得特别好,这个国家就是芬兰。关注国际创新教育的家长,大都听过一个说法——“芬兰教育全球领先”。

这个以“成功”著称的国家,竟开创性地设立了“国际失败日”,致力于把“失败教育”渗透到芬兰人的日常

生活中,并普及到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马云爸爸谈逆商:输得起的孩子将来更容易成功

自2010年,“国际失败日”(Day of failure)成立以来,每年10月13日,芬兰人都会鼓励全世界人民“自

曝己短”,释放自己内心的压力,摆脱对于失败的恐惧。他们甚至在官网上列了一份非常详细的“失败指

南”,教人们如何“失败”:

1、用自己的方式,尽情地失败一次。

2、把你的失败发布在twitter或instagram上,贴上话题#dayforfailure#,分享的同时,尽情为其他同

3、买超棒的食材,仔细研读食谱,一切准备就绪以后,把所有食材烧掉,等到冷却之后,再把它们吃

下去。

4、把你的“囧照”分享到instagram。

5、人们都说,钱不是万能的,趁这天好好破费一次吧。

6、把你喜欢的男孩或女孩约出来。

7、在youtube上搜索“失败”。记住,没有人一开始就是为了拍一部“失败”的作用,但为什么还有那么

多“失败”的视频?

8、在Facebook上分享你今天遇到的一件囧事,越让你尴尬的事情越好。

9、请私藏这个行动指南。

10、从你的失败中学习!

“大多数学校只教育孩子避免失败,必须成功,却从未想过,成功和失败从不对立。” 芬兰文化与教育部

国际交流中心主任Paasi Sahlberg如是总结,这个节日便是要向人们重申:失败就是创新的一部分,它

不应该是消极的。

芬兰人的“失败教育”可以说是用一个极端去击碎另一个极端——当这个世界越来越迷恋成功学,适时地

让孩子主动尝点小失败,才能鼓励他们走出舒适区,积极试错,从而收获更多可能性。

如果父母将成功看得太重要,孩子的潜意识中就会觉得他们是不能失败的,渐渐地,他们面对挑战时会

变得畏手畏脚,面对困难挫折时会手足无措,甚至在遭遇挫折时,因为害怕家长的责骂而选择轻生。


马云爸爸谈逆商:输得起的孩子将来更容易成功

追求成功固然是一件积极向上的事情,但是教会孩子如何正面挫折和失败,更是人生中的一门必修课。

就像马云爸爸说的一样:“逆商,也就是一个应对挫败的能力,触底反弹的能力,真正决定了一个人最后的

高度。知道怎么赢的人,最后不一定会赢,而扛得住失败的人,才能笑到最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