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農村是怎樣醃製“鹽菜”?那可是在外的人想家的味道

閱讀前請點關注→→

貴州農村是怎樣醃製“鹽菜”?那可是在外的人想家的味道

自家醃製的鹽菜

在農村,每個地區都有自己最具特色的家鄉特產。人們在離家出遠門的時候也會帶些自家的土特產,因為這些都是家鄉的味道,在外面大部分市場是沒有得賣的,即使有也是味道沒有自己家的收悉。在我們黔北地區也不例外,比如說大家都很熟悉的臘肉、臘腸、血豆腐、黴豆腐等。不過我今天要說的卻是另外一類農家醃製的特色醃菜“鹽菜”。

鹽菜對於外面的普通大眾人民來說也叫醃菜,醃菜所包含的種類又有很多分類,如榨菜、泡椒、醃製的酸蘿蔔、醃製的大頭蘿蔔絲等都屬於醃菜。而我們黔北地區所指的“鹽菜”是指用青菜(也叫薺菜)、大頭菜(做榨菜的頭和葉子)、包菜經脫水後再用鹽制最後放入老壇裡密封發酵而成的鹹菜。

貴州農村是怎樣醃製“鹽菜”?那可是在外的人想家的味道

醃製好的鹽菜

黔北地區鹽菜的做法

在黔北地區,做鹽菜主要是用青菜、大頭菜、和包菜。青菜做出來的鹽菜以葉子較多為主,是大多數人家做鹽菜的首選。適合用來蒸肉、做蒸碗。大頭菜就是外面市場上賣的榨菜,做鹽菜的時候要菜頭連著葉子,只需把菜頭部分的老皮刮掉即可。做出來的鹽菜以菜頭為主,適合用來炒肉。包菜做的鹽菜以葉子細嫩而被人們所喜愛,不管是醃製好直接吃還是涼拌煮湯,都是比較不錯的醃菜醃製材料。

黔北醃製鹽菜的收菜(就是從地裡把菜砍回來)時間為每年二月下旬到三月中旬,包菜的收菜時間則在四月中旬左右。收回家的菜首先要進行脫幹水份,一般水份保持在百分之五十左右。脫幹水份做法是把收回家的菜掛到陰涼通風的地方風乾。在風乾前,需要把青菜頭部破開,大頭菜去皮破開,包菜把葉子一張一張剝下來。

貴州農村是怎樣醃製“鹽菜”?那可是在外的人想家的味道

青菜風乾脫水

脫好水份的菜接下來就可以醃製了。把適量的食用鹽均勻撒在菜上,再一把把綁起來放入老壇裡。最後在老壇的出口處塞緊兩張棕葉密封,密封好的老壇再倒扣到水盆裡,把水盆加滿水最後就等著它發酵了。過了半個月,顏色鮮黃的醃菜就醃製好了。

  • 提示:醃製鹽菜的老壇一定要用棕葉、或者稻草把入口塞緊,以防止鹽菜在倒扣中漏出來。在醃製過程中,要經常對水盆加水,不能挪動老壇,以防漏氣,老壇則需要放置在陰涼潮溼的環境下。
貴州農村是怎樣醃製“鹽菜”?那可是在外的人想家的味道

棕葉塞壇口

鹽菜的食用

剛醃製好的醃菜顏色鮮黃,帶有點鹹酸味,醃製時間久後則顏色會變灰黑。一般在醃製一個月到三個月之內為最佳的食用期。

在黔北以前的農村,三月初旬農民就把田裡的菜收回家做鹽菜,然後田地裡就開始種植其它農作物。到了五月沒有太多季節蔬菜出來的時候就從老壇裡拿出鹽菜來食用。

記得小時候,家裡小孩沒什麼零食吃都比較嘴饞,鹽菜剛出壇就直接生吃了,或者是切細了用來下稀飯,也可以把鹽菜拿來切了涼拌黃瓜。不過印象最深的就要屬於把鹽菜和土豆一起煮湯了。

貴州農村是怎樣醃製“鹽菜”?那可是在外的人想家的味道

醃製好的鹽菜

在那些年,由於條件有限,油葷稀少,但逢沒有菜吃的時候就從壇裡拿出一把鹽菜。把鹽菜切細再和切好的土豆片一起煮湯,湯裡除了加些鹽和少許的豬油,也沒有多餘的調理可以加入。就這樣全家人就圍著一鍋鹽菜煮土豆湯吃上一頓飯。直到想在回想起來,那鹽菜土豆湯泡飯的味道還記憶尤在。

直到後來,有人從外面學會鹽菜做蒸肉(可能是從客家人那道“梅菜扣肉”學過來的),鹽菜就變成了酒席上常見的一道菜了。

在如今人口高速流動的年代,不管是出遠門工作還是走親訪友,除了會帶些自家的臘腸、臘肉,再就是帶些醃製的鹽菜,而鹽菜的味道就變成了家的味道了。

貴州農村是怎樣醃製“鹽菜”?那可是在外的人想家的味道

壯鹽菜的老壇

分享不易,讀完請點關注、留言,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