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探夏洛克》,为什么能在中国甚至全世界获得广泛关注?

《神探夏洛克》以季播的形式播出, 由于每季只有3集, 每季会间隔2年之久, 但观众仍然不离不弃, 仍然追剧追得甘之如饴。中国能少有的官方引进这部电视剧,也证明了这部剧的优质。《神探夏洛克》在中国网络平台上的播出是英国广播公司BBC首次官方授权海外平台的同步更新。优酷上的《神探夏洛克第三季》更新比美国早3个星期, 仅仅比英国本土晚2个小时。

《神探夏洛克》,为什么能在中国甚至全世界获得广泛关注?

背景的巧妙设置

把原著故事发生的时间搬到了现代,原著的福尔摩斯探案故事发生在19世纪的维多利亚时代, 而《神探夏洛克》的故事背景则是21世纪的现代社会。

《神探夏洛克》,为什么能在中国甚至全世界获得广泛关注?

“维多利亚时代”是一个电影吸引观众的关键词。电视剧中将柯南·道尔原著中处于19世纪末期的福尔摩斯故事搬运到当代, 这本身是电视剧的极高明之处。网络时代的犯罪手段和刑侦手段都比过去有着巨大的进步, 令人眼花缭乱的高科技特效也能在视觉上捕获更多观众。

角色的构建

人类社会中总有一些文化是相通的, 比如对智慧的崇拜。神探夏洛克就是英国文化中智慧的经典人物形象。而这种形象——智慧的化身是超越国别、性别、语言的。

这个形象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 它和中式的传统智慧人物形象又是完全不同的。神探夏洛克是一个具有活泼形象的、有缺陷的“人”。夏洛克不屑人情世故、极端热衷表演。他特别擅长自己喜爱的领域或者内容, 但是其他的却是一问三不知, 经常会闹出很多令人忍俊不禁的笑话, 当然有时也会贻笑大方。

《神探夏洛克》,为什么能在中国甚至全世界获得广泛关注?

他的哥哥麦考夫·福尔摩斯曾经这样评价他的弟弟, 他说, 夏洛克就像是十几岁的青春期少年一样, 非常需要别人的关注, 总是费尽心思想尽一切办法来获取别人的注意力。比如, 在莫里亚蒂盗窃皇冠的案件中, 夏洛克作为证人被传去作证时, 不断地炫耀自己, 因为言语傲慢尖酸, 结果反被扣押关起来;甚至在白金汉宫出席活动时, 克制不住表演的欲望, 竟然明目张胆地直接裹了一张床单就进去了, 出来时竟还想着大摇大摆地光着出去。

叙述方法的成功

1、主观与客观视角叙述方法

《神探夏洛克》剧并未大量采用美剧常用开放式视角, 而是大量采用主观与客观视角叙述的方法, 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层层递进的解谜过程让人难以移开视线, 而一些情绪化、散文般的叙事时刻, 又能让荧幕上的元素呈现得非常美妙。有时甚至觉得自己就是剧中的华生, 特别是当他不时说出“到底是怎么回事儿”的时候更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神探夏洛克》,为什么能在中国甚至全世界获得广泛关注?

2、碎片化的叙述方法

碎片化的叙述方式使每集一波将平一波又起的同时, 相对地拥有了一个独立的故事。在一个相同的大背景下, 观众即使没能连续观看或后续剧集间隔时间过长而导致某些细节遗忘也不影响其对主线剧情的把握, 这种相对独立的故事结构极好地适应了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与年轻人快餐式的消费文化, 尤其将其融置于悬疑探案式的电视剧目尤为适用——每次都能迅速融入剧情并且时刻带有新鲜感。

《神探夏洛克》,为什么能在中国甚至全世界获得广泛关注?

3、时空变换的叙述方法

运用时空变化还能起到影响观众的心理情绪、调度观众的视觉节奏、引导观众视觉导向的作用。例如在影片《神探夏洛克》中,夏洛克的“思维殿堂”好比“幻想”场景在人物内心的呈现,也是人物内心外在的具体表现。“思维殿堂”里的故事碎片按照不同时间顺序和空间结构进行罗列并重组,通过巧妙的剪辑手法串联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故事。

《神探夏洛克》,为什么能在中国甚至全世界获得广泛关注?

4、多线叙述方法

多条时间线通过夏洛克的思维殿堂自由切换,作为影片三个主要的时代背景,21世纪的现代伦敦、19世纪发生幽灵新娘案件的雾都,以及夏洛克思维殿堂最深处的莱辛巴赫瀑布,分别具有各自的叙事节奏。案件节奏随着案件的发生、证据的收集、罪犯的揭露跌宕起伏。

《神探夏洛克》,为什么能在中国甚至全世界获得广泛关注?

为了渲染案件恐怖气氛,19世纪的伦敦画面多用暗灰色调进行处理。而并未发生案件的21世纪现代伦敦采用了明亮的色调,画面剪辑频率也较少,导致节奏及其舒缓,如同暴风雨前的宁静一般为一触即发的生死对决埋下伏笔。

而进入莱辛巴赫瀑布时,夏洛克与莫里亚蒂对峙的画面切换频率极其紧凑,令观众神经高度紧张,甚至有一丝快要窒息的感觉。影调也瞬间变得暗沉,与21世纪的现代明亮色调形成鲜明对比,向观众暗示思维殿堂最深处令人怯畏的幽深。

《神探夏洛克》,为什么能在中国甚至全世界获得广泛关注?

而对于三个时代的衔接,影片常用压缩时间的方式进行表现,导演也对此种艺术表达方式处理的游刃有余。例如在讲述夏洛克挖掘坟墓的过程中,技巧性的是使用“切”来省略时间。从用铲子铲地的画面到身处深坑向外铲土的动作只用了一帧的时间,大大缩短了整个挖掘墓穴的过程,加快了整个故事的叙事节奏,为把观众带入新的时间背景做好准备。

《神探夏洛克》,为什么能在中国甚至全世界获得广泛关注?

此处日夜切换自然过渡的镜头链接代表了夏洛克挖掘坟墓耗时时间长、工作量巨大,同时观众观影时也能体会到主角挖掘的艰辛和寻求答案坚定的信念,离最终答案大白于天下更近了一步。

顺应潮流的角色设定

编剧并非直白地告诉观众哪些角色是同性恋者, 而是通过角色之间的暧昧互动、暗示烘托, 渲染了男主人公夏洛克与剧中男性角色非比寻常的情谊。神探夏洛克剧组在剧集中利用台词对白、画面剪辑、演员的暧昧言语动作等对观众进行高度的暗示。

因此,吸引了一批“同人”文化爱好者的关注。当然, 这种感情刻画是抛弃了一贯美女配英雄的独辟蹊径, 也吸引了很多媒体的围观。

《神探夏洛克》,为什么能在中国甚至全世界获得广泛关注?

这种做法无疑帮助了《神探夏洛克》在中国的人气提升, 兼具商业性和艺术性:一方面满足了“同人”这种亚文化的需要, 一方面通过塑造夏洛克和华生之间的“感情”, 有利于对于剧情的推进。

翻译的考究

要想获得同原文对等的译文, 有时需要对译文进行调整。功能对等理论跳出直译意译, 并不拘泥于形式, 只要能够准确表达原文含义即可。

《神探夏洛克》第三季开始就由BBC官方翻译,一个更能被国家观众所接受的字幕翻译,会影响一部剧的热度。《神探夏洛克》以更大的深度和广度挖掘中西方文化的异同点, 以更年轻的心态搜集热门新奇中文流行语。

《神探夏洛克》,为什么能在中国甚至全世界获得广泛关注?

在剧中,互联网、数据库、智能手机都成了侦破案件的关键手段, 与之匹配的是, 字幕翻译中出现了诸如“网缘”“宅女”等大量网络热词, 既便于被中国人理解又风趣诙谐, 以此拉近了观众与主人公的距离。

第三季中“死而复生”的夏洛克为了给华生制造惊喜假扮餐厅侍者推荐香槟时说“This last one on the list is a favourite of mine.It is,you might in fact say,like a face from the past.”字幕翻译为“最后一款是我的挚爱, 喝起来有种‘似是故人来’的亲切感。

”其中“似是故人来”改写自中唐诗人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中的诗句“疑似故人来”。“疑”字之巧在于作者抒发对老友的思念和对重逢的期盼又难掩心中寂寞清苦的复杂情感, “似”字之妙在于契合背景音乐烘托的喜剧氛围, 为随即发生的绅士打架桥段做好铺垫。翻译对原文独具匠心的二次创作可谓言简意赅、恰到好处。

《神探夏洛克》,为什么能在中国甚至全世界获得广泛关注?


从《神探夏洛克》的跨文化传播可看出,将国家优秀民族文化融合在优质的作品中, 兼顾创新性与民族性, 更容易获得成功,希望我们国家未来也能有更多成功的文化输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